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资料助学策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2022-11-16李玉玺盖娜娜

江苏教育 2022年65期
关键词:互文助学资料

李玉玺 盖娜娜

资料补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助学策略之一。对此,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的编排上也有充分的体现:五上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下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资料助学既是一种助学策略,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助”的原则,守住“学”的本质,在最合宜的学习时机,提供最有学习价值的资料,以达成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借助背景资料,还原情境

通常情况下,背景资料助学策略运用于历史久远、有年代感的文本教学中,这些文本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拉近时空距离,打破时空阻隔,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从而准确地理解文本负载的意义与情感。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编的革命传统类课文为例。这一类课文既是革命文化的历史写实,又是革命文化艺术的凝练和表达,承载着特殊的育人价值。据统计,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共编排了34篇革命传统类文章,这些内容占全册教材选文的10.67%。但这一类课文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其内容与当下的生活实际,甚至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在内容理解和情感认识上产生了较大的障碍。此时,教师应通过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助力学生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为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做好铺垫。如教学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对“中华不振”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教师巧妙引入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实况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当时国家的贫瘠衰弱以及所承受的巨大屈辱。当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学课文时,就能够切身感受到周恩来心中熊熊燃烧的烈火,深刻体会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慷慨斗志和伟大理想。

二、借助互文资料,化解疑难

互文材料涉及相关文本的重组和补充,旨在使学生突破单一文本的局限,通过关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实现目标文本的恰切解读。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为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共选编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从选文数量上看,古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学习目标上看,低年级的古诗学习以诵读为主,但高年级的古诗学习不可浅尝辄止,浮于古诗学习的字词句层面。古诗中有景、有意象、有情感,要想走进诗人内心,深刻体悟诗句的情感表达,仅凭所学古诗的字面或单篇是难以企及的,必须得借助相关的互文资料。如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要求学生体会诗人“喜欲狂”的情感,仅凭学生条分缕析的字词解读是无法走到诗人内心里去的。这不仅需要教师补充“安史之乱”的相关历史背景素材,还需要教师借助互文资料,帮助学生搭建起走向诗人内心的桥梁。教学伊始,笔者以杜甫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意在描写逃亡惨状的《彭衙行》一诗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体会杜甫饱受的颠沛流亡之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又适时引入《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古诗,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等诗句,充分体会“国破”“民苦”“生活惨”的悲惨现状。在引入诗文与目标诗文的对比阅读中,学生从浅表学习迈向了与诗人的深度对话,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为国喜、为百姓喜、为个人喜的“喜欲狂”的内心感受,而这也正是互文资料引入的价值所在。

三、借助拓展资料,深化内涵

拓展资料与互文资料不同,互文资料是与文本交互融合的资料,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而拓展材料旨在通过进一步深化文本的意义与情感内涵,促成学生的认识再深化、思想再丰腴、感情再升华。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文式的教材特点决定了文章大多是片段式的选编,这种脱离大背景下的文章容易使学生“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只能理解特定文本的表层内涵,无法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机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跳出单篇或选编的局限性,达到深化文章内涵、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如六上《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深刻概括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为了让学生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地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了《故乡》中有关成年闰土的片段和《故乡》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比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异同之处,这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力,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动,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借助异版资料,互为对照

异版资料是指同一文本的原版或再版,通常情况下,会与目标文本在内容、体裁或呈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编了14篇文言文,这些“古文”短小精悍、浅近易懂、文质兼美、生动有趣,既有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还有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对于这一类文体的学习策略,除了语文要素中提到的“学会运用注解”外,笔者还发现这一类的小古文其实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白话文。小古文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简洁之美,具有言简义丰、言简意赅等特点,而白话文则追求的是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若在小古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文白资料互助阅读”的助学策略,会有效地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引导学生由“白”识“文”,“文”“白”互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四上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本单元编排了小古文《精卫填海》,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白话文,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通晓文意,进而感受精卫百折不挠、顽强执着的精神品质。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的枯燥讲解,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本单元中,还有两篇白话文版本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教师在这两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引入相应的文言文版本,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猜读小古文文意,达到文通字顺的学习目标。这种文白对比、文白互助的策略,不仅让学生的小古文知识积淀得以丰厚,传统文化素养得以增强,还使得学生的迁移对比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为日后文言文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此外,“文白互助”策略也可在被改写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渗透一二。如五下《草船借箭》就是一篇古典文学作品的改写文,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阅读链接选自原著的对应片段,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等词语,使其明白这一段讲述的是诸葛亮借箭的情节,进而精准定位到课文中与之对应的自然段。由此,学生既能在对比中深化对学习文本的理解,又能感受原著语言的特点。同时,借助阅读链接拓展阅读资料,教师为学生打开了阅读名著的切入口,推开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大门。

异版资料引入策略还可以应用到革命传统类作品中。历经岁月的淘洗,很多革命传统类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红色经典电影,如《小英雄雨来》《开国大典》等,这些影视资料将静态文字版本的革命历史事迹化为动态电影版本的革命故事再现,能够快速地还原历史,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语文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绝不是靠几篇课文,而是需要大语文观下纵横贯通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学需要资料助学策略,通过适时合宜地引入资料,既可消解学生的学习之困,又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运用资料助学策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资料选用原则,认识到资料引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地位,明确资料引入绝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拼盘过程,而是基于文本间的优化组合,发挥文本最大效用价值的过程。第二,不同的资料助学策略存在一定的体裁侧重,如背景材料策略较多地应用于革命类作品中,拓展资料策略较多地应用于节选类作品中等,但这种对应并非绝对成立。总之,是否运用资料助学策略,以及选取何种助学资料应当是教师综合考虑学情、教学目标等因素的结果。

猜你喜欢

互文助学资料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