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长差异性分析
2014-06-23张清
张清
摘 要:该文报道苦竹林不同经营模式下竹鞭生长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效鞭长、鞭径、鞭节长、鞭重及其所占比例、饱满芽数量及其所占比例,B林分都优于A林分。B林分地下竹鞭生长及其质量较好,有利于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地上部分管理的同时,须加强地下部分管理,为苦竹林生长发育提供宽松舒适的地下空间,培育苦竹丰产林。
关键词:苦竹;经营模式;地下管理;竹鞭生长;差异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12-03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系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混生型竹类植物,为中小径竹。广泛分布在中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竹产品用途广,可材用,笋用,亦是景观竹林。过去竹类植物研究多集中在毛竹这单一竹种,其他竹类植物研究及开发较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径竹的开发与应用得到重视。迄今,竹类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的主流日益趋向并集中于中小径型竹种[1]。与此同时,苦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闽西北地区率先兴起,相继对其开发应用前景、开发技术、生长特性、出笋规律、混交林、复层经营技术等进行了较多研究[2-7],认为苦竹笋肉色白,肉质嫩厚,味微苦,回味甘甜,是食用笋中的佼佼者,苦竹竹材用途广,能加工成几十种产品,是优良的笋竹两用经济竹种。同时得出苦竹作为乡土资源开发投资省、风险小,技术简单易操作,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短平快项目。但对苦竹竹鞭生长研究较少,苦竹林与毛竹林相似是集体觅食植物,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增殖。竹鞭生长是竹林生长的基础和重要组成,对苦竹丰产林培育意义重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苦竹林竹鞭生长的差异性,试图为苦竹林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生产实践经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沙县(26°6′~26°46′N,117°32′~118°6′E)西北部富口镇延溪村5林班27大班4小班,海拔180~360m的丘陵地,属中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侯区,年平均气温19.2℃左右,年降水量1 800mm,空气相对湿度81%左右,霜期75~80d,霜日15~20d。林地属较肥沃立地类型。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为2003年冬季杉木采伐迹地,撂荒多年,形成以苦竹为优势植被的杂灌林。于2006年秋开始砍去其它杂灌、杉木萌芽条、老竹、小竹。清理树桩、石块,留养苦竹,清理后竹林基本情况见表1。清理后选择同一面坡,立地条件基本相似,采用简单对比试验设计建立3个区组,每区组设2小区,共6小区,每小区面积25.8m×25.8m。试验设2水平,即:A处理,前3a每年劈草清杂2次,除退笋外其余笋体均保留,直至立竹数达到9 000株/hm2后,每年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留笋养竹的数量与伐竹数量相应一致,立竹密度动态控制在9 000株/hm2,每3a结合锄草,施肥1次,施肥量:尿素(含有效N46.0%)300kg/hm2和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14%)300kg/hm2;B处理,地上管理与A林分相似,增加每3a进行1次垦复,垦复深度30cm,去除老鞭、枯死鞭、浅鞭,施肥量同样为尿素300kg/hm2和过磷酸钙300kg/hm2,施肥方式为结合垦复施肥,把肥料均匀施入沟底后覆土。
2012-2013年进行全林胸径、竹高调查测定,并进行苦竹产笋量、产材量测定。2013年以林分平均胸径及竹高为标准,在林分内选择标准竹,要求所选标准木竹胸径及树高与林分平均值误差不超过5%。按“S”型线路布点3株。以标准竹为中心建立2m×2m土壤剖面,掘出竹鞭根,挖掘深度以不见竹鞭为止,保持竹鞭原状。然后按鞭龄(鞭龄依鞭色及其它特征判断)记载各竹鞭长、鞭径、节数、节间长、饱满芽、弱芽、空节芽、岔鞭数及各鞭龄的鞭长、鞭段数、各种芽数及其分布等。记载各竹鞭鞭段数量。冲洗干净后称重,计算各鞭龄所占比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林分竹鞭长间差异 苦竹是混生竹,母竹秆基上的芽既可形成细长的竹鞭,并从鞭上抽笋长新竹,稀疏散生,又可以从母竹秆基芽直接萌发成笋,长出成丛的竹秆[8]。据测定:A林分散生型竹约占96%,丛生型竹约占4%,据观察1a生秆基“笋眼”萌动早,一般发笋1~2个,出笋早。但由此长出的秆一般较横向延伸的地下竹鞭长出的秆为细;B林分均为散生型竹,表明B林分秆基上的芽全部形成为竹鞭,行走土壤中。这与经营管理水平有关。A林分属粗放经营,土壤板结,林地干燥,竹顶梢常干枯断梢,失去顶端优势,促其发笋,而B林分加强了土壤管理,土壤疏松肥沃,竹梢生长完好,鞭梢和竹秆生长的顶端优势,使得竹秆秆基芽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失去萌发能力。
