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生发展视角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研究

2022-11-18桑宁霞樊云静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生老龄化居民

○桑宁霞 樊云静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反映,我国将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社区中老年人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多。这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社区教育需要承担更多的老年教育的任务;另一方面,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参与到社区教育中,为社区教育发展增添老年力量。作为一种区域社会可持续战略理论,内生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主要研究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实现途径,倡导内生发展应利用资源、参与、认同作为三大支柱[1],将地区内部系统和外部网络连结起来,进而激发地区的发展潜力。其中,资源、参与、认同是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要素[2]。资源是保障,参与是核心,认同是动力,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生发展。所谓内生发展,是指以区域内的资源为基础,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采用创新恰当的方式,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区域内在生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老年人作为社区的主体之一,情感上守望着社区教育发展,且能力范畴之内能够参与社区教育,已经具备推动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三要素,已经构成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有利于帮助老年人进行社会交换,促进积极老龄化,还有助于提高社区教育效率,促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结合内生发展理论,为我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和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以下路径。

一、充实社区教育内生资源

资源是内生发展的前提保障。充实社区教育内生资源,重视社区内外生资源的整合利用,是社区教育内生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外生资源由于是外部转移而来,当其嵌入社区教育发展中会存在排异现象,与社区居民需求不符,没有体现区域特色,就需要结合社区教育内生资源,通过与社区居民、社区文化、社区自然资源有效衔接才能够发挥出资源的价值。内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样需要借助外生资源,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模式输入能够打开社区教育封闭的内生资源系统,激活原有内生资源。总之,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实现需要打破社区内部与外部资源的属性壁垒,立足于社区居民的生命成长,着眼于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在内生资源中,社区的人文资源是关键资源[3]。社区居民承担着把文化、经济与教育情境有机融合起来的桥梁作用,并依赖于传统与日常生活经验又能够形成新的文化资本。因而,在社区教育内生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社区的人文资源纳入资源系统,充实社区教育内生资源。在此基础上,以人文资源为中心,整合其他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共同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发展。

老年人自身既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百科全书,记录了真实的历史变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社区中的老人也渴望把自己的观点技术传输给需要的人,使得自己的成果有所传承。多年的社会生活又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动社会关系来动员社区成员参与,便于将社区成员凝聚起来,达成思想共识。因此,老年人不仅自身构成社区教育发展的资源,其社会影响力和人际关系也是重要资源。通过担任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这些老人便拥有了传输知识的途径,也缓解了社区教育教师短缺的问题。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还是社区的老弱病残群体,老年人担任教师既具有同理心又具有耐心,一方面能够抓住老年学习者的心理,从而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方式,另一方面又能够给予这些群体更多关爱,促进教育成效的提高。在北京市通州区妇联、街道及居委会的支持下,葛布店北里社区创办了“隔代家长”学校,并让退休教师聂兰英担任了主讲教师。聂兰英不仅有严谨的教学计划,而且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讲课力求切合家庭实际。除了教学,她还组织举办了多种活动和比赛,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春节为老年人送温暖等。通过社区教育,社区隔代之间关系更加融洽,社区的向心力也更强。聂兰英也觉得自己通过参加社区教育助推社区建设,不但没有离岗后的孤独与茫然,反而很充实、很快乐,感到这是老有所为带来的老有所乐。

虽然老年人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优势作用,但我们不应陷入乐观主义的极端,应该认识到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存在短板。一方面,进入老年阶段,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高强、高压、高密集性的工作和活动已经不适合老年人进行。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之前生活和学习的历史环境的原因造成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能力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下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能较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因此,在实际中应考虑到老年人自身局限性,让老年人适度参与其中。一是对老年人每天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时间有清晰的规定,可以防止老年人过度疲劳,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如规定老年人一天参与活动时间正常为6小时,若活动需要,精力充沛者可在向社区报备经同意后延长2个小时。一周累计时长不能超过40个小时。二是强化老年人上岗或开展活动前的专门培训。如:介绍工作内容与流程,现代化办公、教学软件的使用,活动要想达到的预期效果以及活动过程突发情况应急策略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提前熟悉工作和活动如何开展,减少陌生恐惧感,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把自身状态更好地发挥出来。三是做好社区教育责任划分和队伍建设工作,避免让老年人承担过多责任。既要明确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除了“老有所为”,更重要的是“老有所乐”,太多的责任会给予老年人沉重的压力,令其失去参与的乐趣,又要明确老年人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年轻力量。

内生发展理论强调“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转换,注重内生要素或内源动力的基石性作用。在地方发展中,由发展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参与、通过开发本土资源,重点要抓住人的能动性,通过人的社会活动推动地方摆脱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老年人蕴藏着可观的人文资本,可以为社会提供力量和智慧,是社区的重要内生资源,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需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6]。其中,“积极”和“健康”是贯穿应对人口老龄化最本质的要求和目的。老年人退休前一直为社会服务,退休后孤独感、失落感甚至疾病都会不期出现,是社会的一大弱势群体,这时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在守护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之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有利于其与社会良性互动,重新寻找到自身与社会的契合点,再度发现自身价值。因此,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能充沛社区教育内生资源,但我们需要关注到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短板,适当地做出调整和补充,让老年人更好地助力社区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充实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补足社区教育参与主体

