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研究

2022-11-19王显虎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王显虎

(四川省渠县教育发展中心 四川 渠县 63520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动比较明显,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容忽略。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学科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视角积极融入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元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复杂,对学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和思考理念。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不管是初中信息技术还是其他学科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打造品质课堂的核心所在。长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历史遗留因素比较复杂,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站在学生的视角改革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和机械。最终导致学生缺乏能动性,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活动,个人的动手意愿不足,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持续下降。

1.2 师生合作互动较少。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呃实践性和操作性較为明显,学生的动手操作非常关键。尽管初中生的学习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在学习压力相对偏重,对家长以及教师比较依赖,师生之间的良性合作及互动不容忽略。因此在推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要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但是有的教师对这一教学要求的认知不够全面,没有主动放下自身的权威地位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合作互动的频率相对偏低,课堂教学节奏过快,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学生出现了许多消极应对的情绪,认为信息技术学习比较枯燥且乏味,没有主动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个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不容乐观。

1.3 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动手和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优化教学策略,改革教师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来说,一方面需要改革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另一方面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出现了许多教学思维上的偏差,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较机械,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主动手的机会及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预期目标差距明显,出现了比较消极的学习行为和态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具体策略

2.1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时,应逐步引导其建立信息意识,对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呈现信息,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准确抓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机会,并激发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以此潜移默化地建立信息意识。

例如,“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初中生,虽然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但对如何搜索资源却并不熟悉,在学习本章节知识时可能出现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笔者明确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学会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提升自身的搜集、检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任务驱动为主,逐步學会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设定为“挖掘本章节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以及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

2.2 设计合理问题,提升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既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也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问题,不仅能激发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使他们跟随问题的提出不断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主动、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分类汇总”内容主要是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分析,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构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足球赛积分榜”的工作表填写,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问题:如何找出分数在3分以上球队的名字?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学生一般会按照惯性思维,使用传统的“目测法”方式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不需要否定学生的解决方法,可让其自行解决,从而为后续体验筛选功能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演示筛选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分类汇总”的概念,使学生对“分类汇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出示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新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计算思维,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3.创新课前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引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点燃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信息技术教师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创新课前导入的方法,并以更具趣味性的形式,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演示文稿”相关的课程时,可以采取“观看鉴赏”或“趣味游戏”的方法进行导入。“观看鉴赏”角度,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网络当中收集与“演示文稿”相关的视频资源或网络大神制作的精美作品,并在课前阶段加以展示,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游戏角度”,教师则可以选用不同的游戏项目作为导入的载体,让学生们以游戏制作、游戏比拼等方式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选用极具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既能够将初中生零散的思维、思绪集中到课堂之上,还能够起到课前预热的效果,进而实现学习兴趣的激活。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主动打造新型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信心,积极摒弃传统生硬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认知。学科教学内容的及时优化不容忽略,教师可以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呈现生动直观的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进入信息世界自主感知。教学情境的简单创设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只需要带领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及研究,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境界,鼓励学生自由操作,逐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品质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非常关键,这一点也是新型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教师需要真正做到高瞻远瞩,用心准备好每一堂课,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有效交流。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复杂,很有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节奏持续放慢。教师则需要以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行互动及交流,避免简单直白的灌输,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5.全面加强师生合作互动

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在打造品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个人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做好铺垫。教学相长不容忽略,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的教学实情量力而行,尽量避免过多的约束学生,导致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主动根据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具体变动,以学生为中心,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些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以及重要影响。主动能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单独辅导学生,真正做到亲力亲为。科学优化教学流程,留心注意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与学生共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意识。这一点有助于打造品质课堂和精彩课堂,实现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6.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演示、讲解的形式进行展开,初中生们通过观看教师展演的内容进行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虽然能够实现知识传递的目的,但却难以调动初中生自身的主观参与积极性,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惰性学习心理。对此,教师则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适度的优化,要在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相对独立、相对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初中生们可以相对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练习的环节当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WPS文字”、“WPS表格”相关的课程时,可以选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求,将班级初中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化的学习与练习。授课时,教师需要先对当前的课程重点进行全面解读,传授学生现阶段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后,教师则需要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初中生们,让其在小组内部展开实践练习。在此一环节中,教师还应对各个小组的成员做出实时的指导与指点,借此提高合作练习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教师采取小组化的方式进行授课,既可以明确初中生在学习环节中的主体位置,还能够切实发展初中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在小组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实现课堂学习参与程度的提升。

7.扩充课堂教学素材,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知识本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教材课本当中所呈现的内容也仅仅只是信息技术“世界”的冰山一角。教师仅围绕于此开展授课,非但难以塑造初中生全面化的知识基础,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知识功底出现片面化的发展态势。对此,教师则需要适度扩充课堂教学的素材,以此来丰富初中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并在这一环节当中,逐步塑造初中生全面且综合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带领初中生观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教育资源。如,《你好AI》、《网络方程式》等纪录片,该类型的影片皆围绕“信息技术”这一要素进行展开,既阐释了其发展的历程,又讲述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运用。又如,名师名校信息技术科目的公开课视频,该类型的影片与前者相比则更具知识性,初中生观看时不仅可以获取全新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还能够对现有的课业功底起到一定的强化与巩固的效果。教师选用不同的课外素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既有助于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信息技术知识需求,还有助于扩充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进而塑造学生全面且坚实的课业功底。

8.引入具体案例,深化学生认识

传统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教法运用固定化、单一化,导致知识讲解不够形象、透彻,加之信息技术知识点复杂,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引入具体案例,以案例为依托强化知识点讲解,有效深化学生认识。例如,在学习“网上购物”时,初识网上购物,部分学生对其流程理解不清晰,教师不妨引入一个具体的网上购物案例。如可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淘宝购物案例,清晰展示从注册淘宝账号到购物和付款的全流程;并在该过程中对具体的知识点,如网银的开通和使用、购物账号的申请、与阿里旺旺的沟通等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讲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案例体验如何进行网上购物,在案例的讲解和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9.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完教学内容后,还应该从学生出发,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并习得更多的知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方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而因材施教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想有效提升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就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自学,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整个教学的重点则放在后进生身上,教师要以手把手的教学形式来为这类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解“保存图文”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按照上述的分析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教材中知识的讲解,而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挖掘信息技术课堂的隐性教学目标,并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使他们真正把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内涵,从而灵活运用知识,完成基础知识的有效迁移。

猜你喜欢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