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研究

2022-11-19涂晴晖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学院校高职

涂晴晖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2)

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着眼于实践的可行性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拉动创业带动就业都具有积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率。

1.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与创业思维的内涵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在培养学生创业思维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与创业思维之间的关联性作用,能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思维品质的影响,让学生对创业产生积极的心态,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形成良好的创业理念,有了这样的积极心态,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习与创业相关的技能,从而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与此同时,以心理学为引领,增强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满足感和职业成就感。具体到教学活动来说,将心理学融入到学生的双创教学活动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智育发展,体育发展和人际社会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与心理品质。在优化创业思维教育的前提下,需要关注学生创业思维、创业认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知识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给予学生必要的创业就业指导。另外,还应当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创业平台,让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创业思维与创业能力,同时以心理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组织管理等多种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平台和情境中进一步培养创业思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生更加追求自由个性,但创业过程中需要学生从创业资金、团队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这也需要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创业核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业态度和观念。

2.在心理学视阈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思维面临的问题

2.1 对心理学认识不全面。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人性的正面性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将其内在的、具有建设性的潜能加以发掘,从而推动个体与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于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学生常认为心理学只是用来治疗人的心理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学和创业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让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2 高职院校内设置的课程不充分。将心理学运用于高职学生创业思维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思想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但高校对此类知识范畴探索不深入。因此,许多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只是涵盖了一小部分,教学方法也是较为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也存在不足。有的高职学校对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设计不够科学;有的则将课程设计的太难,却没有相应教学水平的老师来实施;还有一些则是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大。

2.3 创业前置审批条件较高。目前,国家已经多次放开了创业前置审批条件,例如“三证合一”、税费减免等,但在有些地方这些政策未能真正完全得到落实,甚至有些部门为了本地区和部门的利益,仍然不放宽对企业的准入条件,对初始创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这样的门槛太高了。

2.4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思维,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很重视,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对学生的创业思维的激发和提升有限,当学生试图开展创业活动的时候,容易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空有一肚子的理论,却不懂得如何进行创业,沦为“纸上谈兵”。

2.5 缺乏教育培养资源。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强调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原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培养与引导。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要融入有效的培养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在当前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实现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过程中,仅仅立足于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课程教学中与之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发散。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和思维趋于成熟,浅显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因此,需要教师深挖资源,并且多样化的呈现这些资源,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导致资源的整合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整个资源的过程中缺乏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导致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深。与此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挖掘教学资源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也进一步影响了资源整合的效果,无法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整合资源,从而弱化了资源的应用水平。

3.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创业思维这一环节中,要发挥心理学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并且从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和相关原理出发,增强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具体来说,在实践中应当组建心理咨询部门,并且成立专业的师资团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理指导,与此同时依托心理课程的作用,构建基于心理学的创业思维课程体系。以课程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持续而长期的影响,这样才能够提高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创业思维的养成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把课程的内容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在这种立体化的培养过程中,更好的养成创业思维。在优化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环节中,还要从创业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拓展,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3.2 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保障,心理学视域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思维需要对教育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改革。具体来说,在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中,要灵活的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让学生在创业的实际案例中体会创业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和素质,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要紧扣当下的社会时代发展背景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从而使教育教学方法更具有时效性。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把静态的知识点通过信息技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基于创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创业的实践平台,在校园内构建项目孵化园,让学生在这种实践平台中增强创业体验,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把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业思维形成以及创业思维品质,培养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促进学生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3 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具备良好的创业思维是确保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在心理学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对于实现学生的创业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就心理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来说心理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品质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养成,因此把心理学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找准创业的方向,并且发挥自身的积极心态与作用,面对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能够发挥的作用便是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因此教师要以这一目标作为出发点,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树立学生的创业自信,达到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目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思维培养,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当下的创业需求和学生目前对创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的认知偏差,以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这一过程便是培养学生创业思维的过程。在促进学生创业思维形成这一环节中,通过对学生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以自我感悟和自主体验的方式,融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面对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创业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还要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身竞争力,引导学生在心理学视域下,以创业为桥梁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创业思维。

3.4 多方参与,营造创业核心能力培养环境。高职院校还应注重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努力下,优化高职创业教育的环境,围绕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建立职业教育培训系统。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多数围绕高校开设的专业开展,例如快递、电子商务、餐饮等。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学生的创业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业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应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创业服务等多个角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核心能力。通过对创业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多元主体的角度出发,以正确的创业指导为基础,根据高职学生创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对创业信息、创业教育、创业行为等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创业基础教育的发展。

3.5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了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但仍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在西方国家,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而在我国还没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创业教育的薄弱和创业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经验,把创业教育融入到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使其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终生。一是将创业培训融入心理学科教学,推动学生的创业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业主动性。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完善学生创业知识体系,开设多种形式的创业课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高职阶段帮助学生完成创业技能的积累和提高。三是通过创业专业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创业者实践经验培训,组织实施多元化创业活动,模拟创业环境,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使高职学生有平台有效锻炼自身的创业技能,并定期邀请成功的创业毕业生返校开展交流、举办讲座,为在校生提供创业经验。四是高职院校应尽最大努力与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真正落地惠及创业学生。

3.6 完善师资力量。学校应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考察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发展,引进更多的创新创业导师,从而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一方面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创新创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以便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引进创新创业型导师和人才,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创业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还应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中。同时,通过对老师们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3.7 提升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甚至是更高质量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应当在教育中通过心理学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创业思维养成,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因此,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首先,创业大学生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想法,从消极的创业向积极的创业转变,深刻认识创业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克服创业困难。其次,有创业梦想的高职学生应积极在创业培训过程弥补创业技能的不足,发展创业理念,培养创业思维,为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风险。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理念、探索创业路径,培养创业思维。

4.结语

心理学视角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需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营造环境和氛围、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师资力量、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学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没有用”的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