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地区扬琴作品创作特征
——以《海峡音诗》为例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闽台扬琴海峡

温 昕

(厦门市逸夫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闽台地区受地理环境阻隔,文化形成过程漫长复杂,经过上千年历史移民缓慢融合影响,不同文化在此相遇,逐渐形成融合了地方土著、中原、两广客家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特点,闽台文化在中原古乐遗风影响下,有着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民族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内陆与海洋文化多元特征。如今,闽台地区已形成特有的妈祖文化、三山文化、畲族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等,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构成了闽台文化主体。闽台音乐与闽台文化发展相辅相成,同样具有多元融合性,聆听闽台民俗音乐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既有海角山野的清新,同时也有唐宋古乐的缠绵委婉曲风,这样的音乐属性得益于诸多音乐文化的注入,使闽台音乐包含多种民俗特色曲调。不同文化类型的民俗音乐在此相互渗透影响,造就了闽台音乐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一、闽台地区音乐潮头溯源

闽台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一隅,古时这里地广人稀、环境险恶,被称为蛮荒之地,主要居者为畲族土著。自汉唐伊始,中原汉人为生存历经险阻陆续迁入,中原文化习俗也在此落地生根,中原文明在改变原有土著居民生态同时,中原音乐文化随着中原文化在此传播,逐渐融入当地土著文化,成为闽台地区音乐发展起源的基石。闽台原有土著音乐文化来自自然生态,最初并不具备使用弹拨乐器条件,其音乐多来自简单棍棒敲击和土人模仿自然声音,以及祭祀、欢庆战争胜利时的嘶吼和踏步。当内陆乐器和曲调逐渐融入传统土著音乐后,原有简单粗犷的土著音乐有了音乐腔调,形成了代表不同含义的优美曲调,来表现土著民族自然生态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着闽台地区与沿海其他地区交流增加,其他种类音乐的汇入,不同地域音乐在此相互交流,闽台地区民间乐器和音乐种类、形式不断丰富,闽台音乐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二、扬琴的传入推广促进了扬琴流派发展

扬琴又名扇面琴、蝶琴、打琴,作为西方舶来品乐器,最早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最早记录为十七世纪中叶,即我国明末时期由西方传教士传入,距今已四百多年历史,扬琴最初传播在我国沿海地区普通民间,其特有的洪亮激越音质深受百姓喜爱,成为民间说唱伴奏乐器。随着地方曲艺兴起,扬琴在民俗说唱、戏曲中的担当作用日趋明显,逐渐成为乐队伴奏中的主导乐器之一。扬琴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四百多年时间内,被视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早已融入中华音乐文化大家庭。扬琴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历经了数百年民间音乐的洗礼,已经成了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经过四百多年发展演变,中国扬琴在音位排列及演奏方法上与海外扬琴迥然有别,逐渐形成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学派品类,成为我国民俗音乐曲艺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曲种。扬琴声音清脆在传统民乐演奏中独树一帜,喜爱扬琴的乐师不断为扬琴谱曲,为扬琴伴奏的“琴书”早在明末清初时就不断出现,直接推动了扬琴在国内的普及推广。

闽台地区紧靠江浙和广东沿海,当地扬琴音乐深受江南、广东客家扬琴流派影响,经过民间扬琴弹奏艺人对传统闽台音乐演奏和艺术加工,闽台扬琴音乐呈现出有闽台地方风格的曲风曲调。闽台扬琴多演奏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区,属于闽、粤、台、海南色彩区,始于清末及民国初年,后北传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当地人称为“过场”“谱子”“小曲”。并且闽台扬琴音乐在优美的渔歌、抒情的山歌和独特的客家民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在演奏风格上,由于闽台扬琴音乐已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乐种。同时,很多著名的扬琴创作者对闽台扬琴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艺术风格,在演奏上发挥了华彩性的即兴加花、衬音、顿音、密打等技巧,使闽台扬琴成了富有表现力的独奏民族乐器,如严老烈、项祖华等。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文化蓬勃发展,我国扬琴音乐迎来创作发展新时代,涌现出一批较高水准扬琴作品和演奏家,极大丰富了我国扬琴曲库,使扬琴在我国器乐演奏中地位不断攀升。扬琴作曲家项祖华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著名扬琴曲创作艺术家,为了创作有文化价值的音乐作品,他长期在闽台地区进行实地创作采风,结合传统扬琴演奏技法,创新性地融入新的演奏形式和闽台地区音乐特点,创作出著名的扬琴协奏曲《海峡音诗》,成为其众多扬琴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项祖华的《海峡音诗》扬琴乐曲新创意

