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思考

2022-11-18黄声巍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民办高校人才

○黄声巍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有序落实,表明人才培养工作在聚焦人才发展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人才的补充教育。特别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要求全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以高素质人才作为发展优势,推动产业和社会转型建设。基于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认识到在继续教育上承担的重大职责,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继续教育实施有效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一、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一)以人才发展为核心,落实国家新时期发展的战略

继续教育是面向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所有成员所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在人才强国战略下,继续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手段,也是通过延伸教育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有着更强的依赖性。继续教育在优化终身学习体系、促进社会创新、发展人力资源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继续教育支持。现阶段,充分吸取国内外发展经验,在教育领域中形成以高校为核心,成人教育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继续教育体系,其中,地方民办院校有着教育改革的灵活性,成为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地方民办院校区域覆盖面积广阔,且数量逐渐增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通过实施系统化继续教育活动,可为地方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并通过教育体系完善,逐渐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落实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提出的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依托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间资源的有效传输,有利于各地区形成合作的态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地方教育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新的经济格局下,地区和产业间的竞争,也已从以往的资源、技术、资本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也就是教育竞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继续教育的帮扶。一方面,地方继续教育和地方经济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继续教育依托地方资源和经济发展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完成与产业的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继续教育为当地企业和单位培养了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的提升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另外,继续教育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也可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和创新发展,在提升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持续增长。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民办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现阶段,我们正经历着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和内涵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关系到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经济体系等多个因素。而要想将各类因素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转型发展,就需要继续教育作为纽带,以教育革新和转型发展为基础动能,以创新人才的发展为主要力量,促进现代化社会的构建。面对时代快速发展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速度不一致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强化人才综合素养,应对社会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民办院校必须立足于地方教育资源优势,以培养更多具有岗位适应能力的人才为主体目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使继续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并为社会的转型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创新动力,从而在人才发展带动下,使社会在进步中实现转型,并在转型升级中取得更大的成功,以此来应对全社会乃至全球化的竞争。

二、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继续教育发展需求和支持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首先,在社会转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建设的背景下,地方经济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依赖性逐步提升,社会需求也随之扩大。但是,在发展中继续教育需求和支持力度不足的矛盾突显,使得继续教育面临着发展困境。同时,不能及时落实相应的支持政策,在宣传、资金、资源上的帮扶有限,单纯依靠社会需求的带动,继续教育势必会陷入发展的困境,难以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次,虽然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传统认知理念下,继续教育相对于全日制学历教育而言,对于继续教育的认可度不足,使其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尴尬的地位,难以发挥其全部的优势。部分地方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还不够高,没有得到响应的社会关注度。最后,民办院校继续教育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继续教育发展动能不足。

(二)继续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

一是继续教育服务意识薄弱,办学目标功利化倾向严重。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补充教育,需要民办院校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体系,以此来适应地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然而,现实情况是,民办院校办学定位过于功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达标等问题依然存在。就目前而言,学校管理层仅仅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学历补充,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教育体系;整体表现出教育理念不端正,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的现象;忽视对于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使继续教育无法服务区域社会,且教育内部难以实现在教学机构、教学质量和效益上的平衡发展。二是地方继续教育存在重视产出、忽视教学创新等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民办院校继续教育需要落实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战略,以系统化教学为特色,强化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此过程中,继续教育采用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对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难以达到相应的标准,造成社会对继续教育文凭的认可度日益降低。三是办学机制过于僵化,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不紧密。现阶段,大多数民办院校所设定的教育机制相对固定,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更新和调整。在课程开发等方面不能紧随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使得民办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无法与企业完成对接,也难以突显继续教育的优势作用。四是民办院校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继续教育经验有限。目前,很多民办院校继续教育缺少专职教师,教学内容也只是将高等教育内容进行简单移植。同时,缺少结合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深入开展的教学设计和研究,使得其呈现出的教育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在教学层面,忽视理论和实践融合的重要性,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得不到显著提升,无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继续教育存在的价值日益降低,难以实现稳步发展和运行。

三、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路径思考

(一)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目标,实现继续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