3.3 不同林分鞭节长间的差异 从表2可知,A林分鞭节平均长(各鞭长1/2处的竹节的长度,下同)6.4cm,B林分鞭节平均长7.8cm,平均鞭节长B林分比A林分增加21.9%,表明B林分鞭节比A林分长。鞭节长度与鞭径呈正相关,鞭径粗则鞭节长,鞭径细则鞭节短,这与A林分没有采取土壤管理有关。在土壤板结,土中遇障碍时节间变短,甚至秃鞭,导致分叉。
3.4 不同林分鞭龄结构间的差异 表4是不同林分竹鞭鞭龄组成情况。从表4中可知,A林分中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5%、16.1%、16.9%、20.8%和31.7%,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52.5%。B林分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22.4%、22.8%、25.6%、17.1%和12.1%,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29.2%。显然,B林分鞭龄结构比较合理。笔者认为:在苦竹丰产林培育中,除了加强地上管理外,必须加强地下空间管理。在垦复的同时,及时清理老鞭、死鞭、小鞭、浅鞭,释放生长空间,同时诱导幼壮鞭向土层深处伸长,为幼壮鞭提供宽松的地下生长空间。endprint
3.5 不同林分鞭芽分化间的差异 苦竹鞭芽大致可分为:饱满芽、弱芽、空节芽。苦竹鞭侧芽色淡,形扁、贴节而生的为弱芽;侧芽发育呈圆形饱满、芽体增大的为笋芽;若芽退化、腐烂或脱落的为空节芽。表5是不同林分鞭芽分化情况统计。表中是从不同林分各小区、各样方中按照不同鞭龄(1~3a生)各选取5条1m长的竹鞭进行观察统计。从表5中可知,A林分鞭节数量79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18个,占46.2%,弱芽数量21个,占53.8%,空节芽数量37个。B林分鞭节数量65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28个,占71.8%,弱芽数量11个,占28.2%,空节芽26个。B林分鞭节数量不及A林分,但有芽数量多,且饱满芽数量所占比例高达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表明B林分饱满芽数量比A林分多。鞭芽是苦竹林笋产量和竹材产量的物质基础,饱满芽数量增加,意味着竹林产量的增加。说明加强了地下空间管理,可以提高鞭芽的质量,苦竹林的繁殖能力得到了增强,有利于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4 小结
苦竹林不同经营模式对地下竹鞭生长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林分2m×2m总鞭长28.49m,B林分23.50m,A林分比B林分总鞭长增加21.2%,但有效鞭长B林分比A林分增加16.8%,平均鞭径B林分比A林分增加37.5%,B林分平均鞭节长比A林分增加21.9%,B林分岔鞭少。竹林发笋量的大小,竹株生长的好坏不仅与鞭长有关,而且与鞭径大小、鞭节长短有关。A林分长期未进行地下空间清理,地下空间鞭根丛横交错,生长空间拥挤,老鞭、小鞭、浅鞭较多。A林分中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5%、16.1%、16.9%、20.8%和31.7%,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52.5%。B林分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22.4%、22.8%、25.6%、17.1%和12.1%,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29.2%。B林分定时清理老鞭、死鞭、小鞭、浅鞭,使得B林分鞭龄结构比较合理。A林分饱满芽数量占46.2%,B林分饱满芽数量占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因此,要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地上部分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地下部分管理,为苦竹林生长发育提供宽松舒适的地下空间,培育苦竹丰产林。
参考文献
[1]熊德礼.戴云山区竹种资源及其区系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27-31.
[2]连标勇,周东雄.福建沙县苦竹经营技术调查研究[J].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全国经济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周东雄.马尾松苦竹复合林分生产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27-29.
[4]李继雄,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1):37-41.
[5]赵荣儿.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76-79.
[6]阮宣华.杉木林中留养苦竹构建复合经营模式的调控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9,(1):199-202.
[7]王启其.人工诱导的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38-42.
