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0石狮市锦尚镇琼山中心小学邱丽芬
□石狮市锦尚镇琼山中心小学 邱丽芬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凸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方式,为教学实践增添新的趣味点。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理论,运用科学的“对话式”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渗透的“对话式”教学方式展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学生最为重要的主科课程之一,也是走进更高数学殿堂的基础阶段,因此数学教材内容的优劣对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时,这门学科便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限制,依然将自己视为日常教学中的主导者,其中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刚刚步入初始阶段,对一些拓展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所以授课时只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当小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授课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爱好减弱,抑制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生态课堂的含义与特征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展开的、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与此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总结为以下特征。
第一,自主性特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课堂需要定制合理的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求欲望。第二,合作式特征:将学生之间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式竞争,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第三,多层次的特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多层次性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通过对话交流的模式更容易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进而对自身的认知进行完善和调整。第四,高品质的特征: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并且得到更高效率。教师在同等时间内的教学质量也是低耗且有效的。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师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五,和谐性特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和谐而又平衡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稳定而又和谐发展。其主要由教师、学生、课程、技术环境几个因子构成。这些因子的总和构成了整个课堂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观点,各个因素之间和谐发展才是整个生态课堂的最高追求。
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工作开展的动因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能将学生的学习感受放在首位,并有效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能使学生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其大脑的无限潜能。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且正处于叛逆期,更喜欢玩耍、游戏,很容易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另外,部分教师还被传统教育理念制约,授课的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过于呆板和无趣,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能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能采用更具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问题,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效果。
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主要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内容过于无趣、注重记忆力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只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极为单一,丝毫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最开始的黑板到如今的多元方式教学,传统教学已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学生思考方式也不再是通过固有的答案来解决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灌输式地传送知识,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问题,更没有办法掌握解题技巧,久而久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犹如逆水行舟,并逐渐失去学习乐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
五、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对话式教学”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6~12岁的年龄阶段,学生尚处在心智和自控力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学习,往往需要很多外部条件来激励和制约。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趣味性,给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将“对话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中,形成生态有机的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发扬探索精神,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小学数学学科逻辑性、抽象性都较强的特点,教师更要着重去引导和发扬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对话式教学”无疑能使小学课堂呈现出更强的“研究气氛”,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和同学间的自主讨论,学生不是通过简单地听讲课程来获得知识,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无疑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更持久的印象。
(三)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往后在社会生活中必要的交往和生活技能。此外,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对话式”教学中丰富的活动,让数学课堂不仅成为一个知识的撒播场,更是生活的模拟场。在丰富的课堂形式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讨论、辨疑,在无形中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合作意识的种子,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思辨能力。
六、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工作开展的策略及建议
(一)转变课堂模式
如今,由于新课改政策的大力推行,小学授课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于思维培育工作中,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授课教师可以进行辅助性指导,依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教学情景
数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和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在授课时,教师要巧妙地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说的话,通过思考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相结合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授课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上,其原因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此授课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其建立学习数学课程的自信心。通过动手实践,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达到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的目的。
(四)重视有效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数学知识点时,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清晰思维、提高记忆力,也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并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例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中”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学生喜爱的乐高积木玩具,引导学生自行拼装玩耍,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入数学主题,并提出问题:“从不同方向看我们搭建的积木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画出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乐高积木,最后将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五)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强化学习能力
根据观察可以发现,现存的部分教学模式已不再完全符合小学学生学习需求,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而陈旧的“题库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模式来冲破以往教学的限制,利用图画和影视将笼统的知识点制作成电子课件,配合新教材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探究数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六)设计分层化作业
第一,学生主体之间具有差异性,不仅仅是数学成绩的差异,也包括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等。基于这样的特征,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分层布置作业的引导方式,例如,通过长期对小学生学习生活观察,与数学课堂作业情况的汇总与研究,教师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习能力突出但有部分数学环节反复出错的;第二类为学习能力中等但每个单元都有薄弱环节的;第三类为学习能力较弱且数学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作业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
(七)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下践行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实践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教师要想更好地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中,并使其能更完全地将自身的优势加以发挥,就可以先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一方面着手。所以在教师将小组合作教学手段融入课程中时,最先要做的就是将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进而使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提高后续课程的开展效率。教师可以从分组这一方面进行相应考量。因为在课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会更多地利用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学习,所以要合理地进行分组。如果教师将所有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都分到一个小组中,这就会导致课程中的问题、活动都由这个小组包揽,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不公平性,这就会使其他组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降低。所以教师要想切实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就需要依据大家的实际学习水平、表达能力、记录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衡量,由此展开最为合理有效的分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百分数”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师多提出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百分数?”等类似问题,而班级内能有效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可根据其日常表现情况将外向、积极、乐于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分教开来融入不同的小组,以达到带动本组同学也积极参与课堂的目的。
(八)巧妙设计课程主题问题
教师可以将自己要应用于课程中的问题内容进行更为巧妙的设计。教师可以将原本解题思路简单且直接的问题内容,从思考角度多样、涉及知识面较广、问题答案需要深度思索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丰富,以保证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大家所进行的讨论拥有意义,并养成良好的协作能力。巧妙地设计课程中的问题,对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相关课程时,教师可先对我国著名建筑、立体艺术作品等的建筑原理的实例进行分享,从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上加以观察和研究,并让学生自行在生活范围内寻找圆柱与圆锥的存在,使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九)深化问题研究,将其运用到练习中
首先,学生在数学中自主探究问题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而且这个过程伴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并且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境遇进行表达与思考。例如,在小学数学第八册“搭配中的规律”教学中就有此验证,在学生独立思考与归纳中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因此提高了数学的认知能力并且构建了新的数学模型。此外,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适度的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在练习与思考过后才能感受到数学神奇的魅力,并且在练习中数学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小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改进课堂模式,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创造有趣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