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探析
2022-11-20王莹
王 莹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院校为了提升本校的育人成效,纷纷开始引进高质量、高学历青年教师,用以扩充本校教书育人团队规模,平衡教师群体格局。通过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虽然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高,但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很难有效发挥出来,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甚至部分新入职青年教师会陷入迷茫状态,从而阻碍了高校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目标。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这一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特征分析
(一)成长经历简单
目前,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85 后。他们成长经历单一,主要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最终又回到大学工作的生活轨迹,他们的生活空间主要以教室、宿舍、餐厅为主,日常的人际关系以老师、同学为主。上述成长经历、社会经历相对单一的背景,使新入职青年教师对社会生活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容易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出现的磨难和考验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限制其职业和生活发展空间。
(二)沟通及信息接受能力强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年龄往往在35周岁以下,很多尚不满30 周岁甚至更小,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观察力和学习意识强烈,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教学教研设计,提升教学技能,如教学方案制定与修改、教学内容优选和加工、教学PPT 美化和拓展、教学大纲修订与完善等。同时,从知识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打破常规,革新教学方法,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成果。
二、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态度不端正
当前,部分高校在针对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评职称时,通常会将“论文”、“项目”、“奖项”等内容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对于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刚刚走上高校讲堂,需要面对聘期考核压力,因此其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重视研究而轻视教学技能提升的情况,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类问题的出现,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由于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面对学生在台下“与手机为友”、交头接耳等情况的存在,未能关注和制止,也未做到言传身教。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分配设计方面,随意压缩,对于个人比较熟悉且了解的知识点,扩充讲解,对于未深入了解的知识点不能投入精力去分析和解读,而是简述带过,造成学生所接受的专业知识在内容涵盖上存在片面性,上述问题的出现,根源之处在于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
(二)教学思维及教学表达混乱
对于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来讲,助推其快速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就在于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分析我国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可发现,虽然其学历及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但除开师范类学科教师以外,多数新入职青年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甚至部分院校采取“入职即上岗”的管理理念,导致多数新入职青年教师只能将自身参与项目研发、学术科研时的思维投放于课堂之上为学生授课解惑。而对于学生来讲,其整体知识层次不如教师水平高,因此很难在课堂之上跟随教师的科研思维、学术思维掌握教学重点,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上述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高校并未给予新入职青年教师必要的教学培训及教学技能指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三)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高校在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始逐步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此项工作的推进,虽然可以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但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开展培训工作时,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中培训模式为主,此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高校既有的中老层次教师进行个人教学技能再教育和再学习,利于其提升教学水平。但对于新入职青年教师群体而言,由于其本身的教学经验比较匮乏,此种“精英式”教学技能培训,青年教师很难快速掌握教学技能的精髓,从而影响了培训成效。
三、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探析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
面对当前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所存在的教学态度不端正问题时,应该充分站在职业素养的视角之上,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对于所在岗位的职业认同,如此才可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创造成长条件和空间。具体而言,想要加强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就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站在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视角来讲,其很长一段时间会沉浸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过程,一方面需要面临真实的课堂教学调整,另一方面则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乃至人际关系也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和更换,这代表着新入职青年教师以往所有的人生轨迹均需要重新开启,所以该部分教师要面临的压力十分大。面对此种状况,进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引导时,任职高校应该主动引导新教师加快适应新环境工作,管理部门可以从思想道德修养的角度着手,帮助新教师理解“教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特征,更改其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知,如此才可为校内整体师德师风的构建创造良好基础。此外,当新入职青年教师入职后,应该主动带领其做好课堂管理、教学设计以及课件整理等教学准备工作,借此完成新入职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其二,完善青年教师知识体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增长,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重心,也更是新教师取得优异职业绩效的基础条件。此时,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能够在正确职业规划引导下,主动承担起高校人才培养的育人责任,是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及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首先,作为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应该时刻学习、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其次,作为新入职教师,应该上手操作和学习更多的互联网教学技术,并积极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借鉴和学习,做到取长补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二)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想从根源上保障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在教学技能掌握、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目标规划乃至责任心培养方面取得成效,就必须在新入职青年教师入校阶段就全面做好一对一教学指导工作,即由校内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且教学时长久的中老年教师去任职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指导者,利用一对一的导师制培训模式,提升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进行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时,判断其是否需要接受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技能培养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进入高校教学任职时间并未超出2年;
