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生祥的电影配乐特点
——以《大佛普拉斯》《阳光普照》为例

2022-11-12李雨果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电吉他口哨声月琴

李雨果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07)

近年来,台湾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大佛普拉斯》和《阳光普照》因其细腻的叙事风格与深刻的现实关照深受观众喜爱。《大佛普拉斯》讲述了以捡垃圾为生的肚财,与佛像工厂警卫菜埔偷看行车记录仪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老板杀人藏尸的罪行,最终肚财死亡的故事,刻画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与底层小人物的内心生活。《阳光普照》讲述了小儿子阿和冲动犯事,被关到少年辅育院,不为父亲喜爱,但在温顺优秀的大儿子阿豪自杀身亡后,父亲开始将视线投到小儿子身上的故事,导演描绘了一家人经历过破碎、曲折后,重拾关于生活的勇气与信念的过程,吸引观众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两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因其故事情节与影像画面给观众带来了极大冲击力外,它们的配乐也为人所称道。而两部电影的配乐均由著名音乐人林生祥监制完成。林生祥凭借《大佛普拉斯》的插曲《有无》获得第2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阳光普照》主题曲《远行》获得第56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一、林生祥的配乐风格

(一)多风格相融

电影的配乐是为电影情节服务的,根据故事发展的不同特点,配乐在节奏、风格、轻重、旋律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变化。两部电影的原声曲形式繁杂,音乐性极强,汇集了民谣、摇滚、爵士、蓝调等多种风格,同时融入台湾小调等乡土元素,使得整张专辑波澜起伏,营造了一种立体感,延伸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如《跟着董事长去冲浪》是冲浪摇滚乐,节奏轻快、富有动力,注重电吉他的运用,由大量密集的和弦构成,层层密密的音效让人想起海浪上岸时的绵延不绝。强烈的鼓点贯穿全曲,既对应了电影中老板偷情的画面,也暗示了菜埔和肚财偷看时内心的紧张刺激,甚至是隐秘的愉悦感。《阳光普照》的配乐以林生祥为核心,邀请来自各地的优秀乐手,还有两位录音师共同合作。多元的音乐与文化背景,也带来了不同风格的交叉,除吉他、月琴等常用的拨弦乐器外,更是吸纳了小提琴、低音提琴与法国号等古典的管弦乐乐器,还增添了电子音乐中常使用的合成器等,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旋律的变奏反复

《大佛普拉斯》中,《有困难呢》与片尾主题曲《有无》使用了同一段旋律,《有困难呢》作为纯音乐出现,使用电吉他与电月琴突出扫弦的共鸣,能够增加音乐的表现力,整体节奏不缓不急,恰如观众心感悲伤,但也只能保持一段距离,旁观电影中人物的生活。而《有无》作为唯一一首有歌词的原声曲,则改用空心吉他与古典吉他,相对于电吉他来说,音质稍显柔美古朴,弱化了旋律的存在,强调了人声的表现。歌词中“有这身情义”“无空思梦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暗示了佛像工厂辉煌后最终的残败,酒肉池林终是黄粱一梦,另一方面暗示了片中肚财匆匆消失的微茫人生,深化了电影的立意。

在《阳光普照》中,大儿子阿豪的主题曲《动物园》采用了法国号和低音提琴作为主要演奏乐器,音色浑厚有力,葬礼外母亲与同学的对话、动物园阿豪与女友的对话刚刚引入,叙事缓缓展开;接下来换作钢琴演奏时,曲名变为了《太阳》,配合着阿豪的内心独白缓缓流出,音色变得清亮空灵,象征着阿豪澄澈的内心世界。相同的旋律还用作了《阳光普照》的片尾曲《远行》,改用电吉他、低音提琴、鼓等合奏,增加了击弦时的震颤,类似于《有无》,弱化了背景音乐,突出了人声传递出的年龄感与辽阔感。如林生祥说,《远行》一曲的核心概念,是传递“很远”的声音。

(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两部电影的配乐中,林生祥频繁使用了月琴作为演奏乐器,月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传入台湾后发生了一些变动,常用于台湾歌仔戏、哥仔说唱中。而林生祥进一步改造了月琴,从两条弦变成了六条弦,它仍然有月琴的音色,但整个音乐表现范围和技术上有了更多的弹性。他的音乐里有某些部分远离了西方音乐的聆听经验,这也使得听众感觉到亲切。《面会菜》的配曲是关于死亡,电影的开头是送葬队伍使用唢呐、锣鼓等吹奏“骊歌”,于是他使用骊歌的元素写下了这首《面会菜》。《他坐在哪里》来自于交工乐队时期的《县道184》,去掉了原曲中钟永丰的旁白,以素丽的竖琴和吉他重奏,冲淡了此前专属于林生祥的风格。在片头伴随着瓢泼大雨下摩托疾驶、菜头冲进饭店砍断人手的影像出现,暴力的画面和舒缓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制造了悬念感,引发观众的观影兴趣。就如林生祥所说,这首曲子“二十年后换了一个面貌,变成电影配乐,砍人、奔跑的画面好像也融这首曲子里头,长出另外的生命”。

