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2022-11-21徐丽
徐 丽
(江苏省宿迁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学习模式,并且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小组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互相平等且自由的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述,在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当中,形成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从而产生出灵感有助于学生进行取长补短,能够在最终形成出一份最具有明显优势的方案出来。
1.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小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包办”情况。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学习状态,而在我们已有的小组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又经常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就是在进行小组内成员发言的时候,往往都是由小组内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进行的,而其余学生则是游离在小组之外的,甚至会一边聊天一边看着窗外,还会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游离在小组之外的学生是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因此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的观点和结论都是这些好学生得出来的答案,虽然这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了目标,但是这种合作是流露与表面的,同时教学效率也是无法提高的。
1.2 学生沟通时间不够。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又是比较多的,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下老师不敢为学生预留太多的讨论时间,因为过多的交流时间就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进度和完成,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时间和交流的时间以及小组最后的总结时间都是非常少的,这样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象征性的进行讨论,学生们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的碰撞,因此无法真正的实现有进步的教学效果。
1.3 老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够准确。在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当中,老师往往会针对学生的答案只判断是否正确,但是没有真正的去关注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的整体表现,也没有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表扬和点评,老师的评价只是针对发言代表来进行评价的,没有对整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长期坚持这样的做法之后,学生也会丧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1.4 学生过于个体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目的是为了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拥有独立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随后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得出有效的方案,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很好的做好这一点。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只有几位同学比较积极,其他同学只做自己的事也不远聆听他人的答案,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自我意识比较清晰,因此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2.在语文教学当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长期以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学生都会进行个人的单独的学习的,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和毅力不足,从而会造成他们的学习能力上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这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情况不平均的原因。而我们采用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通常是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考量之后在进行小组分化的,因此就表明小组成员之间的学生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单打独斗的现象,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共同的进步,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老师占据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就会非常的依赖老师,因此在学生知识方面也就产生了被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课堂的质量低下。而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就充分的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主要包含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水平,加上实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通常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老师一个人在奋斗的感觉,而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利用小组学习的开展,可以加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能够更好的交换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3.在高中语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由于高中生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性,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自由组合、教师微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愉快,也比较有默契。在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将各个层次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组内,确保每个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基本均衡,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我们要勇于打破“就近原则”的分组方式,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优点缺点来进行互补的小组划分,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合作效率,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合理设置任务,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我们要针对预习合作任务进行设置,受到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师生都忽视了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为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地去与文本接触,真正地深入到文本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把握生字词。这类作业比较适用于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学习中。由于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且生字词较多,加之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课余能利用的时间比较少,仅仅依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地掌握全篇生字词,为此,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极大程度提高学生预习效率。例如,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补充篇目中《秦晋殽之战》这样的文言文,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在课前预习环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且主要任务为让学生通过合作查字典、查资料等途径,读准文章的生僻字,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文言句式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和文言字词。其次细化文本阅读。课前预习的是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细细地品读,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特征和写作风格。比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一课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合作探究任务:“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并用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作者为什么在写江南冬景时要从北国的冬景写起?”“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在这几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谈谈自己的理由?”“请归纳与整理文本的写作技巧。”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我们要对课堂合作任务进行设置,我们首先要对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进行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设计合理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一课时,笔者设定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生字词,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和情感。(学生可自由朗读,也可以采用小组读的方式,解决生字词、朗读节奏和情感的问题。)
(2)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
(3)通过查阅资料和细读课文,探究课文严密的论证思路,文章是如何层层推论到拿来主义的?
这样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指明了方面,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其次在对于合作内容的选择上,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为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诵读、分析与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课堂结束时,有的学生感到深深地疑惑:“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怀念究竟是真是假?”“他对侍萍是否有过真感情?”,这也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笔者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比赛,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钱理群的《雷雨是社会问题剧吗?》、李计谋的《漫谈雷雨人物》、钱谷融的《雷雨人物谈》等等,且逻辑思维严密,可见,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潜能,积极的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与归纳,并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观点,这样使得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思维清晰、井然有序,学生也因此加深了对雷雨中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认知。
3.3 利用小组合作提高总结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合能力与整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记忆。比如,在学生学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后,可以就这个单元的说明文设计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说明文,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说明文的写作要素(说明文包含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既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也有针对单个对象说明的。)。在写说明文时,要重点抓住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对说明文的阅读,归纳与梳理有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深度认知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归纳与总结中掌握说明文这一体裁作文的写作技巧。
3.4 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提高语文能力。俗话说的好“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因此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完成的,但是无法避免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不确定或者疑惑的地方,通常这个时候学生会因为多种原因不敢提出疑问,这时老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将问题大胆的提出来,从而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达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目的。
举例来说,我们在学习课文《纪念刘和珍君》的课文时,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可能对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太理解,因此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代表了什么样的人”、“关于庸人的一句怎么理解”等这样的疑问。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适当的帮助学答疑解惑,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去接受文章表达的爱国青年的良好品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3.5 小组合作学习在批改方面的应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批改方面上的应用其实主要体现在对于问题的探究上,长时间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缩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就可以将作文批改的环节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出作文题目和相应的文章,随后和小组一起制定作文批改的流程,随后促进分组批改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稳步进行:首先通过小组全员来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其次利用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最后在以讨论文章的形式来分析出文章的主题,判断是都偏题,而这些步骤都需要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坚持对于文章的看法,从而实现对于文章的批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在与他人互动交际过程的收获。并且学生能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更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拓展与升华,有效地解决了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