[8]梁天干,黄克服,郑清芳,等.福建竹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3.5 不同林分鞭芽分化间的差异 苦竹鞭芽大致可分为:饱满芽、弱芽、空节芽。苦竹鞭侧芽色淡,形扁、贴节而生的为弱芽;侧芽发育呈圆形饱满、芽体增大的为笋芽;若芽退化、腐烂或脱落的为空节芽。表5是不同林分鞭芽分化情况统计。表中是从不同林分各小区、各样方中按照不同鞭龄(1~3a生)各选取5条1m长的竹鞭进行观察统计。从表5中可知,A林分鞭节数量79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18个,占46.2%,弱芽数量21个,占53.8%,空节芽数量37个。B林分鞭节数量65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28个,占71.8%,弱芽数量11个,占28.2%,空节芽26个。B林分鞭节数量不及A林分,但有芽数量多,且饱满芽数量所占比例高达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表明B林分饱满芽数量比A林分多。鞭芽是苦竹林笋产量和竹材产量的物质基础,饱满芽数量增加,意味着竹林产量的增加。说明加强了地下空间管理,可以提高鞭芽的质量,苦竹林的繁殖能力得到了增强,有利于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4 小结
苦竹林不同经营模式对地下竹鞭生长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林分2m×2m总鞭长28.49m,B林分23.50m,A林分比B林分总鞭长增加21.2%,但有效鞭长B林分比A林分增加16.8%,平均鞭径B林分比A林分增加37.5%,B林分平均鞭节长比A林分增加21.9%,B林分岔鞭少。竹林发笋量的大小,竹株生长的好坏不仅与鞭长有关,而且与鞭径大小、鞭节长短有关。A林分长期未进行地下空间清理,地下空间鞭根丛横交错,生长空间拥挤,老鞭、小鞭、浅鞭较多。A林分中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5%、16.1%、16.9%、20.8%和31.7%,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52.5%。B林分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22.4%、22.8%、25.6%、17.1%和12.1%,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29.2%。B林分定时清理老鞭、死鞭、小鞭、浅鞭,使得B林分鞭龄结构比较合理。A林分饱满芽数量占46.2%,B林分饱满芽数量占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因此,要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地上部分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地下部分管理,为苦竹林生长发育提供宽松舒适的地下空间,培育苦竹丰产林。
参考文献
[1]熊德礼.戴云山区竹种资源及其区系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27-31.
[2]连标勇,周东雄.福建沙县苦竹经营技术调查研究[J].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全国经济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周东雄.马尾松苦竹复合林分生产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27-29.
[4]李继雄,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1):37-41.
[5]赵荣儿.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76-79.
[6]阮宣华.杉木林中留养苦竹构建复合经营模式的调控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9,(1):199-202.
[7]王启其.人工诱导的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38-42.
[8]梁天干,黄克服,郑清芳,等.福建竹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3.5 不同林分鞭芽分化间的差异 苦竹鞭芽大致可分为:饱满芽、弱芽、空节芽。苦竹鞭侧芽色淡,形扁、贴节而生的为弱芽;侧芽发育呈圆形饱满、芽体增大的为笋芽;若芽退化、腐烂或脱落的为空节芽。表5是不同林分鞭芽分化情况统计。表中是从不同林分各小区、各样方中按照不同鞭龄(1~3a生)各选取5条1m长的竹鞭进行观察统计。从表5中可知,A林分鞭节数量79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18个,占46.2%,弱芽数量21个,占53.8%,空节芽数量37个。B林分鞭节数量65节,有芽数量39个,饱满芽数量28个,占71.8%,弱芽数量11个,占28.2%,空节芽26个。B林分鞭节数量不及A林分,但有芽数量多,且饱满芽数量所占比例高达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表明B林分饱满芽数量比A林分多。鞭芽是苦竹林笋产量和竹材产量的物质基础,饱满芽数量增加,意味着竹林产量的增加。说明加强了地下空间管理,可以提高鞭芽的质量,苦竹林的繁殖能力得到了增强,有利于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4 小结
苦竹林不同经营模式对地下竹鞭生长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林分2m×2m总鞭长28.49m,B林分23.50m,A林分比B林分总鞭长增加21.2%,但有效鞭长B林分比A林分增加16.8%,平均鞭径B林分比A林分增加37.5%,B林分平均鞭节长比A林分增加21.9%,B林分岔鞭少。竹林发笋量的大小,竹株生长的好坏不仅与鞭长有关,而且与鞭径大小、鞭节长短有关。A林分长期未进行地下空间清理,地下空间鞭根丛横交错,生长空间拥挤,老鞭、小鞭、浅鞭较多。A林分中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14.5%、16.1%、16.9%、20.8%和31.7%,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52.5%。B林分按照1a生、2a生、3a生、4a生、5a生(含5a生以上)鲜重所占比例分别为22.4%、22.8%、25.6%、17.1%和12.1%,4a生以上竹鞭鲜重所占比例达29.2%。B林分定时清理老鞭、死鞭、小鞭、浅鞭,使得B林分鞭龄结构比较合理。A林分饱满芽数量占46.2%,B林分饱满芽数量占71.8%。B林分饱满芽数量与A林分比增加55.6%。因此,要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地上部分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地下部分管理,为苦竹林生长发育提供宽松舒适的地下空间,培育苦竹丰产林。
参考文献
[1]熊德礼.戴云山区竹种资源及其区系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27-31.
[2]连标勇,周东雄.福建沙县苦竹经营技术调查研究[J].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全国经济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周东雄.马尾松苦竹复合林分生产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27-29.
[4]李继雄,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1):37-41.
[5]赵荣儿.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76-79.
[6]阮宣华.杉木林中留养苦竹构建复合经营模式的调控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9,(1):199-202.
[7]王启其.人工诱导的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38-42.
[8]梁天干,黄克服,郑清芳,等.福建竹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