二、电影配乐的作用

电影配乐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的美学功能,这些配乐作品与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存在着紧密关系,对于电影整体呈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故事矛盾

不同的音乐风格暗示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就像电影画面以彩色和黑白来划分了贫富阶级,配乐也以节奏、音色、旋律等特点描绘了这两种差距,如主人公肚财所说,“有钱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有钱人”的音乐也总是欢快的。在《大佛普拉斯》中,董事长、高委员虚伪狡诈、色情下流,象征着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因此他们的配乐总是欢快、风趣的,甚至带有戏谑与嘲弄之感,《红木桌下的秘密》《偷看董仔漂》都采用了电月琴、电吉他等乐器,断断续续的节奏、强弱变化的鼓点声营造了偷偷摸摸的氛围,烘托了片中人物行为的荒谬感。

而底层人物的主题曲《菜埔的苦衷》以连绵的口琴声和柔和的古典吉他声为主,节奏舒缓、旋律悠长,就像菜埔独自抚养老母的辛苦人生漫无尽头;《肚财的朋友》是流浪汉释迦的主题曲,当释迦和肚财从警局出来,坐在垃圾堆前吃便当时,欢快、轻松的音乐声响起,虽然在诘问对方,但与释迦相处却是少有的属于肚财的欢乐时刻。就如名字所暗示的一样,释迦总是默不作声地到处逛一逛,观察着一切,他像真正的佛一样从不帮忙,只是陪伴。而《飞碟》则是为肚财量身打造的,随着音乐中悠扬悲伤的吟唱响起,镜头从上往下移,菜埔独自坐在肚财的“飞碟”中,身边被各式各样的娃娃围绕,光束打在人物身上,半明半暗,配合歌声中的沧桑,颇有悲凉之感。菜埔这才发现自己对唯一的朋友知之甚少,肚财卑微艰辛,孤苦无依,靠捡垃圾谋生,但却在破落小屋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飞碟”,摆满了治愈人心的娃娃,通过这种反差大的情节设置,导演刻画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迎合了片中台词“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飞碟》一曲铺垫了肚财人生的悲剧底色,音乐中忽强忽弱的扫弦声也时刻牵引着观众的心绪。

在《阳光普照》中,林生祥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根据他们的性格与命运,设定器乐与旋律基调,写出他们人生的主题音乐,每一个角色以同一首乐曲为基础,再以不同的编曲方式,延伸、推进并带出情节发展的高低起伏。大儿子阿豪的配乐以《太阳》《动物园》为主,《动物园》主要运用了法国号演奏,其音色具有铜管的特色,高音区饱满有力,具有雄浑、厚重的质感,但同时它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表现力十分丰富,就像阿豪成绩优异,待人接物温和有礼,是全家人的骄傲,但他身上总是萦绕着忧伤气氛,这又使他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并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惨结局。林生祥说,如想起《教父》中神色凝重的马龙白兰度,自然听见Nino Rota 游荡在管弦乐中的小号与曼陀林,他希望五、十年后再谈起《阳光普照》,自然会想到那支代表着阿豪的法国号,这才是自己心目中称职的配乐。而反面人物菜头的配乐《你车上有烟灰缸吗》《算我欠你的》则以合成器为主导,辅以电吉他、电月琴等乐器,用强烈的音效、激烈的节奏渲染菜头冲动、暴躁、阴沉、易怒的性格特点。

(二)渲染叙事氛围,刻画人物心情

当导演的独白“慢慢这支片已经走到中段”出现时,《有困难呢》中的电月琴前奏响起,随之出现了一个支线故事——肚财偶遇了一位自杀者,配乐渐进,电月琴与电吉他的拨弦声增强,相辅相成,营造了沉重、悲哀的风格,与画面中破败的屋子、落魄的肚财、失意的自杀者遥相呼应。随后音乐减弱,以空镜头转场至漆黑一片的农村土地,从色彩到音乐烘托了悲伤的叙事气氛;紧接着音乐突然增强,画面转向了肚财在暴风雨中骑着电动车摇摇晃晃、拉着废品的场景,画外音以一种平静无澜的语气讲出“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此刻在画面、旁白、配乐、音效共同作用下,压抑的情绪渲染到最高点,也是本片的一个小高潮。旁白结束后,音乐进入尾声,节奏放缓,音强减弱,画面由暴雨转向屋内,背景音乐淡出,雨滴溅落在积水的盆里的音效逐渐增强,支线故事到此结束。

