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思政书法传统

周 琦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招生办公室少年宫 辽宁 大连 116021)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品德的培养。书法教育近些年来受到重视,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除了书法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这门课程中蕴含的独特价值与育人功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所以在书法课程教学中,应当秉承立德树人的目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的德育属性,通过课程思政来深化书法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凸显其价值,让学生通过接受书法课程教学,在德行方面获得提高。

1.书法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价值

从书法课程本身来讲,一般而言,院校开设的都是以传统书法教育为主的课程,但是这种蕴含和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另外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书写基本功,文化课方面的专业教育重要程度远远高于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所以书法课程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素质的提升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点和热点,所以书法教育这种蕴含着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内涵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成为当下教育体系中兼具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需要意识到的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之下,书法课程的创新成为必然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优化学生的教育,在优秀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两个方面来做好书法课程的创新与优化,就要做好二者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促进德育与书法课程教育的结合,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良好思想道德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正如上述所言,书法课程是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与重要传播方式,其中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立足于书法课程教学实践来讲,要围绕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书法进行延伸与拓展,进而让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和传承,让广大学生通过传统书法的学习能够更好的了解本国文化,并对其形成深刻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进而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养分,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2]。

书法课程除了书法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还有其中的文化精神的传承,其本身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具备很强的文化属性和德育属性。学生在实际书法练习中,不仅仅要提高鉴赏与实际书法书写的水平,而且还要通过学习书法了解其中的精神风骨,完善人格、提高素质,进而实现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3]。所以书法课程应当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做好书法课程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书法课程中蕴含的优秀课程资源挖掘

要实现书法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融合,那么就必须了解书法课程中所蕴含的优秀资源。正如上述所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其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要素,如果能够进行有效挖掘,以及和课程思政相融合,那么就更有利于立德树人目的的实现。

2.1 书法课程中的审美教育资源。对于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总会出现关于美丑以及善恶的判断和认知,其中美丑的认知属于艺术领域,但是善恶的认知则属于道德方面。所以要做好审美教育,那么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艺的永恒价值是追求臻尚美,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作为艺术的一种,书法中蕴含着自然的美感、社会的美感和心灵的美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关于美的感知和教育,最终形成良好的审美和价值观[4]。另外,中国传统书法拥有独一无二的审美属性,篆书、隶书、楷书各有各的流畅,行书、草书独有风采和神韵。尤其是对于流传下来的碑帖进行临摹的时候,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线条之美,感受结构之精妙,同时也感受汉字组合的艺术美感。而且书法家各有不同的写法,更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对立统一的辩证之美、笔力气势流动的气运之美。所以说,在实际书法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古今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和临摹,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厚重的美感,感受其中蕴含的丰沛情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其鉴赏能力和道德素质,这符合当下学校立德树人的实际需求。

2.2 书法课程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书法绝不仅仅是要写好中国汉字,也不单纯是为学生做好美育。中国传统书法中蕴含了中国社会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那么将很容易导致民族精神的断代。所以在实际的书法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书法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内涵,同时做好书法理论中优秀人文思想的分析,了解书法技巧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文精神[5]。书法展现出来的人文力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讲解,并且传授给学生。所以书法课程中需要涉及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历史以及文学相关的内容都要有所涉及,这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良好机会。而且用作课程教学的书法作品一般都是经典名家手书,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说诗词等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知识素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书法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领略中华文化之美的一块敲门砖,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能够帮助书法课程充分发挥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进而与思想政治相关元素进行更加完美的融合,共同实现育人的目的。

2.3 书法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艺术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味和审美,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相关人才的坚实基础。正如上述所言,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典型代表,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十分具有代表性,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书法理论课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今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其蕴含的精神与品质是学生为人处事可以参照的有效标准。另外,在书法技法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书法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制来自于互联网冲击之下的焦躁情绪,让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和坚毅,养成美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书法类实践课程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书法创作课程更加注重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思索人生哲理与理想和信念,同时热爱祖国山河与国家民族,让通过书法创作类的课程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6]。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让高效书法课程在实际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中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所以书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介入,拓宽书法课程教学的维度与范畴,让书法育人的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3.书法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正如上述所言,书法的课程教学符合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提升审美,进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书法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十分必要。

3.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是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书法作为重点来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对其思想以及审美产生更好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来营造较好的文化氛围,比如说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书法名家练习的故事,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同时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书法感想交流会,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对书法作品产生很大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传统书法的美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夯实地基。

3.2 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形体。传统书法之美有一部分来源于汉字的魅力和美感,而汉字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魅力,在与其结构的不同。比如说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穿插结构等等,不同结构的汉字所具备的美感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涵盖了中国古人造字过程中的逻辑与实际审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与书法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对书法的字体有着充分的认识,了解汉字的形体构成,通过分析汉字的不同结构,进而来开展不同方式的汉字临摹或者是书写,同时感受汉字中蕴含的整体性的美和平衡的美感[7]。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让学生能够在中庸、方正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通过书法练习了解到方正做人,厚实做事的原则和观念。

3.3 帮学生形成守规守法的习惯。书法课程的开展,最先进行的就是对于汉字的临摹,通过不断的进行模仿和借鉴,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书法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书法写作水平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的书法临摹都从正楷开始,学生需要对正楷字体来进行练习,然后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够进行其他字体的学习和练习,可以说正楷是书法学习的基础。这同样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做知法懂法、守规守法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部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成为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知法守法是法治时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除此而外,社会公德、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等都是需要遵守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和引导学生进行书法临摹的时候,可以融入这方面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守规守法、知进退、明得失的意识,让学生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公民[8]。

3.4 执笔写字引导学生做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汉字书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现代教师同样需要围绕“字如其人”的理念展开教学,以汉字书法作为载体,对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通过执笔练习,在笔走龙蛇的过程中也将艺术与道德情操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学字也是学为人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典的书法大家作品,比如说柳公权、王羲之等等,但这还不够。教师还可以展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但是却人品不佳遗臭万年的反面例子,比如说蔡京、严嵩等等。这样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书法,以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加强自身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3.5 长期练习培养学生耐心。书法是一门艺术,所以在实际的学习与练习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书写也需要宁心静气,要求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全神贯注的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学生在实际的书法学习过程中认为其过于枯燥,所以会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导致实际书法学习水平很低。所以教师需要增强书法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继续学习,同时还要给学生普及书法名家夜以继日坚持练习的事迹,让学生在书法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坚韧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通过书法课程教学更好的实现育人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就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书法课程教学要主动打破“孤岛”状态,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将其传授给学生,完成书法课程思政的要求。这需要书法教师加大时间投入,探讨书法课程背后的价值观,将书法中承载的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充分融合,让书法能够发挥出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最终实现书法教学的终极使命,那就是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思政书法传统
书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书法欣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书法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书法欣赏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