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宗县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

2022-11-18张所坤

现代园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林分间伐混交林

张所坤

(师宗县国有五洛河林场,云南师宗 655700)

杉木是我国南部山区的一个栽培区域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传统用材树种,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杉木在师宗县村村有种植,特别是在高良、五龙、龙庆3 个主要种植乡镇,已经达到了户户有杉木,现已形成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从栽植到生产加工均已形成了完整的市场,是师宗县极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户增收保小康不可缺的林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有很大部分杉木林生长、产量都出现了急剧下降,给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大量的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得不到及时修复,给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以往对以防护功效为主的林分开展修复的探讨和实践比较多,对区域内已形成产业的单一用材树种因认知上存在是人工营造树种,对其产生的退化没有从根源上探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经济产能退化会对产业不可持续性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并开展好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十分必要。

1 师宗县林木资源及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现状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隶属曲靖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常年温和,日照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4~344d,年日照1626h,年平均降水量1235.6mm,土壤主要以红壤、黄红壤为主,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1.1 林木资源情况

师宗县土地总面积278300.0000 hm2,有森林面积152570.3011hm2,森林覆盖率54.82%,森林蓄积量9400096m3,天然林面积83766.302hm2、天然林蓄积量4549559m3;人工林面积68803.9991hm2、人工林蓄积量4850537m3。杉木在师宗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20世纪90 年代,师宗县通过推广实施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全县营造了5767 hm2杉木,随着该批林木经济收益的显现,各种杉木加工企业引进落户到师宗发展,使对杉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植户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了杉木的种植工程中,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现全县已种植有杉木人工林面积43366hm2,成为云南省速生杉木林基地县之一,促进了师宗县杉木林产业的迅猛发展。

1.2 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现状

经初步调查,全县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面积6676 hm2,其中,4860 hm2是二轮或三轮纯林连栽的地块,这部分退化林主要分布在五龙、高良及龙庆3 个乡,基本是杉木人工林的主要产区,大部分是20 世纪90 年代世界银行贷款造林的;1816hm2是近些年发展的,由于树种、立地适配、营林措施等导致的遭受病虫害为害的地块,在全县范围内都有分布。

2 杉木人工林林分退化的形成原因

杉木人工林在培育时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优质木材,种植的利益理念决定了各项营造环节中都以低成本、高收益为主开展营建和管理工作,加之发展迅猛,户户种植,所以很多都没有实施科学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营林措施,长此以往导致林分退化。

2.1 树种单一,病虫害危害严重

杉木在师宗县自古就有种植,是地道的乡土树种,规模化种植前很少受到病虫害侵扰,随着杉木人工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块选择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加之大面积的纯林且集中连片,原有的原生阔叶树受到破坏,面积急剧减少,使原有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被改变,水分、光照、温度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极端的干热或水涝,导致林地中常有小片状的中幼林开始逐步枯黄并死亡,病虫害为害越来越严重和频发,据调查,目前主要病虫害有2 种:杉木炭疽病和杉木黄化病,为害严重时导致整片林木逐年全部死亡,给经营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杉木的轮伐期短,经济收益高,种植农户不喜更换树种,也不进行混交林的营造,不断进行多轮杉木连栽,土壤中杉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被吸收干净,没有得到及时归还,树木营养不良。在采伐更新时的造林措施也一直采用传统的炼山清理林地、林地全垦整地、间作农作物,长期积累的地表调落物被灰化后,又长期得不到积累腐化,系统养分入不敷出。中幼林期缺乏科学施用肥水,导致水肥流失严重,针叶纯林导致林地内生物循环慢,生物多样性不够,地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数量不足,林地微环境差,地力衰退,林木逐渐退化。

2.2 种植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

种植密度过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过去受传统种植观念和利益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三七种植高峰时期,因要搭建遮阳网,对小径材杉木需求剧增的情况下,小径材的收益不断增高,致使普遍都按照1.5m×1.5m 进行种植,株行距较小,造林后郁闭快、密度大;二是杉木采伐后,更新方式为萌芽更新的,对萌芽条的数量和质量留取没有做到科学保留,过多的萌芽生长消耗了更多的营养。进入中幼林后,林木已密不透风,种植户没有抚育间伐的观念,从种植到采伐也没有开展过各种抚育措施,导致光照不足,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少、酶活性低,长此以往不利于林分的养分循环,导致地力衰退。林木对水分、养分的过度竞争和消耗,严重影响生长,降低林木产量和质量,造成林木的早衰退化。

3 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原则

杉木人工林的目的是培育用材林兼生态,退化林分的修复要通过各种营造林技术措施,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及恢复林木的正常生长水平,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地力持续或稳定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3.1 深入宣传,强化推广混交林营造

随着杉木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善,种植杉木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使大家的思维中不能接受种植其他树种,但种植户并没有考虑到退化带来的严重性,对实行针阔混交林的种植不太接受。因此,要先做好深入宣传工作,从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做好种植者的思想工作,改变种植户的传统观念,强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提升种植的科技含量。地块设计时必须做混交林营造设计,营造不同程度混交模式的混交林,提高混交林比重,促其形成稳定森林群落,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3.2 明确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杉木作为本地的优质高效高产的产业目标树种,在明确提高林木经济产能的培育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种植后的市场需求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入新的营林、育林技术,同时要研究和探索适合本区域内的技术模式,制定修复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做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科学修复,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支撑