②新转入高校从事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
③经过学院判定,认为需要进行教学技能提升的青年教师群体。
对上述需要进行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技能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其任职教学期间,要在每个学期完成超出10课时的听课任务,并在每次听课之后向院里提交一份详细的听课感悟总结记录表。听课结束后,新入职青年教师可以定期与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技能指导导师之间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案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完善,增加个人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终优化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
其二,作为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指导导师,指导工作开始前,应该主动围绕新教师当前所教授的课件、教案、教学重点设定以及课堂流程设计进行分析,帮助其快速掌握教学重点,培养其对新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力。期间,还要将考试的命题规律和制度、试卷批阅技巧等教学方法教授给青年教师,帮助其能够在入职教学的最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
(三)健全高校教学管理
针对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不仅需要青年教师自主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意识,高校也应该主动就校内教师团队整体教学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成长条件,重点围绕现有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详细分析来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其一,重点就导师制教学模式加以完善。前文中已经提到应用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对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提升指导,但是,导师在管理工作方面,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制和管控,如此才能确保导师能够结合青年教师教学不足,真正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本质上来讲,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能够融合青年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从而帮助他们快速解决教学难题,掌握教学技能。同时,站在院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新入职青年教师与校内中老年教师之间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沟通关系,也十分利于校内专业科研交流、不同层次教师情感信息双向流通,以此为基础,搭建出更加系统并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平台。因此,在进行新入职青年教师导师的选拔和管理时,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导师选拔管理。首先调查校内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及性格特征,其次专项征求导师个人的意见及指导意愿,选拔出一部分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资格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
②针对导师的教学责任加以明确。设定科学的教学指导流程,此时需注意,应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流程,促使导师教学技能指导价值有效发挥出来。
其二,全面加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力度。此项工作的展开,主要目的就是为校内更多新入职青年教师提供更加有价值、有参考意义的教学指导,促使该类教师群体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及授课技能。因此,站在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视角来讲,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十分有必要。所以,应该重点做好下述工作:
①在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优秀教师示范活动,期间可凭借公开课的形式,为新入职青年教师展示更具课堂实用价值的教学技能及技巧,同时也可借此最大程度将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呈现出来。另外,对于新入职青年教师来讲,必要的教学培训和观摩,能够提升其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效率。此时,高校可以为青年教师配置新教师培训课程,以模块化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可将培训内容分为6 大模块,分别为校史校情、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提升、制度规范、师德师风、职业人文素养。公开课培训课程设为40 门,共计 184 个学时,两个学时为 1 分。培训完成后,结合考察+考试的形式对青年教师培训情况做考核,教学理论相关题型选用考试方式完成。最后,结合考核结果为教师发放培训结业证书。在线课程培训方面也不可忽视,可结合新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教师设备做好人才培养,更改青年教师对传统授课方式及理念的刻板认知,提升育人质量。
②积极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教学研讨会,或开办教学技能提升座谈会,借此促使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师能够在活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汲取教学技能提升的“养分”,实现自我浇灌和成长,并从中不断总结个人不足,加以改正,实现自我进步。
(四)运用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实力增长
在导师制带领、培训管理下,青年教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型,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向“胜任型教师”进步,将教学竞赛设定为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渡工具很有必要,不仅能够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也利于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借鉴、学习教学技能,促进行业发展。技能大赛在形式上,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由学院组织开展。每年均举办一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此激发更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热情。竞赛评委邀请教育界专家担任,给予每一名参赛青年教师针对性的评价及教学指导,竞赛中表现优异者,享有推荐参加省内教师技能大赛的资格。
②由各专业自行开展。以长春师范大学“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可设立“工程测绘杯”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可涵盖测绘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竞赛中,要求教师从教学课件的制作到知识点的分解,再到教学方式、技能的选择和处理,均需独立完成,最终借助竞赛的模式,提高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中,要想显著提升培养效果,首先需要在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方面投放更多的培养精力,如此才可促使青年教师从中找到职业认同感,提升其教学技能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具体的教学技巧培育期间,应该积极引进导师制等培训模式,促使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掌握教学技能。在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技能培养环境构建方面,应从院校管理层面着手,为其创造优良环境,最终为我国高校整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及水平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