《海峡音诗》为同名扬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宝岛”,其以清新亮丽的旋律,纵横交错的织体,真挚地抒发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骨肉深情,生动地描绘了绮丽、富饶的台湾宝岛的风土人情。第一主题以复二部曲式、清新优美的曲调,充分展现了宝岛的卓越风姿和壮美的景观;第二主题以明快激越的旋律、跌宕多变的节奏,构成了一篇锦绣壮丽与气势恢宏的民族音诗,充分展现了岛上人民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以及勤劳乐观的品格。其具有以下新的创意。

(一)音乐主题的创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文化产业迎来改革后第一次大发展大复兴,面对祖国发展新气象,著名扬琴作曲家项祖华想用自己的音乐创作,来抒发自己喜悦心情和对国家民族的祝福,《海峡音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诞生。项祖华为创作素材辗转闽台两地进行创作采风。他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将闽台地区流传的民俗、民谣音乐融汇其中,使《海峡音诗》扬琴演奏出闽台风情,展现出宝岛台湾丰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音乐展现出一幅壮丽恢弘的民族华美画卷,热情歌颂了人民的质朴勤劳。项祖华的扬琴乐曲《海峡音诗》大量吸收了其他弹拨乐器技法,弥补传统扬琴演奏上的不足,极大丰富了传统扬琴音乐表现力。《海峡音诗》在悠扬的主题乐曲曲调中,将秀丽多彩的宝岛风貌呈现在观众面前,特有的闽台音乐素材民族特色使这部作品成为项祖华扬琴音乐代表作之一。

(二)丰富了演奏技法

项祖华潜心钻研扬琴多年,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十六字琴诀”创作理念,《海峡音诗》完美演绎了“十六字琴诀”创新应用,创新演奏技法给予这部扬琴交响乐新的音响效果,给观众带来新的音乐感悟。

1.左右手技法的融入

扬琴传入我国后经过不断改良和兼容,已经完全融入我国传统乐器行列,成为我国民间演奏主要乐器。传统扬琴演奏技法大多根据演奏者的习惯选择主演奏手,另一只手为伴奏辅助分工,这种以单手为主次分工演奏形式,成为扬琴创作、演奏上的技术屏障,无法为扬琴音乐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音乐表现,从扬琴音乐表现力和发展上不利于扬琴创新。项祖华在《海峡音诗》创作中没有固守传统技法,而是独辟蹊径,开创性地将左右手技法同时运用到扬琴演奏中,这种“双手互搏”技法相互融合没有主次,演奏形式和技法理念弥补了传统技法上的不足,丰富了作品艺术表现力。

2.点与线的衔接表现

“点”和“线”是我国传统打击、弹拨乐器的主要演奏形式,扬琴的发音方式主要是“点”,每次敲击就形成一个“点”的音符,只有在密集敲击下才能形成“线”的效果。项祖华在《海峡音诗》中大胆尝试将其他弹拨打击乐器技法特点进行引入,在扬琴演奏中将“点”和“线”演奏方式相结合,模糊两者间的界限,更增添了旋律感,丰富了扬琴表现效果。

3.兼顾声音曲直变化

扬琴敲击弦产生的声音是“直”音,其音高具有连续不变的稳定性,音乐要表达情感变化,就需要乐器演奏出声音的上升和下降,这种音量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曲”。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只有将声音的“直”和“曲”相互衔接配合,才能体现出宛转悠扬,达到要表达的声音效果和内涵。项祖华在扬琴音乐创作中十分重视音调曲直兼顾并用,同时对其他传统打击、弹拨乐器演奏技法进行巧妙借鉴,使《海峡音诗》音调曲直变化更丰富,进一步提升了扬琴表现力。