1.根据地方需求优化继续教育内部管理机制。供给侧改革作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要建立在统筹管理、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下,才可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这一发展目标,并为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等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若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民办高校就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现状,加强继续教育服务归口管理。可通过继续教育学院统筹规划,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全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并代表民办高校主办方对外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为优化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需要民办高校管理层打破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的界限,由教务部门统一负责成人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对成人教育领域专业教师工作成果、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等的合理考核。不断完善继续教育领域师资队伍体系,逐步形成健全的继续教育与校内全日制教育专业、课程、师资等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完成对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另外,继续教育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还需要努力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教学力量的倾斜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除了要为继续教育提供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以外,还需要重构专业教材体系,协调专用场地,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向正规教育服务转型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地方需求重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因民办高校缺乏对继续教育服务作用、价值及优势的重视,导致其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多以校内高等教育工作为核心,忽视对继续教育服务机制的完善。这就导致了现有的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通常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培育出来的高素质人才也无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高校应深入挖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继续教育相关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保证继续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针对性服务。在具体实践中,民办高校首先应发挥指导委员会在此方面的作用,由指导委员会组织审定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其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规定。其次,民办高校应提前做好调查分析工作,了解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协调学校内部资源增设相关专业,并保证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度,实现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此外,还应当积极打造多方主体一体化课程体系,将民办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主体融入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并依据其实际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开设专业与产业需求、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3.根据供给侧改革需求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根据供给侧改革需求完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规章制度体系,可通过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改革现行民办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以上级区域为单位,推行统一考核入学,由民办高校单招单考等方式,严把招生入口关。同时,还需要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计划管理机制,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考具有公信度的社会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等方式,尝试构建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从而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人才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改革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籍注册与毕业方法,搭建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这就需要在建设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省级招生部门核准的录取名册与新生报到入学名单,进行电子学籍注册。对于符合相关学历层次毕业要求,以及达到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应颁发相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依靠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受教育者跨专业、跨校选课制度,满足不同学习诉求的学习者的受教育需求。此外,应建立多主体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可通过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与激励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捐赠机构等投入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中,为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募集资金,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与保障。

(二)以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的,推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设特色班与短训班。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开发与建立,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在职人群的学历与实践技能,提高我国社会人群的整体学术水平,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因此,必须以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的,积极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选择上,既要满足学历教育需求,也要兼顾在职人群的学习时间,应尽可能选择在职人群休息时间进行授课,以此来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其次,针对在职人群受教育需求,应适当开设特色训练班和短期集训班,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课题进行专项的学习和研讨,为有学习诉求的在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教育服务,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收获自己想要的学习成果。此外,还可通过面向社会的培训工作,扩大民办高校社会影响力,为民办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再生社会资源;也可通过充分利用自身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活动,面向社会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和考证等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以此来提高民办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2.引进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网络继续教育平台。在全球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与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和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一背景下,为实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改革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学校应紧抓这一机遇,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互联网平台,尝试打造网络化继续教育平台;突破地域限制,为在职人群提供随时随地、无限制、时间自由的学习和互动平台,以此来推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高质量创新。同时,为促使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方式转化为个性化教育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开发网络继续教育平台,完善网络课堂、交流互动、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各项功能,加大网络课堂在继续教育服务项目中的比重,以此打造特色化的继续教育服务品牌。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需求为核心,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从而为破解高新技术难题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可通过派遣科技特派员、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科技科普讲师团、校企合作、教师担当企业技术顾问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科技研发、科普宣传、技术服务等活动,面向地方经济主动搭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三)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为动力,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丰富办学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继续教育服务模式。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为动力,与当地支柱产业相对接,丰富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可通过借助教育部门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当地支柱性产业展开合作,共同优化继续教育服务模式,使其能够满足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具体实践中,相关民办高校可通过加强与当地支柱性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将培养符合产业用人需求的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针对此目标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以市场为主导、以开发应用为主线,突出适用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的专业结构体系。此外,还可通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听取当地企业、行业、专家等社会各界意见,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校内外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2.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特色,丰富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特色,丰富民办高校办学模式。首先可通过开放校园文化资源,将地方经济社会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契机,传承地方文化精华;也可通过利用地方历史文化经典,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管理文化的建设,扩充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积极打造服务于城市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校园文化体系,还可通过发挥校园文化资源的传播与辐射作用,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高地方经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与人文精神,改善地方形象,实现对地方经济的振兴与推动。其次,应积极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式、“2+1”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坚持多方主体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实现民办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互动,保证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符合行业产业用人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保留地方经济社会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国际化发展,实现对我国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对外输出,将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与优良文化对内引进,整体提升继续教育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民办高校应当主动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等手段,充分利用当地地缘、亲缘、业缘等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探索国内外合作培训新模式,以及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民办高校作为实施地方教育的主体,其存在的特性决定着民办院校具备服务社会的功能。这一功能要求民办高校要落实国家倡导的继续教育工作,针对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强化地方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进一步落实构建学习型社会战略,民办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构建起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完成自身的内涵式建设。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民办高校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毛遂自荐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