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必须摒弃传统的种植和抚育、施肥观念,将林业新理论和新技术相结合,用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先从总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全面提升造林技术和营林技术,然后各林业基层单位要加大对种植户的科技培训和推广,科学清地、整地、种植、抚育、施肥,让新技术为营造工作提供支撑,用科技的手段提升地力和林木产量。

3.4 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并逐步分类推进

开展退化林修复,要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对需实施的退化林进行分类,做好总体规划,优先修复一些退化林分比较严重且较易开展实施的地块,修复措施上先易后难,边修复边总结,探索适合当地的修复模式,逐步分类推进。

4 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措施

针对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综合考虑林业经济、生态及林地地力的综合提升,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退化林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

4.1 更新修复

对生长衰退、生态功能低下的重度退化林分实行更新修复。可分片、分步进行采伐更新修复。修复时进行混交林营造,新栽杉木和一种以上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平均栽植150 株/hm2以上。营造混交林时,根据林地的土壤实际情况来确定混交树的布局,对山脊及小局部土壤瘠薄的可集中种植阔叶树,整块林地土壤相差不大的可实行规则性布局,尽量根据土壤现状做到适地适树。更新修复中要改革种植技术措施,清理林地不能炼山造林,要实行带状清理,尽可能保存采伐剩余物,带状堆腐;整地不实行全垦整地,可采用带状、穴状、块状整地;造林初期不实行间作农作物,尽可能保留不影响幼林生长的灌草,达到增肥保水保土。提倡有条件的在种植时可适当增施底肥。在林木的生长期间,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对其开展科学的施肥工作,以不同比例科学配制肥料,多次少量施肥,通过提升地力,促进土壤的营养充足平衡,进而提高林木健康生长,以保证达到树木的速生和丰产。

4.2 间伐修复

对造林或萌芽更新密度过大的,郁闭度达到0.8 及以上的中幼林退化林分,可通过实施透光伐、疏伐等方式进行间伐,保留株数1800~2400 株/hm2,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间伐的原则是间密留稀,留优砍劣。对幼龄林主要开展透光伐,伐除过密和质量低劣、无生长前途株,增加林分透光性,减少林木对肥水的竞争,增加林地的光照率;对中龄林主要开展疏伐,调整好单位面积株数,伐除过密、长势差的杉木,根据杉木的生长特性进行下层抚育,通过给保留木腾出生长空间,以促进杉木胸径的生长。间伐后,虽然保障了生长空间,但是间伐后的剩余物短时间内不能腐朽分解给林木提供营养,可结合林木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肥,确保林木养分充足,满足其生长。

间伐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实施前要做好详细的实地调查工作,科学合理地设计好间伐强度,间伐前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基层林业部门必须要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防止变相把间伐变为木材生产的手段,防止出现超强度间伐,防止采大留小、间优留劣的情况出现。间伐修复后的杉木人工林要加强防火管理工作,间伐后,由于林内可燃物增多,特别是间伐当年,间伐剩余物还没有腐朽被分解,进入防火期极易造成火灾,须强化防火管理工作。

4.3 补植补造修复

对幼林中小片状或整片因病虫害死亡的退化林,可通过补植补造来修复提升。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指出,杉木的针阔混交林不论林木单株材积或林分的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都优于针叶混交林。因此,修复的原则是通过补植、补造把杉木纯林改变为针阔混交林,通过实施混交的营林措施,达到提升林分生长稳定性,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稳定或改善林地地力的目的。

设计时要优先选用本地优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如酸枣、喜树、红椿、榉木、西南桦等阔叶树供种植户选择,特别要推广当地已混交成功的杉木酸枣、杉木红椿混交林。对大面积的补造地块,对阔叶树种的布局可根据实地情况,平均栽植150 株/hm2以上。对林地中的小面积因病虫害导致退化死亡形成的空地,面积在200m2以下的,可片状补植阔叶树种,把纯林修复成混交林。

4.4 综合修复

对郁闭度低于0.5 的中幼林退化林分和由于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为害等受害林木清理后生长不良且郁闭度低于0.5 的退化林分,采取补植补造、除萌等措施进行综合修复,补植补造3 种及以上的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对林中空地面积超过25m2的也要补栽阔叶树种、珍贵树种。阔叶树种、珍贵树种种植株数在150 株/hm2以上。除萌主要是抺除清理后的伐桩过多萌芽,保留合理的健壮萌芽数量。

5 结语

目前,师宗县的杉木人工林已经出现了退化现象,栽植区域内的地力出现严重的衰退现象,林木生产功能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户对林以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诱导了多种退化性问题,经营者要高度重视对杉木人工林的退化林分的修复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修复措施,积极开展修复工作,修复中要改变传统观念,促进林木种植户树立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观,重视和加强杉木人工商品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重视对林地的科学用地养地,科学地提高林地的使用率,逐步修复已经退化的杉木人工林,从而促进全县的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分间伐混交林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不同林分对尤溪冬季鸟类生存活动的影响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
闽粤栲林分生物量调查研究
不同经营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长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