参与是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核心。社区教育内生发展是一个共同商讨、共同决策、共同行动的过程,这离不开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参与。通过参与,社区居民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在实际行动中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发展包含以下三种形式:1.作为决策者进行参与,社区居民需要对社区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实际中,社区居民参与比例较少,多是一些专业人士给出指导。2.作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参与,社区居民主要基于自身诉求对社区教育发表言论或是参与到社区教育治理中,参与的人数相对决策者较多,但仍然规模太小,力量不足。3.作为志愿者进行参与,社区居民只需要有志愿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奉献精神,把握社区教育发展宏观目标,依据自身喜好参与活动即可,参与人数相较于上两种情况较为乐观。无论社区居民以何种身份参与社区教育,都将推动社区教育的内生发展,为社区教育注入活力。因此,补足社区教育参与主体,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能够助益社区教育成效的提升。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与上一次相比,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7]。老年人层次结构的改变,使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参与类型更加丰富。社区低龄老年群体愈发庞大且空闲时间充裕,相对年轻人,其参与的时间长而且所需报酬相对较低,更愿意承担一些公益性的岗位。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比较健康,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因此,老年人构成了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充当社区文体科教活动志愿者和担任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相比,对老年人的专业能力要求相对低,往往社区也会积极支持组织这类活动,参与人数较多,不会给老年人造成太多压力,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相互之间的交流。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的倪中兴老人是社区的书法服务志愿者,每年春节都会为邻里街坊写春联,暑假还会举办免费书法班,已经坚持了22年。今年暑假,他还在年轻志愿者的帮助下录制了网课,开了直播教周边的孩子们写字。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通过组织参加这类活动既消除了自身的无聊感,又能够减少社区教育的开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教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学院办学的不足。因此,老年人充当志愿者,自己乐在其中,又发挥余热,服务了社区教育。

单纯地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教育的志愿者或是接受社区教育,老年人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意愿不是特别高。而且,由于老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相关法律内容都过于泛化,缺乏可操作性,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期间自身的各项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存在各种纠纷事件。所以整体上,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社区教育合伙人模式,即把老年人纳入治理社区教育的行列。让老年人作为治理者参与社区教育,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满足老年人不服老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找回职业价值和社会荣誉,从而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集中于社区教育的发展。二是采取时间储蓄银行模式。时间储蓄银行模式的核心原理是社会交换理论,即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教育为其提供资源,如服务、信息、技术等,社区根据时间储蓄银行中老年人服务的时长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报酬,包括内在性报酬、外在性报酬、混合型报酬[8]。三是完善相关立法,确保老年人积极参与以及被侵权时有法可依,尤其是老年志愿者。如规定配备跟队医生为参与活动的每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时追踪记录,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突发情况发生;规定在活动开展前建立风险评估方案,通过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测评,预判调整活动安排降低风险系数,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能否参与活动以及适合参与什么样的活动给出指导意见;规定活动前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保险以及意外赔偿解决策略也需有明确的规定。

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社区教育的发展根本动力是从社区内部中创发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转移过来的。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行动产生一种内生性、根本性、持续性的系统动力,带动社区教育转向现代化、智慧化。参与到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居民群体越多,社区教育的“草根性”体现得越充分,社区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社区居民,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提升社区整体水平。社区教育和积极老龄化战略的主战场在社区,因而社区居民,尤其老年人是核心参与力量。老年人的有效参与对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也能够弥补社区教育力量的局限性。人们是通过掌握可交换的社会资源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的[9]。在社会中,因为老年人可供交换的资源缺乏,所以他们在社会中只能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资源是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保障,相关机制的建立将为老年人增权赋能,给予老年人更多资源,明确老年人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地位,能够保证老年人在与社区教育各主体的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筑起一道保护屏障,保护老年人能够参与社区教育且其他权利不受侵犯。

三、凝聚社区教育情感认同

认同是社区教育内生发展的动力。社区教育内生发展依赖于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但社区居民作为一支整体力量参与到社区教育内生发展之中是不太现实的,而且社区居民有效整合的程度会影响在社区教育内生发展中的作用。内生发展理论强调认同与参与的良性循环是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教育的基础,来源于地方性文化情境和个人情感特质的“认同”,是促使居民持久参与社区活动的一项重要动力。社区教育通过方言与传统活动,使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情感认同,承认自身作为社区居民的身份特征,对社区拥有归属感,能够自觉维护社区文明,传承引领社区文化。情感的认同为社区教育内生发展赋予了仅凭物质财富增加而无法带来的意义,可以将参与者的个体特征与地方性社会结构勾连起来,提供了凝聚各种力量所需的纽带。认同的生产与再生产是推动居民持续参与的重要动力机制[10],因此,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社区居民作为主体力量,激活其主体性,增强其参与的动力,需要不断在情感层面上达成认同。

