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现状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

2022-11-14张莹莹商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儿科条目效能

张莹莹 商丽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门诊部 264000

儿科护理人员作为护士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成员,因儿科患者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难以有效配合护理工作,加之其在家庭及社会中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均较大,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职业获益感〔1〕。自我效能感是于197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理论,即人们对自己能否实现特定目标的信心及信念,对护理人员而言,其更多的是指判断自身能否完成护理工作所需要的信心〔2〕,职业获益感则是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体会从事护理行业对自身的益处及护理职业价值观对自身的积极影响。焦妙蕊等〔3〕指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职业获益感,进而促使护理人员更好投身于护理工作,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儿科病房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现状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理人。纳入标准:①全部护理人员均为该院在编在岗人员;②均为护理专业毕业,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时间≥1年;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曾在该院儿科从事护理工作,目前已调整至其他科室;②本次研究前3个月内存在不在岗或休假等情况;③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性疾病。男1名,女35名;年龄21~42岁,平均(34.16±5.17)岁;受教育程度:中专7名,大专23名,本科5名,研究生及以上1名;职称:护士9名,护师21名,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时间1~20年,平均(12.97±4.78)年。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基础资料 采用该院自制儿科护理人员基础资料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称、护理执业时间、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时间、出生地、选择护理工作原因等资料进行调查。

1.2.1.2自我效能感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该量表由Schwarzer编制〔4〕,中文版〔5〕共计10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4分,总分为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自我效能感越强,其中,评分<20分为低水平,20~29分为中水平,≥30分为高水平。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7,各条目及总表相关系数为0.60~0.77。

1.2.1.3职业获益感 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6〕对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正向职业感、亲友认同、良好护患关系、团队归属感及自我成长5个维度,共计29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5分,总分为29~145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越高,该量表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21~0.893,总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58,各条目及总表相关系数为0.83~1.00。

1.2.2调查方法 在取得护理人员同意后,向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告知护理人员各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护理人员自行填写,填写后由研究人员对问卷填写整体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填写完整后统一收回,本次研究问卷36份,回收36份。

1.3 观察指标

分析儿科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及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对其自我效能及职业获益感进行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现状

儿科护理人员GSES评分为(27.78±4.83)分,且低、中、高水平人数分别为3名、21名及12名,分别占总数的8.33%、58.33%及33.33%,各条目评分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人员GSES评分(分,

2.2 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评分

正向职业感平均得分(3.79±1.24)分;亲友认同平均得分(3.85±0.93)分;良好护患关系平均得分(3.91±0.95)分;团队归属感平均得分(3.88±0.83)分;自我成长平均得分(3.85±0.91)分;总计平均得分(123.22±3.72)分。其中以良好护患关系维度均分最高,为(3.91±0.95)分,但与其他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

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各维度职业获益感及总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307~0.570,P<0.05),见表2。

表2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对于儿科患者而言,由于患儿家长在治疗期间多因担心患儿疾病的发展及治疗情况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护理中相关措施的落实,导致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作为临床上常用来评价护理学生的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在护理工作中的心态〔7〕,而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因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其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

3.1 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现状

贾晓慧等〔8〕指出,与普通病房相比,儿科病房因患儿难以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在护理干预时常出现哭闹等情况,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而部分家长存在的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过高期望,更进一步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是影响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结果与徐蓉等〔9〕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目前多数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较良好。这是由于:①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时间均超过一年,因此护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②该院通过按时开展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进而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护理工作,通过保证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影响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③对3名自我效能感处于低水平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发现,3名护理人员年龄为21~23岁,且从事护理工作时间均≤3年,郑一等〔10〕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在受到自身经验影响的同时,他人对工作质量的评价也严重影响自我效能,而年轻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因紧张、担心失败等原因常伴有注意力、记忆力减弱等情况,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难以集中精力,且伴有过多压力,导致其自我效能感评分处于低水平阶段。

3.2 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评分现状

职业获益感作为职业给从业者带来的益处,分为实际获益及精神获益两种,本研究结果中良好护患关系维度均分最高,该结果略低于陈思等〔11〕研究结果,其原因主要包括: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对更大的压力,进而极易导致其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信心,导致其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及收益;柴博微等〔12〕指出,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主要来源于就医便利、自我照护及保健技能掌握程度较高及工作稳定等因素,且赵美红等〔13〕指出,已婚且育有子女的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更强,其主要原因也与工作稳定、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子女、自我照顾能力强等因素有关;良好护患关系维度均分最高,与陈登宏〔14〕研究结果一致;周松等〔15〕指出,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与其工作时间、职称、受教育方式等因素均存在密切关联,且工作时间较短、职称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相对更低,因此,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继续开展良好的培训工作,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实际护理能力,达到改善其职业获益感的效果。

3.3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提高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其职业获益感,其原因主要包括①随着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其在从事护理工作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进而有助于护理人员体会护理工作的价值及益处;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信心,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更有效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享受护理工作带来的精神收益;③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较强,且随着职业获益感的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也显著提高,进而通过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进一步提高职业获益感,最终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人员应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并可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等方式,增强其应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及信心,进而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获益感,促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工作及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该院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现状及职业获益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两者呈正相关,因此,应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获益感的提高,进而改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儿科条目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儿科专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