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 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11-14王贞艳付丽萍郑世军
王贞艳 付丽萍 郑世军
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科 450000
上肢骨折是指上肢因外力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1〕。上肢骨折临床上以骨折局部疼痛、瘀斑及功能肿胀,甚至出现患肢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的临床表现,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导致生活质量水平降低〔2〕。对于骨折患者临床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而术后的护理干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相关研究表明〔4〕,强化专科护理对上肢骨折肢体恢复作用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握力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明显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5〕。为探讨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该院对此开展研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经过筛查、挑选后的21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给予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男57例,女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5.23±2.63)岁;骨折位置:桡骨位置处骨折24例,胫骨位置处骨折25例,肱骨位置骨折19例,股骨胫骨位置9例,其他位置骨折28例。观察组男53例,女52例;年龄22~73岁,平均(46.46±2.25)岁;骨折位置:桡骨位置处骨折18例,胫骨位置处骨折23例,肱骨位置骨折17例,股骨胫骨位置16例,其他位置骨折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为上肢骨折,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能够配合并具备正常的阅读能力;③可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④本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或无法独立完成量表、调查问卷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或伴有脑出血者;③无法正常进行沟通,不配合及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内固定治疗,而且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应用握力球。为患者提供安静休息环境,给予患者支持,采用聆听音乐或阅读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每日使用握力球,每分钟捏3次,1次为一捏一松,以患者适宜的最大限度为宜,每次20 s,每次15 min,分早晚两次使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专科护理。由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方案。①查看患者的情绪及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干预,包括听音乐、看电视节目等转移重点,分散精力〔6〕。②协助患者更换舒适的体位并保持正确的体位,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体位,给予体位指导。并按时查看患者手术伤口的恢复情况,同时,给予止痛护理,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各种护理活动。③根据患者的情况,于复位后或3 w内使用握力球,握力和运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循序渐进;从复位后的4~8 w,增加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每天进行3次,时间为0.5 h,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但暂不进行前臂旋转活动;从复位后的第9周到12周接触固定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联系,每天进行3次,时间为0.5 h。④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根据进行功能锻炼的时期予以饮食指导,开始给予消肿汤、桃仁粥等行气活血,消除肿胀膳食为主,随后给予猪蹄薏米汤、黄豆汤等和营养止痛、接骨续筋及舒筋活络饮食为主,最后给予壮筋鸡、大枣粥等调养气血、滋补肝肾的饮食为主。⑤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并面对面进行交谈,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持续护理干预至复位后第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关节活动度。记录并对比两组屈曲及伸展的活动度;②肘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肘关节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制定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7〕;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8〕,共包含2个部分,14项条目,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包括6项条目,分别从排便、吃饭、服饰、打理面容、走路和清洗;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包括8项条目,分别从通信工具使用、购买物品、准备饭菜、打理家庭、清洗衣物、乘坐车辆、药物服用和生活理财进行评估。③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肿胀程度。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分值为100分;疼痛程度选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9〕;肿胀选用软皮尺工具,分别对患者的患侧肢体以及健康肢体进行测量,测量同一部位的周径,通过计算两者周径之间的差值,对患肢肿胀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肢关节恢复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屈曲活动度及伸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伸展活动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关节恢复程度比较(度,
2.2 两组肘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SS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肘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生活能力及患肢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96 h疼痛程度及干预后4 d、15 d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能力及患肢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上肢以灵活性高、稳定好及活动自如为特点,因此,上肢任何部位出现骨折,均可导致相应的关节运动受限,导致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上肢部位出现损伤主要以功能性复位为主,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的护理干预密切相关〔12〕。有研究发现〔13〕,患者因不能接受连续专业性护理以及自身知识缺乏导致肢体功能恢复延迟,并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康复进程。近年来,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效果理想〔14-15〕。本研究说明,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强化专科护理为上肢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干预,在应用握力球基础上增加血管应切力并对血管内皮细胞发挥刺激作用,增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因子的释放,从而使得血管扩张,并在一捏一松的活动下有助于促进平滑肌的扩张和收缩,发挥消肿的作用〔16〕。另外,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饮食指导,能够发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及补精益气的作用,可以起到维护骨骼硬度并促进骨组织再生的作用,加速骨折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17-19〕。
有研究表明〔20〕,外科治疗术后会出现肿胀,并于3~5 d左右达到最高值,进而加重了疼痛及功能障碍,同时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通过骨科专业护士进行早期功能指导,不仅采用握力球锻炼,同时,针对不同时期针对性功能锻炼,有利于消除肿胀,减轻疼痛,从而提高生活水平〔21-22〕。本研究说明,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能够在短时内消除肿胀,从而减轻疼痛,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在上肢骨折患者中采用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