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策略

2022-11-16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潘婧

家长 2022年28期
关键词:合理配置数学课作业

□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潘婧

作为数学课堂重要的延伸,课后作业能充分体现复习巩固以及课前预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途径。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以及配置存在不合理和效果有待提升的现象,导致课后作业难以发挥其作用。其中,作业的设计形式存在着单一性,题海战术给予了小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是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同时,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还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作业容量过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疲乏和枯燥的心理,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新课改传达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配置上也带来了更先进的方法。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实现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形势出发,做好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性设计以及合理配置,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让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的意义

(一)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时代诉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小学生的学龄特征,并且让小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实现个性的发展,这也是“双减”政策的要求。需注意,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的同时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设计更加丰富的作业形式,并且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以此满足减负增效的时代诉求。而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以及合理配置,能够让作业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与自己学习水平相符的课后作业内容,有效地减轻其课业压力。同时也能够从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出发,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性,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既实现了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以及合理配置,也在减负的过程中保障了教学的质量。

(二)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根本途径

教育评价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导向。虽然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但是如今的教育评价依旧围绕应试教育的核心本质进行,未从根本上推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以及合理的配置,能够让教师转变教育的目标,不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评价影响,并着力于课程之间的建设与课后作业知识点的融合,构建一个更具有发展性且能够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体系。这样一来为教育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基础,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

(三)是课程价值取向的科学变革

课程教学的开展核心旨归应该服务于学生,只有坚持面向学生并且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够构建以生为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体系,并将学校育人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而做好数学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以及合理配置是课程价值取向的科学变革,能够让教师从现阶段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能够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性的核心理念进行程式化和差异化的教学。这样一来使课后作业的内容更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落实“双减”的同时,也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明确了方向。

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策略

要想做好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以及合理配置,需要从作业形式、作业来源、作业价值取向、作业时间以及作业主体五个方面出发进行分类与配置,构建一个更加多元且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体系。

(一)从作业形式出发进行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

1.作业形式的分类

作业的形式主要是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以及操作性作业这三个大类。口头作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课堂所学知识,然后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要想充分地发挥口头作业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时就要偏重于口语表达以及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数学上的交流。书面作业是极为常见的作业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课后的习题、试卷等,容易出现作业机械性、重复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书面作业的内容进行精练,并且创新书面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而操作性作业是指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目标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当中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公理、定理、证明、公式、定义以及概念等,并将这些在实践中内化于心,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能够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2.作业的合理配置

要想从作业的形式出发,进行课后作业的合理配置,教师首先要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优势进行合理的分类,让作业能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相符。首先是针对口头作业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定义,然后让其他学生对其定义进行判断和修正。这种口头作业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所学的经验结合起来,不依赖于对公式定义的机械记忆,而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与定义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其次,针对书面作业进行合理配置。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拓展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利用圆设计数学展示报,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圆”进行形状上的创新,既丰富了书面作业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作业兴趣。最后,在针对实践作业的合理配置上,教师需要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还是以“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班级内学生的身高进行数据统计,并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计一些具有生活实践性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能够使其在数据的调查、整合、分析中发现、理解和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二)从作业来源出发进行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

1.从作业来源进行分类

小学数学作业的来源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由他人所设计的课后作业。而第二个方面则是由学生主体进行自主编创的课后作业。从作业的来源出发,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及合理的配置,以此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化的发展,并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2.从作业来源进行配置

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是由教师布置,而学生所做的则是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后作业,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加深自身对学生学习进度和身心特点的了解。以“合格率”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检查,学生在随堂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则是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之后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以小组分成的形式进行不同的课后作业布置,如此既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生自主编创的课后作业实践中,则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明确的了解,并且让学生制订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每一个学习计划的部分进行课后作业的编创,使课后作业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作业来源的合理配置,做好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能实现作业的有效引导。

(三)从作业价值取向进行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

1.从作业价值取向进行分类

作业的价值取向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表现性任务和差异性任务。教师需要从这两类作业价值取向出发进行作业的设计以及合理配置,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进一步整合,从而不断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求,并促进其数学思维提高。

2.从作业价值取向进行配置

表现性任务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任务的形式表现作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目标自主地分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与数学核心素养。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实践还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也是提高其数学自信心和使其养成良好数学态度的关键。在对表现性任务作业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把握好表现性和任务性两大特点。还是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一根绳子,然后在绳子末端系上一个较重的小物品,快速地甩动手臂并仔细地观察绳子,再引导学生不断缩短长度进行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型的实验中初步感知知识点,并在不断实践中进行猜想,既调动了学习热情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差异性作业布置是需要由学生的主观引导,并非学生能力上的差异,而是主观内容上的差异。还是以“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区10月份的流感发生率与气温的数据信息,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为基础,从认知差异上收集不同渠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原有的作业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和整理能力,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从作业时间进行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

1.从作业时间进行分类

课后作业的时间主要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个方面,短周期是指教学当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长周期则是指当天不能够完成的作业任务。教师需要结合短周期和长周期的作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及合理的配置,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丰富作业内容,以更好地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从作业时间进行配置

在以短周期为基础的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要适当地布置一些以问题为中心,并且能够充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作业。例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数问题进行作业设计,并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的解题分析,通过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长周期性的课后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复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彩票进行统计,并且计算其概率,可以让学生分析近一个月或者是近一年的彩票中奖率制作长周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表。这既需要学生用到统计思想,也要做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不仅是一个知识点和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多种教学知识点的融合,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五)从完成作业的主体进行作业设计及合理配置

1.从完成作业的主体进行分类

完成作业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完成的课后作业,传统的作业主体只是学生个人,而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做好课后作业的拓展,将作业的主体拓展为小组、班级、家庭甚至是社区,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构建一个更具有拓展性课后作业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在课后作业的不断拓展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指导以及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与合理配置。

2.从完成作业的主体进行配置

首先教师可以从小组为主体的课后作业设计出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作业实践。合理分组之后,小组中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会更强烈,也能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更高。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内学生相互出题,并进行课后作业监督,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也在相互探讨中实现数学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从班级出发设计以班级为主体的课后作业。例如,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如果本学校需要建一座游泳池,游泳池一次可以容纳100人,而每个人需要保障有2平方米的空间,考虑到教室与学生的不同以及应用能力的不同,如何设置深水区、浅水区,而平均水深是2米?此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分别调查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以及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占比。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参与游泳池建造方案的设计,思考如何对游泳池区域进行规划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计,以班级学生为主体面向学校或者是社会的实践问题,拓展课后作业资源,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与数学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课后作业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了解、提高其数学技能以及培养其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而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更加科学的配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作业的实践中更主动,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以此发挥课后作业设计和合理配置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合理配置数学课作业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论高职院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理配置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战略
浅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合理配置
作业
“网红”数学课
我想要自由
不计算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