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2-11-21骆智君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肠腔生长抑素肠壁

骆智君

灵川县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129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管相对显著扩张,肠腔内部积液,肠壁水肿增厚,且不会存在局部器质性狭窄。该疾病起病隐匿,治疗需要较长时间。若是对其认识存在欠缺实施盲目手术治疗,轻微可能会将疾病临床症状加重,严重可能会出现肠瘘,甚至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对其实施有效且及时治疗。以下对近些年来该疾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内容如下。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征以及发病机制概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常产生于手术操作范围广泛﹑创伤严重以及手术时间相对长的患者身上。术后患者早期会存在短暂排气﹑排便,进食后再产生梗阻,且症状会逐渐加重,并伴随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梗阻在发生的时候因留置的胃肠减压管呕吐症状缺乏,腹部平面无完全性肠梗阻。多数患者因为肠腔内炎症广泛粘连导致。临床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用到腹部CT﹑X线,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腹部CT可以看到患者肠壁有增厚的趋势,且肠腔有积液积气,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无绞窄性肠梗阻。X线检查显示肠胀气以及多个大小不相等气液平面[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机制目前还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其与麻醉﹑神经以及手术等相关,其会促使患者肠道蠕动功能存在明显下降,并继发炎症因素,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反应,并诱发甚至加重肠道蠕动功能障碍。所谓的麻醉因素主要是指腹部手术中用到的全麻药物以及辅助麻醉药物﹑止痛药物等,通过不同受体作用导致患者肠道蠕动受到影响。神经因素主要是指腹部手术对腹膜刺激,脊髓传入神经对患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末梢进行刺激,进而分泌更多儿茶酚胺,抑制肠道蠕动。同时患者神经冲动会经过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最后到达脑干,诱发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可能对肠道蠕动形成抑制。有学者认为因手术因素导致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出现几率较高。一般来说,引起肠道蠕动机电传导主要是由上消化道逐渐向下消化道传导,形成复合运动。消化道手术可能促使肠壁间神经破坏与消化道重建,手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肠壁间神经破坏,导致蠕动信号传导异常与自主神经紊乱,进而促使胃肠蠕动功能被抑制。而炎症因素主要是指术后3到4天腹部手术肠管的广泛游离以及长时间暴露﹑电凝以及手术牵拉,进而导致腹腔内部积血﹑无菌坏死等,促使术后肠壁有炎症反应,可能会存在充血水肿。除了以上因素以外,术前与术后禁止饮食可以将肠腔内食物对肠道蠕动刺激减弱,并减缓消化液分泌,而患者电解质减弱可以将肠道蠕动减弱[3]。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进展

2.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基础治疗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抗病能力会变差,因此需要尽可能开展早期手术将梗阻解除,有学者提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需要先实施非手术治疗,之后逐步形成共识,因此一般患者若是存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通常会先实施保守治疗。还需要重视饮食对患者疾病改善的意义。基础饮食治疗主要有禁止饮食以及水量﹑胃肠减压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患者存在炎性肠梗阻一般需要禁止饮食,其可以将胃肠道内容物减少,并保证胃降低肠腔压力下降,增加患者的肠壁血液供应,加速静脉回流,促使患者肠功能尽快恢复。常规胃肠检验一般只能将患者胃内挤压内容物吸出,因此减压效果不良。有学者认为应用鼻肠管检验治疗可以加速患者肠管内液体以及气体排出,减轻患者小肠腔内部压力,并改善腹部症状,缓解其腹胀等有极大意义,其胃肠管减压效果相对较优。但是长时间禁食以及胃肠减压,可能会影响身体营养状况,很多患者会存在蛋白质以及内环境代谢紊乱[4]。围手术期水电解质紊乱导致液体分布出现异常,组织间隙液体以及肠壁水肿会加重,且可能产生肠腔积液以及营养障碍,因此有人认为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求,纠正禁食以及胃肠减压可能造成营养不良问题。也有专家认为术后早期从肠内营养可以将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术后患者处于禁止进食状态,若是盲目实施肠内营养,可能会增加并发症。但是若是腹部症状好转,合理肠内营养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关键,等到患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肠内营养,其对疾病改善有较好的作用[5-6]。

2.2 中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临床体征对患者实施中医治疗,针对小儿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以在早期用到推拿理疗方法,通过理气通便等发挥中医治疗特色。物理治疗对患者肠功能改善有积极促进意义。有学者研究对患者用到吴茱萸加粗盐炒热布包,按顺时针热熨腹部,有散寒止痛效果。而从“瘀 ”着手敷脐治疗用到大黄以蒲黄等适量研磨贴在肚脐,可以实现散结止痛以及活血化瘀效果,并将疗程缩短。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灌肠处理一般会用到温盐水以及中药制剂低压灌肠,进而刺激患者肠壁压力感受器,加速肠道蠕动,并将患者肠腔内容物排出,抑制肠道细菌进一步增殖,减少肠道内部细菌内毒素产生与吸收,减少炎症介质产生,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肠道蠕动的同时,加速肠道功能恢复。有研究显示,针对结肠吻合患者需要评估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通常来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一般主要是发生于小肠,灌肠可以将远端结肠清洁,无法清洁近端结肠以及小肠,可见此治疗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2.3 药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生长抑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多肽,其与生长抑素受体相结合可以发挥极大作用。生长抑素受体通过受体G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有一定抑制效果,并将细胞内部环腺苷酸水平降低。另外,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可以将消化液分泌量降至原来的百分之十,降低肠腔内积液积气减少,并将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加速肠壁血液循环,缓解肠管的缺血性改变,对维持消化道黏膜完整性有极大帮助,减轻炎症反应[7]。研究显示,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有较好临床效果,并不存在明显不良反应[8]。但是也有学者研究证实生长抑素在对患者应用期间,生长抑素可以抑制消化道消化液,且部分患者治疗无效,依旧有梗阻症状,分析可能是因为生长抑素在治疗患者过程中,不能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浸润,只抑制消化道分泌,因此其建议在临床上将生长抑素应用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可以联合其他抑制炎症药物,其对患者临床效果有较好促进作用[9-10]。

2.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最新进展

硬膜外置管局部镇痛能够就是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其主要是打断腹腔脏器的传入抑制信号,并将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实现增加胃肠道血流以及减轻镇痛部位的炎症反应等目的。也有专家用到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在对患者实施开放手术治疗主要是选择小切口手术,并在术中注意对组织操作轻柔,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术后维持液体平衡非常重要。若是术后饮水过多,可能会导致肠壁水肿,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加重。术后过量补充液体也会出现并发症,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治疗安全性[11-12]。最好预先查阅相关与该疾病治疗相关的专业资料,了解并发症类型以及治疗过程﹑当时实际情况,结合多项资料判断患者疾病情况,并采取适合患者本人的治疗方式。

3 小结

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术后经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其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必要治疗。医生在对患者治疗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检查,并了解疾病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症状等相关内容,并采取针对性治疗。目前对该疾病治疗选择的治疗方式有营养支持﹑中医治疗﹑硬膜外置管局部镇痛治疗等,还需要明确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疾病改善的意义,进而保证治疗安全性。本次在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中发现不同治疗方式有其优势以及不足,因此需要在选择适合患者疾病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肠腔生长抑素肠壁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