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探讨

2022-11-14刘岩

经营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企业

刘岩

(云能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86)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提高管理水平。文章研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当前企业有必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合规经营,实现长久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大部分企业的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不了解

很多企业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自身无关,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导致内部控制要求难以落实。

2.企业的机构设置存在问题

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权力约束机制,一权独大的问题较为明显,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的现象较为常见,导致企业领导者决策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大部分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较为滞后,没有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开展绩效考评,导致部分人员为了完成自身的绩效目标而违背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没有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设置风险管理岗位,风险管理按照管理层的经验进行,没有一套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与风险应对机制。企业内部各层级人员缺乏足够的配合,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要求无法落实。

(三)业务流程不规范

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还不完善,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企业在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死角,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也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控没有实现全员参与,还采用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式开展预算编制,没有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导致预算缺乏可操作性。在资金管理方面,部分企业的日常资金管理存在随意性,如没有对库存现金的限额进行有效管控,导致库存现金被挪用的问题频发。在授权审批方面,部分企业的授权审批控制还停留在口头控制的阶段,这不利于事后追责,且存在较多漏洞。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人多岗的问题较为常见,也没有针对关键岗位实施定期轮岗机制,给企业的管理埋下隐患。

(四)信息沟通不足

部分企业的信息沟通较为简单,仅通过微信、QQ或口头沟通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若出现问题也难以及时追责。企业内部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相关管理要求传递不及时,信息系统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企业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传递中的各类问题,内部控制的要求无法及时传递给责任人。

(五)监督不力

内部监督是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也是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不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部分企业受自身实力的制约,没有能力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但也没有引入外部审计机制,导致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分配要求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组织架构逐渐复杂化,明确各层级岗位的工作要求。部分企业仍然存在内部一权独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实现有效的权责分配,在企业内部明确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职责,并且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确保内部审计委员会被董事会直接领导,以提高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便于及时汇总问题。同时,企业的管理层要定期召开各部门领导层的会议,梳理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并制定岗位说明书,将岗位说明书发给全体成员,让各岗位成员了解自身工作责任,避免工作过程中产生相互推诿的行为,确保各岗位成员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执行工作,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要明确管理要求与授权责任,确保企业内部各岗位在高效配合的同时,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

2.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

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层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实际上,其与全体人员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全体员工需要主动参与内部控制的各流程,转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看法。同时企业管理层需要将内部控制具体的管理方法落实到企业的监管流程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层与基层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让管理层将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日常交流向基层员工传达。

(二)完善风险评估程序

1.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

风险管理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一定要求,传统的风险管理工作仅由财务部门在事后进行,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为了确保风险可控,企业要做好对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岗位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引进,并针对风险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培训机制,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与培训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2.企业要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测机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首先,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要重点管控关键风险,防患于未然,避免风险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其次,企业领导层和员工需要学习如何识别风险,促使各层级人员了解风险发生信号并主动规避风险。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甄别各类业务工作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在费用报销环节,业务人员收取虚假发票报销可能使财务人员面临违背报销流程支付费用的风险,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报销的审核,了解如何甄别报销流程中的虚假发票,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企业要将风险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例如,在税务管理环节,企业内部税务人员需要了解最新的税法,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提高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并制订合理的风险预案,通过演练的方式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三)规范业务控制流程

1.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实现对各环节的全面管控,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流程管理。首先,企业要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内部建立由董事会领导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其作为预算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组员,负责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无法对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管控,因此需要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对日常预算工作进行管理,并传达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督,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其次,企业需要优化预算编制方式。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要通过增量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变动不大的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方式;对于研发支出、人员培训费等变动较大的费用,应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进行编制;对于涉及周期较长的无形资产研发、在建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预算,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促使预算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在预算编制流程方面,要落实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流程,在结合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基层和管理层共同参与预算工作。再次,要加强预算执行。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落实各部门执行的要求,预算目标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但是发生不可抗力导致预算无法执行时,相关人员需要说明原因,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之后进行调整。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存在重大差异,若存在重大差异,则需要落实原因、明确责任。最后,需要加强对预算的考核。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能够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系,促使预算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各层级人员的考评,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评预算工作的效果,并制定奖惩结合的措施,激励各成员主动参与预算。

2.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将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产生徇私舞弊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如企业内部需要针对出纳人员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明确库存现金的限额,防止出现现金被挪用的问题。

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能够防范固定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日常使用、处置等环节得到有效管控,防范固定资产风险。首先,企业需要在内部明确各成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明确财务部门、采购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相关主体的责任。其次,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采购之前需要分析固定资产采购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并判断能否通过部门之间调剂的方式满足固定资产使用的需求,避免固定资产采购之后被闲置。对于不同额度的固定资产采购,需要明确不同的审批程序,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可以由企业的总经理审批,金额较大的采购工作则需要由企业的董事会审批。再次,固定资产采购得到批准之后,企业要通过招标或询价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供应商将货物运输至企业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需要根据合同及发票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判断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是否与相关信息相符。此外,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与保养,避免使用与维护不当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最后,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需要落实处置原则。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年限而无法使用的,需要填写处置报废单,明确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等方面的信息。

(四)完善信息和沟通机制

企业内部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追责。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平级与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不仅要加强平级员工之间的沟通,还要为基层员工和管理层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总经理信箱,让员工能匿名发表意见,提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看法,提高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信息系统建设。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但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建设停滞不前。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业务流程的管控,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顺利落实。最后,企业需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更新客户和供应商的档案信息。例如,在企业赊销过程中,需要针对客户的回款信息及时更新客户的信誉资料,并根据客户的信誉资料决定是否与其进一步合作。

(五)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首先,企业要在内部明确审计部门的职责,确保内部审计委员会具有独立性,能深入企业的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审计,分析各业务流程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其次,企业要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企业展开审计,帮助企业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弥补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企业管理层需要准确掌握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明确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联系,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建设产生局限性。文章探讨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认为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更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实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不工作,爽飞了?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选工作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