随着身体和心理机能的衰老,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愈发强烈,更愿意把社区视为自己的归属之地,内心也更盼望社区和谐稳定,自然也希望社区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好。老年人不会刻意追求一些虚无、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如政绩。这就意味着老年人参与社会教育会更加注重实质效果而不是“面子工程”。基于这样的心理,老年人更容易与其他参与者形成服务社区教育的合力,产生社区教育巨大的内生推动力。徐汇区长桥街道华滨社区的柳中明在退休后结合自己工作特性发挥党员职责,主动担任社区宣讲员、平安志愿者,旨在通过宣传党的政策、道德模范榜样事迹,积极引导广大居民紧跟党的政策,崇德向善。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老年人具有丰厚的人生阅历和独到见解,且在社区中占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老年人的话语对于社区居民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社区居民也更愿意接受老年人的劝告和意见。此外,社区中不乏自身拥有典型示范价值的老人,如劳模、突出贡献者、学习之星等。这些榜样老人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是社区教育最佳的教材,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他们的事迹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这些老人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社区成员,社区成员就会直观地感受到优秀的品质是什么,他们会以榜样老人为例,汲取其蕴含的能量,模仿其正确的做法。一旦榜样老人的形象在社区中树立起来,社区中自然会形成学习榜样老人的风气,社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社区成员的素质也会得到提升,整个社区会变得积极进取。

然而,社会老年文化观念落后,许多年轻人并不看好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不支持他们参与社区教育,更愿意让他们待在家养老或者帮忙带孩子。这大大降低了年轻人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认同感。因此,需要去重新建设老年文化,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氛围。一是打破以年轻人为中心的文化格局,关注老年人的发展问题,改变老年文化边缘化的窘境。如:加强积极老龄化政策理念的宣传,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消除一些现有的对于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促进老年人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12]。在持续老龄化的状况下,或许未来会重新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二是保持社会老年文化的动态发展。新的老年文化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甚至还需要推动社会的创新。如:老年文化应该包含终身学习理念,让老年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还应该包含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将老年群体视为“成长的生命”[13],从全生命周期考虑老龄化过程,倡导社会必须有所作为,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三是重视基层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元,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是重塑社会老年文化的基石。借助社区党支部组织力量,发挥退休老党员先锋作用,成立行动党小组,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退休党员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能够凝聚社区力量,带领社区老年人行动起来。

老年人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是参与的动力,但老年人的认同感一方面受自身反馈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反馈的影响。良好的社会老年文化氛围使得参与社区教育的老年人能够获得及时的好的反馈,让其享受到参与带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来自社会的反馈增强了老年人对参与社区教育的认同感,给予了老年人充分的动力,激励着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14]。过去,老年人文化是一个伦理性文化,我们更多是尊老敬老,把老人供养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老年人“社会参与”概念的提出,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由于之前人口结构还比较年轻化,主要还停留在老年人自我实现的个人层面,但现在需要发生进一步的转变。因为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的结构、经济、卫生、养老等诸多方面难以适应老龄化的到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挑战。所以,社会应该认识到如今不只是老年人单方面需要社会参与,整个社会发展更需要老年人来参与。通过重塑社会老年文化,既能帮助老年人意识到他们存在的社会意义,使其重新定位自己,把握好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又能使社会在老年文化上达成新共识,认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价值,从而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了文化保障。

内生发展视角下,以社区老年人文资源为关键要素,充沛社区教育内生资源,整合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资源利用;以社区老年人的有效参与为核心,在参与中协调其他组织或群体,有利于构成社区教育参与共同体;以社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为基础,激发社区居民的认同感,达成社区教育发展共识。在老年人的载体功能影响下,资源、参与、认同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有效推动社区教育问题的解决。积极老龄化战略下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是双向互惠的。一方面,老年人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报酬,展现出其内生资源优势和稳定的社区认同感,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会感到自己被需要,也能够赢得尊重。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社区教育的成本,优化社区教育队伍,从而提升社区教育的整体水平。最终,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教育推动积极老龄化,社区教育因为老年人的参与也实现了内生发展。但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多方努力,综合施策才能突破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瓶颈,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与积极老龄化,最终实现社区治理这一根本目标。这里着重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进行研究,但并不排斥其他群体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鉴于随着老年人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主要倾向鼓励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人口老龄化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应把老年人视为社会的负担,而应该相信老年人仍然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让其成为积极老龄化的践行者,成为社区教育的推动者。

猜你喜欢

内生老龄化居民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石器时代的居民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高台居民
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