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生”促“土长”:统筹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的美国做法
2022-11-17崔明坤
□崔明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振兴乡村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即学校培养人才究竟是为当地的发展服务,还是为了让其适应更广阔的社会?在美国,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20 世纪初,在传统行业(伐木业、渔业、手工业等)衰落之前,美国乡村仍然可以留住大量劳动力。学校培养的人才,即使未完成高等教育,也不难在乡村找到一份工作。随着美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村地区传统行业逐渐衰落,新生行业,尤其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如此一来,乡村有限的岗位就无法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劳动力大量流出,使得乡村教育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作为乡村的文化中心,乡村学校本应发挥着创造群体认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然而,随着乡村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乡村学校实际上一直在为城市发展输血。乡村的教育工作者对此有着矛盾的心态:既希望学生们走出乡村获得更好的发展,又希望他们能够学成归来,回报家乡。美国乡村学生也有乡土情结,不少学生期待将来在家乡或家乡附近工作,但是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当地经济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了这一愿望很难实现。[2]这些有关“离农”和“向农”的争议,以及人力资源外流、产业萎缩的情况,在我国乡村也比较常见。[3]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合乡村资源,统筹乡村教育和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美国的相关做法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关于我国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美国统筹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的做法
虽然美国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但该国同时也是一个“大农村”——97%的国土面积被统计部门划为农村地区。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年的数据,全国3143个县中,有1976 个位于农村地区,占比达63%。[4]面对面积如此广阔却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美国在统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本土人力资源的培育和物力资源的挖掘,表现出了以“土生”促“土长”的特点。
(一)“乡村企业家”项目:构建当地人才“蓄水池”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家及其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和机会。尤其在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人口外流以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为了促进乡村企业的发展,2003年,凯洛格基金会出资200 万美元,资助了6 个“乡村企业家”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致力于为乡村企业家的成长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包括教育培训、技术支持、财政支持、人脉拓展,以及创业文化的打造。项目注重“当地孵化”,充分挖掘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来扶持青年人才。下面以内布拉斯加州的子项目“家乡竞争力”为例,具体介绍项目的特点及成效。
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传统农业州,很多社区的贫困率超过了该国的平均值。随着传统农业的衰落以及其他产业就业机会的缺少,大量乡村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寻求一份好工作。在该州农村地区,自我雇佣的企业比较多见,但生存处境艰难,只有不到1%的企业处于利润增长状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乡村年轻人对于在本地发展缺乏信心。此外,乡村居民通常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去利用已有的公共服务和资源;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缺少接受创业教育的机会;当地农业银行观念落后,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很少。
在上述背景下,内布拉斯加州项目组打造了一个“家乡竞争力”项目,旨在增加年轻人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同时也为成年企业家搭建发展的平台。项目的合作机构多达33 个,其构成十分多元化,包括致力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投资机构(如内布拉斯加社区基金会、小微企业伙伴基金会),可以提供相关培训课程的高校(如内布拉斯加大学、社区学院),当地的乡村事业发展中心,电力通信公司等。
项目的具体实施分为3 个阶段。第一,社区评估阶段。项目团队通过调研,了解社区的优势与不足,寻找愿意投资乡村企业的机构,遴选优秀的年轻人和企业家。这些初期活动主要由项目团队来开展,当项目成熟以后,可以交由社区来推进。第二,初步实施阶段。当地社区组建指导委员会来推进具体的工作,包括培养年轻人的领导力,支持年轻人开展促进社区和企业发展的活动,发起以振兴社区经济为目的的募资活动,以及通过培训和联系投资机构来扶持有潜力的企业家新人。合作学校开设企业家教育课程,来自28 个试点社区的419 名学生(10—19 岁)接受了课程教育,并给予了积极的反馈,这些学生构成了当地的人才“蓄水池”。在这一阶段,项目组与社区指导委员会频繁对接,结合当地的具体需求,联系合作机构给予相应支持。第三,可持续实施阶段。在此阶段,社区指导委员会的运作已比较成熟,在选才、育才、募资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实质性提升,对项目组的依赖度逐渐减小。项目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社区在商业发展、工作机会、个人投资、收入、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状况逐渐有了明显的改善。[5]
总体来看,该项目打造了一个乡村企业家的发展渠道:建立社区指导委员会,挖掘有潜力的年轻人和本土企业家,整合教育资源进行培训,同时拓展其他社会支持资源。项目的成效十分显著,比如在瓦利县,项目实施5 年间,人均收入增加了22%(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为9%),税收增加了3 倍,孵化出73 个新企业,人口增加3%(在该县70 年历史上尚属首次)。
(二)“乡村教师队伍”项目:聚焦“本土化”教师培养
作为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乡村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且是促进学校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在招聘教师方面普遍存在困难[6],美国也不例外。近年来,美国部分农村地区采取与高校、社会公益组织合作的方式,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聚焦乡村,不仅提升了乡村师资水平,而且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及当地的发展进行了不错的融合。
乡村学校联盟成立于2014 年,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领域较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其项目范围涵盖了美国约60%的州。[7]“乡村教师队伍”项目是其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具有乡土意识、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教师,提升教师对于乡村经济、环境、文化发展等的整体性认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和当地的发展。与常规的教师教育项目相比,“乡村教师队伍”项目更聚焦本土性,课程内容与当地学校和社区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