4.和声部叠加运用

传统扬琴演奏方式以单旋律为主,因其声音洪亮醒目很少运用和声和复调,这也导致扬琴声调高亢有余和声不足,缺乏声场空间多元化表现力。项祖华在音乐创作中没有一味遵循传统,而是将这些辅助和声进行纵横交错运用,增加了音域宽度表现力的同时,声部的交错叠加烘托出更多内涵信息,给听众带来更多遐想空间。

四、《海峡音诗》演奏技法演示

(一)泛音技法

扬琴中的泛音运用到此曲中,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技法。在击弦的同时,另一只手用中指之间浮点轻触所击琴弦发音弦长的泛音列,发出清澈纯透的音色。在《海峡音诗》的行板部分有四处泛音,演绎出在落日时分,群鸟归巢后的静谧景象,更增空灵感。

(二)拨弦技法

《海峡音诗》在“喜庆”部分运用了“上拨滑”和“下拨滑”的技法,以明快激越的曲调,表现台湾人民的勤劳、进取的性格状态,呈现出一派欢腾的场景。

(三)反竹技法

扬琴反竹把琴竹由正常的正面击弦改为反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海峡音诗》中出现反竹技法,在乐章中的使用,呈现出一种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感觉,表现出宝岛台湾人民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

(四)滑抹技法

滑抹技法在扬琴演奏中会使音乐作品呈现出民族韵味,婉转如歌。在此曲中使用了滑抹的技巧,似乎看到台湾人民遥望祖国大陆,增添思乡情。在扬琴演奏过程中,通过扬琴滑音指套和钢丝拨子,扬琴的滑抹音表现出慢板抒情、婉转如歌、民族韵味较强的特征,走出了像古筝压音、琵琶推拉弦等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扬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扬琴曲《海峡音诗》的艺术价值

项祖华以自身高超的音乐造诣对扬琴音乐创作进行大胆创新,他以民族音乐底蕴为基础,在社会生活体验感悟中融入时代追求,开创了我国现代扬琴创作新格局,为更多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借鉴素材。项祖华认为“扬琴艺术的发展与振兴关键在于创作”。他的作品每种体裁中都有重要的作品,包括了重奏、合奏、协奏等多种体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扬琴乐曲的内涵。项祖华在《海峡音诗》中巧妙布局演奏形式与和声技法,融入多种民族音乐素材,使整个乐曲演奏更趋地域民族代表性。项祖华的扬琴创作大胆借用西方作曲技法,他的作品中多处采用复二部分、单一部曲、回旋曲、多声部和声等西方音乐创作思路,增加了扬琴演奏声域音乐表现力,为现代扬琴音乐作品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新扬琴曲是现代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创作技巧的有机结合。在熟练运用传统弹奏技法基础上,项祖华通过深层挖掘和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大量采用传统弹拨乐器技法并融入扬琴演奏中,创作构思突破了乐器的局限,创新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扬琴音乐语言。如利用古筝的“抓弦”技法形成扬琴“勾弦”演奏;借鉴古琴、古筝、二胡揉弦技法,琵琶“摘音”形成扬琴“滑抹”“摇拨”演奏技法等于一身,用这些演奏形式弥补了扬琴自身的能力缺陷,丰富的演奏技巧最大化发挥了扬琴音域特点,展现出扬琴特有的音乐特性,传递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对作品内涵起到完美诠释作用。项祖华的创作思路与技法运用,对当代扬琴音乐创作者带来了灵感启发,也让扬琴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更突出,有利于扬琴音乐发展创新。

六、结语

闽台扬琴音乐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极具艺术表现力,源于我国民间艺术,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经过了长期的文化积淀,成了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从器乐使用、唱腔表达、表演艺术与内容题材的选择上,闽台扬琴音乐都出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风情,是我国闽台地区流行和传承的音乐,是连接两岸的重要桥梁,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闽台扬琴海峡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海峡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魔鬼海峡
海峡可以很远,但是心可以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