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先秦时期乐器的音乐表现
2022-11-12贾紫岚
贾紫岚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先秦时期概述
人类创作并演唱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就已经知道用声音的高低、强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产生了统一节奏的号子和传递信息的呼喊,这就是先秦音乐最早的雏形;当人们在庆贺丰收和分享劳动成果时,通过敲打石头、木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欢乐,这就是先秦时期乐器的雏形。
先秦时期是指从旧石器时期开始到公元前221 年之间的历史时期,中间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这长达1800 多年的历史时期中,根据夏、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以及出土的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和先秦时期的乐器,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曾根据乐器制作的材质把乐器分为了八类,并称之为“八音”,分别为金(代表乐器:钟、镛、钲)、石(代表乐器:离磬、鸣球)、土(代表乐器:埙)、革(代表乐器:鼓)、丝(代表乐器:琴、瑟)、木(代表乐器:祝)、匏(代表乐器:簧、芋)、竹(代表乐器:笛、箫、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乐器进行分类。
二、先秦时期的乐器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有鼓、贲鼓、田、应、县鼓、钟、镛、南、钲、磬、编钟、编磬、铃、陶铃、雅、祝、和、鸾、簧、骨哨、埙、言、萧、管、笙、琴、瑟等多个种类,这些乐器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吹奏乐器,另一类是打击乐器。最具有代表的吹奏乐器主要有:骨笛、骨哨、埙;最具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钟。
(一)吹奏乐器
1.骨笛
贾湖骨笛是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一种原始社会吹奏乐器,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具有巨大的文物和考古价值。
(1)本体价值
①出土地址: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②出土数量:1986 到1987 年,考古队先后在河南舞阳贾湖发掘出五音孔、六音孔、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20 余支,其中,七音孔骨笛可以发出现代七声音阶的声音。③材质:由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多达30 余支),也就是翅膀部位的骨头制成。④长度、管径和形制:贾湖骨笛一般全长24到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圆形钻孔都分布在同一侧,一般多为七孔。⑤预测年限:根据碳同位素测定和树轮校正,其年代在距今7920(±150)年左右。⑥历史影响: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已有约8000 年可考的历史。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最早的实物乐器,更被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
(2)音乐价值
①音色:贾湖骨笛管壁较薄、管孔细,经过现代演奏家试吹测定,贾湖骨笛音色明亮、古朴,高音甚至给人以尖锐之感。②定音:早期:距今8600—9000年左右,仅两支,即M341:1 和M341:2,为五孔笛和六孔笛,能奏出现代西方音乐定义的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在公元前6200—6600 年左右,七孔笛,能奏出现代西方所定义的完整的七声音阶(外加一些变化音),以M282:20 为代表。晚期:大约在公元前5800—6200 年左右,这一时期的骨笛在保持了中期的七孔笛的形制以外,还出现了八孔笛,能奏出现代西方所定义的完整的七声音阶,以M253:4 为代表。③音区:骨笛有两个八度的音区,并且音区内半音阶齐全。
(3)演奏方式: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向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使其冲击壁管,使管中空气柱震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
(4)音乐作用:当时的人们利用骨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在贾湖骨笛现世之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先秦只有现代定义的五声调式,而骨笛的七孔笛改变了这个认定,因为骨笛可以吹出标准的现代定义的七声音阶。先民们的伟大实践,强烈冲击了人们一贯认为的传统音乐以现代定义的五声音阶为主的观点。
(5)历史价值:贾湖骨笛的出土意义重大,它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是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可演奏的乐器,正如萧兴华先生所说:“揭开一万年以来中国音乐文化文明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气质神秘的贾湖骨笛,向世界展示了远古时期华夏民族在造物、开智方面的卓越成就。
2.骨哨
骨哨是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的一种原始社会吹奏乐器,最早的骨哨是由鸟兽肢骨制成,本是用来在狩猎中模仿鸟兽的叫声的工具,后来演变为乐器。
(1)本体价值
①出土地址:骨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②出土数量:160多件。③材质:截取鸟兽肢骨加工制成的。④形制与发音原理:长度为4—12 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出土的骨哨中有一件出土时腔内插有一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⑤预测年限:距今约7000 年。
(2)音乐价值:骨哨经过现代演奏家试吹测定,音色明亮、尖锐,穿透力强。
(3)演奏方式:倾斜吹奏,与上述贾湖骨笛的演奏方式一致。
(4)音乐作用:当时的河姆渡人主要狩猎对象是鹿类,他们通过使用骨哨来模仿鹿的鸣叫,吸引异性、伺机诱杀,从而获得食物。
(5)历史价值:骨哨是人类最早的乐器,造型比较简陋,以实用为主。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能够非常主动地进行生产活动,某些骨哨上留有磨制的痕迹,深色的一支尤为明显。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地将骨管打磨得光洁一些,这也是原始审美的起源。
3.埙
埙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一种吹奏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
