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体态律动”,优化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
——以小学低年级《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为例
2022-11-12张悦
张 悦
(南京市南站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创新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人自身发展过程中,儿童阶段是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阶段。即兴创作是儿童想象力和独创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开发儿童的创作潜能,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参与到即兴创作学习中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低年级孩子喜爱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美妙的音乐会让他们手舞足蹈,这是体态律动运用于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前提。达尔克罗兹构建“体态律动”理论后,不止步于运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表现出来,还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再通过身体律动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可听的音乐。这个过程是身体动作里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理解音乐的能力,还使学生获得了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一、“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营造积极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获得最佳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情感交融,心理共振,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最大音乐潜能。
低年级孩子喜爱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美妙的音乐会让他们手舞足蹈,这是体态律动运用于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前提。而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就是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源泉。即兴创作指在即兴活动中体验音乐、创造音乐。因此“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二者的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这堂课上,笔者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展现故事片段中老虎的不同形象,学生们兴趣浓厚、大胆想象、积极表现。因为对老虎不同形象有了具体、深入的体验,使得学生打击乐即兴创作过程轻松而又愉快,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其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内容。培养非智力因素能发现学生的潜在价值,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习兴趣,迸发创作灵感
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会注意有关事物,进而形成需求。好奇心能促进兴趣发展,而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体态律动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智力,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在《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这堂课上,笔者鼓励学生运用身体动作感受老虎的形象。因其非常符合儿童的天性与本能,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探索老虎形象的过程灵活又有趣。最终,打击乐即兴创作环节中,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灵感迸发,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2.增强学习自信心,提升创作动力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人发展,自信心越强越勇于创新,越容易获得成就感。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呢?
(1)遵循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成就感
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少,活泼好动,注意力的集中性水平较低。因此,教师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选择以生为本、科学指导、直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为依据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打击乐即兴创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为了降低教学难度,笔者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感受老虎的形象。体态律动感知音乐要素后,笔者在每一组里安排了一位“小老师”,并鼓励他们带领小组成员即兴创作。小组讨论环节,“小老师们”也因为自身角色的转换变得更加有责任感和自信心。
(2)贯穿激励评价,产生自我增值感
低年级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对自己的评价,得到赏识后,他们会产生自我增值感,增强学习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小组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应在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中科学有效地评价,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作用。
(3)创造展示机会,获得成功幸福感
成功的经验会让人产生满足感,从而获得自信心,更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获得成功幸福感。
本课,小组即兴创作打击乐配乐后,笔者鼓励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学生在亲身参与合作演奏和聆听其他组演奏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了乐器音效融合的魅力。之后,全班合奏,学生们俨然一个个演奏家,在“叮叮当当”的音乐声中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三)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这三种学习方式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教师只是引导者。
