曲尺状Lorenz- RR 散点图特征及动态心电图逆向分析4 例
2022-11-21刘彩虹
刘彩虹
例1患者男性,82 岁。3 d 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且色黄,不易咯出,伴呼吸加快、乏力、纳差,为求进一步治疗,2021 年7 月12 日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门诊以“肺部感染”收住入院。入院诊断:获得性肺炎(非重症);Ⅰ型呼吸衰竭;急性腔隙性梗死(可疑);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心包积液;脑梗死后遗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高血压。入院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见图1(插页)。
例2患者男性,74 岁。2021 年1 月4 日因“反复头晕20 余年,加重1 周”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门诊以“高血压”收住入院。门诊心电图检查诊断:窦性心律伴显著不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诊断:高血压Ⅲ级(极高危);心律失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交接区逸搏,见图2(插页)。
例3患者男性,79 岁。2020 年5 月29 日因“反复心悸24 年,再发加重10 d 余”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门诊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植入术后”收住入院。患者曾于1993 年在无明显诱因下自感心悸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当时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入院诊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颈动脉斑块。入院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心室单腔起搏心律,VVI 起搏模式,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见图3(插页)。
例4患者男性,74 岁。2018 年4 月13 日因“血肌酐升高3 年余,乏力伴全身瘙痒1 月余”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门诊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收住入院。入院诊断: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继发性甲亢;原发性高血压3 级(极高危);高脂血症;痛风;尿路感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入院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4 h 心率变异性异常,SDNN58,见图4(插页)。
讨论Lorenz-RR 散点图能反映两种节律互相作用的效应或规律。从上述4 例患者的Lorenz-RR散点图可以看出,曲尺状图形所处的位置不同,如例1、2 患者的曲尺状图形均远离圆点,其中例1 患者等速线点集>1 s,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而例2 患者在等速线点集<1 s,远端有多个没有完全闭合的曲尺状图形;图4 患者的曲尺状图形离圆点最近,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图3 患者的曲尺状图形居中,Lorenz 散点图点集成扇形分布于等速线上,曲尺状图形位于扇形的远端。Lorenz 散点图点集是以相邻RR 间期为横、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绘的长时程RR 间期散点集[1]。如果阻滞引起RR 间期过长(>1.5 s),低位起搏点往往会发出逸搏激动(多数是交界性逸搏)来保护心脏,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是人体内天然的“VVI 起搏器”[2],而例1、2患者就被这样的天然起搏器所保护。交界性逸搏具有两个重要的电生理特征:(1)逸搏周期相对固定,但不同时段的逸搏周期可以不同(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2)逸搏节奏点随时发生节律重整,心电图表现为逸搏心律中出现的期前收缩、夺获等期前收缩总是等周期代偿[3]。在例2 患者的24 h Lorenz-RR散点图中,可见其逸搏间期分A、B、C 3 个区域,时间差均>80 ms,可能是不同起源的交界性逸搏。仔细观察心电图发现,当窦性心律减慢时伴有逸搏间期延长,再查看患者记录的日志,A 区在上午接受输液治疗时,B 区在午休时,C 区则是夜间睡眠时,可见患者逸搏间期的变化与其休息睡觉状态有关。有学者将房室交接区起搏点分成两型:第一型频率范围45~60 次/min,给予阿托品后心率增快,起搏点位于希氏束近端;第二型起搏点位于希氏束远端,给予阿托品后心率无变化[4]。逸搏周期是否变化与逸搏起搏点的位置有关,位于希氏束远端的逸搏间期固定,如例1 患者;相对固定的逸搏周期并非永远固定,如例2 患者,可随着内环境(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而被调节,说明起搏点位于希氏束近端,自主神经分布丰富。例3 为缓慢型心房颤动患者,为避免心脏长时间停搏,安装了心室单腔起搏器,采取VVI工作方式,设置的基础起搏间期可阻止长RR 间期的出现,基础起搏间期设置为1 s 左右时,曲尺状散点集出现在1 s 区域,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形成的曲尺状图形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固定的起搏周期,从而阻止更长周期的出现。例4 患者具有房性并行心律特征,即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不等,代偿间期不完全,期前收缩之间有倍数关系[5]。观察24 h 曲尺状Lorenz-RR 散点图,发现图形呈近似横折竖曲尺状结构。为什么没有像其他房性并行心律一样形成“倒Y 字形”呢?笔者分析原因,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的偶联间期不等,如果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早,心房肌处于相对不应期,则代偿间期(窦性周期+房性期前收缩逆向传导至窦房结的时间间期)延长;如果期前收缩发生晚,心房肌处于应激期,则代偿间期约等于0,与房性期前收缩起搏点的位置有关,窦性周期也受到自主神经的影响,可见代偿间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等,导致期前收缩点与期前收缩前点非对称分布于等速线两侧,期前收缩后点以代偿间期、窦律周期为横、纵坐标,该点集是否脱离棒球拍,取决于其代偿间期与相邻窦性周期的差值,当大于心率变异时窦性周期最大差值时,期前收缩后点脱离棒球拍。例4 患者期前收缩后很少甚至可以忽略的点集脱离棒球拍,致使“倒Y 字形”结构缺失而形成曲尺状图形。
通过对以上4 例患者曲尺状Lorenz-RR 散点图特征及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发现例1、2、3 均因有固定的逸搏间期而形成曲尺状图形,其中例1、2 有天然起搏器保护,例3 患者人为安装起搏器;例4 患者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时,房性期前收缩没有等周期代偿,却也形成了不是很规则的曲尺状图形,而不是“倒Y 字形”结构。以上4 例患者曲尺状图形均有细微差别,仔细甄别可以提高动态心电图的快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