(1)本体价值:①出土地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②材质:多以陶土制成。③形制:形制不一,有圆形、管形、椭圆形等,多为一至三孔。④预测年限:根据放射性碳同位素十四测定,出自距今约6700 年至7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2)音乐价值:①音色:埙的音色朴拙,其声浊而喧喧在,声悲而幽幽然。②音区:埙由一音孔逐渐发展到两音孔,两音孔埙可吹奏出三个音,而现今最多的为六孔埙,能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3)演奏方式: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舌吹和气吹两类。古人吹埙讲究的是气口,吹奏时将两手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平气俯唇轻吹,不宜急吹。
(4)音乐作用: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埙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主要用以诱捕猎物。
(5)历史价值;埙是我国重要的乐器之一。我国古代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所以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打击乐器
1.鼓、土鼓
鼓是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也是当今流传最广的乐器之一。传说伊耆氏有土制的鼓,用草扎成的鼓槌敲击。《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1)本体价值。①材质:由陶土制成,上古时期的鼓由鳄鱼皮制成。②预测年限:据《礼记·明堂位》记载,“伊耆氏”之时就有了鼓,大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
(2)音乐价值。音色:声音激越雄壮、粗犷奔放。
(3)演奏方式:以鼓槌敲击发声为主,主要用来敲打节奏。
(4)音乐作用:在原始时期多用于祭祀等活动,在大型合奏中鼓起着节拍标示、统一节奏的作用,使乐曲井然有序。
(5)历史价值: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
①祭祀乐器。在原始时期,鼓、土鼓主要用作祭祀的乐器,它被人们视为通天的神器。②狩猎助威。在狩猎时期,鼓主要用于鼓舞狩猎者的士气。③军事助威。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效果,敲击的声音越激烈声音传播越远,战士们的气势就越强大,所以,很早之前鼓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事战场上助威之用。
2.磬
磬是古代石制打击乐器,也称为“石”和“鸣球”。一个磬称作特磬,而把几个音高不同的磬编排成一组,称作编磬或离磬。
(1)本体价值
①出土地址:磬出土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②材质: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状在后代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逐步有了铜制、玉制的磬,甲骨文中磬字左半边像悬石,右半边像手执槌敲击。③长度、形制:长84 厘米,高42 厘米,面刻伏虎纹,制作精美,线条圆熟刚劲,形象生动。(以河南出土的大理石大石磬为例)④预测年限:距今约4000 年,属于夏代的遗存,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
(2)音乐价值
①音色:它的高音清澈细润,低音厚实饱满洪亮,类似于钟,音色优美动听。②音域:可达到三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同时演奏多种乐曲。
(3)演奏方式:按使用场所可分为编磬和特磬。编磬是由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悬挂在木架上进行敲击演奏,主要用于宫廷音乐;特磬是皇帝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时的乐器。
(4)音乐作用:磬最早出现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用于宗庙祭祀和战场等场景,与编钟有类似之处。
(5)历史价值:磬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一度成为先秦时期金石之乐的代表,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钟
钟是古代石制打击乐器。
(1)本体价值
①出土地址:1954 年在陕西长安县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1976 年在陕西扶风地区出土。②出土数量:陕西长安出土3 件角钟;陕西扶风出土一批编角钟,共21 件。③形制:钟曾是古代铜质乐器的统称。随着乐器的发展,又将有柄、口朝上击奏的钟称为“铙”;形制大的铙称为“镛”;悬挂起来口朝下击奏的铜质乐器专称为“钟”;有柄(即“甬”)和旋环可悬挂钟称为“甬钟”;无柄只有悬挂用钮的钟称为“钮钟”;大号的钮钟称为“镈”。④预测年限:周朝
(2)历史价值: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表明了我国音乐文化和青铜铸造工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三、音乐表现
在出土的先秦时期的乐器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7800-9000 年的贾湖骨笛,它是迄今发掘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横空出世,为中国音乐发展史提供了稀有的实物资料。下面以贾湖骨笛为例,分析先秦时期乐器的音乐表现。
(一)贾湖遗址先后出土骨笛20 余支,距今8000 年左右,它们的材质全部都是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鹤骨硬度非常高,远高于人骨,这也是贾湖骨笛在8000 年后能完整出现于考古工作者和大众视野的重要原因之一。骨笛的形制基本一致,开孔部位均有裂痕,经专家测音表明,所有骨笛都具有音乐功能。由此可见,骨笛的开孔经过了精密计算,也就是说,贾湖先民对制作骨笛的方法已经熟练掌握,这为研究我国度量衡的起源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启发。
(二)贾湖骨笛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乐器,不但保存完好,还能吹奏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音孔笛还可吹出七声音阶和八声音阶。在经过8000年后,骨笛还可以吹奏《小白菜》,这说明当时的贾湖先民已经形成了明确的音高概念。
(三)贾湖骨笛测音数据研究表明,其各个音之间的音距与音数,同现在的十二平均律的音距和音数非常接近,这说明贾湖先民已经具备对十二平均律某些因素的认识。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同样也是考古学家发现的文明程度最高的乐器。贾湖先民对制作方法、音高和音孔的计算,都有自己独有的认识。贾湖骨笛的出土打破了中国古代乐器只有五声音阶的历史,让七声音阶的乐器不再只是西方的神话。目前为止,学者们发现的所有音乐文物都无法与贾湖骨笛相媲美,贾湖骨笛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才是世界笛子的鼻祖。
四、结语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音乐文化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而器乐则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音乐文化,中国先秦乐器为此后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