达尔克罗兹强调: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是模仿动作,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将表现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因此,体态律动必须要经过自主的思考和体验才能体现价值。
所有的创造力都依赖于感官的记忆。儿童从动作、听觉、视觉的记忆储存中进行的重新组合,就是创造力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受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即兴创作能力很弱。因此,个体的即兴创作只能从语言和动作入手,打击乐乐器选配和演奏是离不开团体合作和探究的。
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的融合充分体现了新型课堂下的三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以动助听,发展内心听觉
即兴活动是能及时做出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即兴创作过程中,流畅的音乐思维非常重要。而内心听觉指不依赖乐器和人声想象出来的音乐音响能力。因此,内心听觉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对即兴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达尔克罗兹体系中,内心听觉的培养运用了“抑制——呈现”的学习模式。本课,笔者沿用这样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实践教学尝试。
1.直觉律动,初步感知
未经过充分思考,答案就出现在意识中,这就是直觉。因受生活环境不同、个人知识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都不同,身体动作的差异也会很大。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呵护好学生的这份“直觉”,这是发展内心听觉的第一步。
本课,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现老虎的形象。片段一:有些学生四脚踩地爬行;有些学生弓着腰,双脚踩地,前肢挥舞……片段二:有些学生摇晃着脑袋,龇着牙齿,慢悠悠地磨牙;有些学生快速地磨牙……各具特色的肢体表演瞬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融入想象
每个学生直觉的差异很大,也不完全准确。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即兴创作”,意义不大。因此,在直觉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活动形式的变化、教学的进度,不断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使其保持全神贯注的集中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由律动转化为想象。
本课,学生自由律动后,笔者鼓励学生思考结合老虎“森林之王”的身份、老虎散步时的神态、饥饿时磨牙的动作、慢慢靠近猎物时的心理活动以及扑向猎物时的果断,可以分别用怎样速度、力度、节奏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老虎的形象。孩子们在笔者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踊跃表达个人观点。例如:有些孩子觉得老虎饥饿极了,所以磨牙的时候会速度很快,声音很强,心情很急切;有些孩子觉得老虎不是很饿,不着急寻找猎物,所以先慢悠悠地磨牙,速度很慢。
(二)以动制谱,表现基本元素
即兴创作活动中,没有音乐整体框架和基本元素的支撑,作品呈现最终也只是一盘散沙。想象和体态律动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基本元素。
达尔克罗兹提出,完美的运动是能量、空间、时间的有机结合。体态律动中,动作的起和止都涉及时间量和空间量,时间量和空间量又依赖于能量。因此,明确了空间量和能量,就明确了时间量;明确了能量和时间量,就明确了空间量。三者的结合,正体现了音乐的基本要素。
1.空间量
空间量表现为两个方面:动作的幅度和延续、动作的高度和方向。
(1)动作的幅度和延续
动作幅度和延续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中有独特意义的标志之一。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老虎磨牙时,头部应该从左侧180 度呈圆形向右侧转动,动作要慢,中间不能停顿,要形成横向的弧形运动轨迹。老虎俯身慢慢靠近猎物时,四肢应该交替呈弧状向前走动,动作幅度要大而力度要轻。
(2)动作的高度和方向
除了动作的幅度和延续,动作的高度和方向也会影响空间量的变化。站着走、俯身走、蹲着走、爬着走、前后左右变换行走都会影响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老虎靠近猎物时,动作轻而慢,所以要俯下身体,更利于控制速度;追赶猎物时,动作要强而快,所以要抬高身体方便跑动。
2.时间量
时间量相当于速度,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动作幅度大,力度强,速度自然就慢;动作幅度小,力度强,速度可以稍快;动作幅度小,力度弱,速度可以很快。老虎180 度转动头部,速度自然会慢很多。
(三)以动创乐,发展音乐思维
即兴活动既是促进音乐思维发展的手段,也是验证音乐思维水平的手段之一。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的融合能最终完成音乐——身体——情感——思维的沟通。
1.分组合作,思想碰撞
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的动力,有助于他们完成思想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发现并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最终创作出更多精彩纷呈的音乐作品。
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感知音乐表现要素,并能运用小鼓合奏《虎大王来了》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分组合作,选配打击乐器进行即兴创作。讨论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选择打击乐配乐环节,A 组想用乐器表现阴森恐怖的气氛,有的孩子觉得可以用串铃摇晃表现,有的孩子觉得用小镲滑奏表现更合适。最终,小组投票决定使用小镲。
2.多元评价,情感共鸣
师生间的互相交流和鼓励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励孩子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情感共鸣。
课堂评价包括师评、自评和互评。师评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自评与互评,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去表达个人观点。教师评价则应该多关注学生“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并且应该以鼓励为主。
本课,笔者将生评和师评贯穿于教学始终。例如:学生分组展示打击乐器后,请学生自评。他们会认为有些乐器特别“不听话”,敲出来的声音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是特别贴合想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评价环节中,笔者提醒学生结合体态律动试一试。最终,学生在身体和乐器的融合里找到了情感的迸发点。
3.综合表演,思维迁移
体态律动获得的技能需要在即兴创作中运用实践,创作出来的作品最终要经过综合表演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思维的迁移。
本课,师生评价之后,学生小组合作,整改问题,再次练习。待时机成熟后,笔者鼓励所有小组成员拿起手里的打击乐器,边看指挥边合奏。不同故事场景,各种乐器的声音交错碰撞,力度的细微变化,节奏的灵活多变,生动地将老虎的形象表现出来,学生在演奏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