截至2022 年,已经有18 所高校加入该项目的工作框架。在这些高校开展的子项目中,比较典型的是北达科他大学的“教育与领导力硕士”项目[8],该项目学制两年半,其特点之一是以学区为单位,针对乡村教师进行招生。这种“本土化”模式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乡村生活经验与学校的课程相结合。由于来自相同的学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可以保持深度的合作交流,形成稳固的学习共同体。
在课程方面,学生基于当地学校或社区的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小学教育、中等教育、教学指导、校长领导力、STEM 和教育行为支持等。研究方向的划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聚焦,而不同方向的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生觉得哪些课程有助于学校或社区的发展,就可以去学习。这种安排保证了学习的针对性,突显了项目在促进乡村发展方面的特色。“教育与领导力硕士”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乡土性”,即论文主题要以帮扶学校和家乡为主。由于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普遍积极性较高,研究做得深入扎实,其中一些成果为学区委员会的政策实施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
(三)“农场到学校”项目:资源整合与多方共赢
与城镇相比,乡村天然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地理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等。2012 年,美国农业部正式启动了“农场到学校”项目[9],旨在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学校的实践课程,帮助学校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该项目在美国50 个州运行,46 个州有相关支持性政策,涉及42587所学校,2360万名学生,2万多名相关从业人员,项目累计支持资金达7.89 亿美元。
该项目有3 个核心内容。第一,学校采购。经过项目专员的调研和推广,当地的食物(包括农产品以及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会被推荐到学校,供食堂使用,或作为学生的课间点心以及进行味觉测试的样本。政府会补贴学校部分采购费用。第二,教育活动。通过学校与农场的合作,学生有机会深入田野,参加与农业、食物、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第三,学校花园。农场向学校提供农作物的种子或幼苗,学生利用学校花园进行实验性的种植活动,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
上述活动达到了学生、农民、社区三赢的目的。通过学校与农场的合作,学生可以吃到新鲜有营养的食物,学到有关农业、食物、健康、营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习得园艺和烹饪技能。对农民而言,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保证了他们的收入。对于社区来讲,这些合作还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据估算,在各州,该项目平均每支出1 美元,就会带动0.6—2.16 美元的利润回报[10];每创造1 个就业岗位,就会带来0.49—3.3 个其他就业岗位。
在具体实施层面,联邦政府提供了部分资助,用于项目培训、学校花园的建设、合作渠道的搭建等。大部分参与该项目的州政府也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一方面,州政府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予财政补助,激励学校购买当地农产品。例如,密歇根州按每生每餐提供一定补助;而在纽约州,当学校将午餐预算的30%用于购买当地农产品时,会得到州政府的相应补助。[11]同时,许多政策对于社会公益组织的介入也是鼓励的,因为他们可以负责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一些州还专门设立相应的岗位。例如,阿拉巴马州政府在农业与工业部门增设了项目协调员岗位,负责与州教育部门及公共健康部门共同制订项目在当地的实施计划。同时,协调员在农民、经销商、食品供应商、学校之间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将收集到的项目信息提供给各个利益相关者,搭建沟通的桥梁。
简言之,该项目构建了一个包含农场、学校、社区在内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中,农场向学校提供新鲜食材以及教育实践资源;学校购买当地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在这个系统内,公共健康、教育、经济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二、关于我国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我国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2],如何把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政策制定者、乡村基层领导,以及学校管理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中美国情虽有差异,但两国的乡村发展都面临着与城镇发展脱节、产业结构单一、人力资源外流等相似的困难。我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或可作以下思考。
(一)培育乡村本土人才
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蕴含的人力资源,以此来促进乡村教育和乡村发展。从美国的乡村发展项目中可以发现,定向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美国注重通过教育对有潜力的乡村青年和企业家进行培训,构建人才“蓄水池”;对乡村教师进行定向培养,不仅补充和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力量,而且发挥了教师在促进乡村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企业家的创新力和知识储备有所欠缺[13],对机会的把握能力不足,社会资源也有限。对此,可以利用高校或企业的教育资源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胜任力。另外,可以联合职业教育机构,组织乡村青年学生进行企业家课程的学习,为乡村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对于乡村师资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学校发展,还需要认识到教师在促进乡村发展方面的潜力,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需围绕乡土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乡村发展中的责任感。
(二)构建乡村发展生态圈
把兴农和兴教结合起来,集合多方力量,打造乡村发展生态圈。美国特别注重参与要素的多元性,因而构建了可持续运转的生态系统,比如,在“农场到学校”项目中,学校需求、农民供给、社区岗位增加就形成了一个小系统;而在“乡村企业家”项目中,社区指导委员会统筹、青年企业家成长、企业与基金会支持、教育机构培训、地区发展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可以看出,乡村发展生态圈包含不同的要素,要素之间形成的互补态势,可以带动新的人才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因此,在统筹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以教育为出发点,融合不同领域的人力、物力资源,比如,可加强当地教育机构、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及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年轻人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获得直接的经验;同时,给年轻人提供更好地认识家乡的机会,有助于他们规划将来的就业和生活。对于当地企业来说,这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不错方式。
(三)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
虽然政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无法顾及乡村发展的所有事项。换句话说,在政府的职能和乡村发展目标之间还存在巨大的赋能空间[14],而这个空间可以由社会力量来填补。在美国的乡村发展项目中,通常可以看到社会公益组织的身影,比如“乡村企业家”项目中的凯洛格基金会,“乡村教师队伍”项目中的乡村学校联盟等。这些社会力量发挥着组织、协调或者具体实施乡村发展项目的功能,可以与政府的主导力量有效配合。我国也有类似的组织,比如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等,在整合乡村资源与学校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当前推进共同富裕及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在农村地区开展项目,充分发挥其在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