《大佛普拉斯》的前半段叙事一直较为平缓,矛盾冲突集中爆发在工厂老板杀人后。菜埔和肚财偷看行车记录仪时,画面固定在行车记录仪正对的佛像面前,配乐《谋杀》开始插入,前奏密集低沉的鼓点声响起,加快叙事节奏,营造出悬疑、恐怖的黑夜氛围,此时,伴随着一声剧烈的蜂鸣声,工厂老板黄启文鬼鬼祟祟地下车,从副驾上拖出一个女人,为杀人灭口,他将情妇的头在车前盖上猛烈撞击,此时鼓点像心跳声一样,由弱渐强,混杂着窗外暴雨落下的声音,观众不由得成为了与肚财一样的偷窥者,充满了紧张情绪。

同样的,当阿和逃出黑社会时,伴随暴雨,配乐《算我欠你的》进入高潮部分,和弦声时强时弱,且带有明显的蜂鸣声,合成器生成的长且尖锐的音效加入,鼓点声越发强烈,交代了雨夜恐怖、阴森的故事背景。而不久后阿和意外得知菜头死亡,配乐以相同的和弦声为阿和茫然的情绪铺垫,随着阿和步伐加快至奔跑,画面景色变得开阔,配乐转而变得奋进而张扬,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旋律呈现出欢快、高昂的特点,与画面一起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轻松与释然。代表父亲陈以文的则是《我只是一个驾训班教练》,就如曲名中的无奈和艰涩一样,配乐用竖琴和低音提琴演奏主旋律,整体曲调低沉哀伤,在这种氛围中,父亲将自己杀人的秘密娓娓道来,并在对话中不断强调“我只是一个驾训班教练”“你知道我是一个驾训班教练”,凸显了父亲的巨大牺牲,吸引观众感同身受,体会片中人物的辛酸。

(三)作为转场方式,推动情节发展

肚财一个人坐着吃饭,做饭阿姨给他添了一只鸡腿,这时配乐《面会菜》缓缓的吉他和弦与口哨声响起,二人同桌的画面显得温馨和睦,但又因黑白色彩、简陋的装修、肚财狼吞虎咽的神情、旁白中“人生的最后一餐”而透露出几分心酸。随着旁白消失,口哨声也结束,钢琴和吉他合奏出平缓优美的旋律。当口哨声再次响起时,画面转场至郁郁葱葱的麦田,呈现出静谧祥和的乡村景色,伴随着口哨声,镜头缓慢左移,画面中出现一条黑色的沟渠,散落的垃圾、翻倒的推车、肚财的尸体依次出现。这时口哨声再次结束,配乐声音减弱,旁白插入进行叙述,旁白结束后,清脆的口哨声响起,画面中只剩释迦和菜埔沉默地立在原地。一分钟的长镜头既符合电影整体舒缓、平和的叙事节奏,又展现了台湾乡村的美好景色,即使色彩不够丰富,依然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在此处,配乐中的口哨声有无变化,意味着场景和叙事的方向转换,从而实现运用音乐来控制剧情的节奏和张力。

而在《阳光普照》的片尾,阿和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去散心时,浑厚的法国号响起,伴随着雄浑,镜头从阿和的脸部特写切换到了母亲的表情特写、车轮胎前进的特写,再转到树林的空镜头,阳光从叶间影影绰绰地洒下来,人物脸上光影不断变换,这首本属于哥哥阿豪的主题曲《动物园》响起,意味着阿豪不再永远暴露在阳光下,没有丝毫阴翳可躲避,而阿和也不再是永远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苦难后,这家人仍然能坚强生活下去。

三、小结

电影配乐既能刻画人物特点,又能推动影片叙事。在技术上,配乐也能作为镜头转场使用,同时恰当的电影配乐还能营造场景、渲染氛围,奠定情绪基调,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电影配乐为影片主旨服务,传递作品的中心思想,诱导观众深入思考电影的意义,引发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

猜你喜欢

电吉他口哨声月琴
浅析流行音乐中电吉他的贡献与发展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太空奇遇, 从“口哨声”到“金色UFO”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友好电吉他
七彩童年梦
小吉的口哨声
女性电吉他
“嫦娥五号”太空打水漂
胡同里的口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