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听障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2-11-10杨燕

教育界·A 2022年26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改变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刻板印象,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鉴于此,在特殊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听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让更多听障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探究语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让听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听障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关键词】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法

作者简介:杨燕(1975—),女,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素质教育尤其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听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创新学科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选取更加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内容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传统学科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多数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更加偏重于学生对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很少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创新学科教学方式,试着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导致听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形式化严重,违背了开展特殊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初衷[1]。另外,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难度更高,这也增加了教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六个方面来进行举例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培养听障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激活思维,有效促进听障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对于特殊学校教师而言,要想让听障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需要从提升听障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入手,让听障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科知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渐实现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2]。

以《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运用课堂设疑的方式,用手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很多雄伟壮观的景观,那么,你们曾经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让学生试着用手语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去过的美丽的地方,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一定的语文思维。随后,为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课文当中的一些生字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偏旁猜字”趣味游戏活动。在“偏旁猜字”趣味游戏活动中,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本篇课文当中的一些生字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些生字词进行学习和记忆。接着,教师将课件所展示的生字词的其余部分盖住,只留出该字的偏旁,让学生根据偏旁在白纸上准确地写出这个字,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識字能力。最后,为了实现听障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教师还就本节课的内容,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增进互动,实现听障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育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让听障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欲望[3]。对此,为了锻炼和提升听障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让听障学生进行互动,利用手语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从中有所收获和提升,切实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试着思考,并利用手语回答教师提出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什么样,小蝌蚪是如何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的问题,从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随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在阅读后在小组内用手语沟通交流,试着回答“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从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总结出看事物要全面细致的观点。最后,为了实现对听障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育,教师还就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了默剧表演活动。在默剧表演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对整个故事进行适当的编排,饰演故事当中不同的动物角色,通过默剧加手语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从而让所有参与此次默剧表演活动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其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阅读情境,落实听障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育

语文阅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听障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阅读体验,提升其语文课堂阅读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变部分听障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听障学生喜欢上阅读,并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鉴于此,在学科教学中,为了培养听障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的阅读情境。

例如,在《夏夜多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利用手语相互交流和探讨自己比较喜欢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当中有哪些事物是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从而引入本篇课文的学习。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夏夜美景的画面,引导学生试着对这些画面进行赏析,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最后,为了切实培育听障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就本篇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课文当中一共讲了几个小伙伴?在这些小伙伴当中,究竟是哪个小伙伴遇到了困难,他们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呢?”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提升其课堂阅读的效果。当然,教师还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去观察美丽的夏夜,并将夏夜之美写下来,以此使听障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育得以真正落实。

四、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培育听障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践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举措,也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关键[5]。教师只有依据教材内容和听障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需要来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让班级内的听障学生在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鉴于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鲁班造锯》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育和提升听障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教师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故事分享会”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优势,从网上搜集并下载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能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阅读的故事向其他同学分享和推荐,从而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知识素材,了解传统文化。比如,有的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利用手语向其他同学分享了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地动仪的故事。当然,为了提升听障学生活动参与的效果,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他同学分享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五、关注教学反思,提升听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

为了提升听障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教师除了要对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及时调整学科教学方案。

例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利用微课将教学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并在课下认真地观看和研究录制的视频,从中发现自身教学上的问题,进而对自己的授课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的改良。比如,由于听障学生无法和其他学生进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只能利用手语交流,因此,大多数听障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思维和意识,在学习和探究本节课知识的过程中,难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集中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难题。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在接下来的学科教学中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试着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评价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运用自我评价、每课一评、每节一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来对自己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试着利用手语描述自己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6]。比如,有的学生存在参与课堂程度低,在语文课堂上很难积极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努力克服这一问题。

六、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听障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双减”政策指出要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总量和完成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让听障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完成课后作业,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听障学生巩固其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让语文课后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双减”政策,对传统语文课后作业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听障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

例如,在《画家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听障学生巩固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比如,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阅读赏析”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试着利用课下时间去阅读和赏析“看,涛涛多开心呀!”“一艘艘”“装满”等短语和句式,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的作者对家乡的浓厚情感。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画家乡,写家乡”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利用画笔在白纸上将自己的家乡画下来,同时试着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将培育和提升听障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不仅能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听障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同时也能为听障学生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从听障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育入手,通过激活思维、增进互动、创设阅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关注教学反思和布置课后作业等多种方法和途径,真正将听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付诸行动,贯彻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见玉娟.新课标理念下聋校语文“三生课堂”的建构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9(19):45-47.

[2]陈建军.基于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语用课堂构建:以《雨中》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8(17):37-39.

[3]刘琴,何小寒.课标理念下聋校语文新教材的实施与推进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135-140.

[4]王硕果,易美华.特殊教育中职学校聋生语文课程实施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5):127-128.

[5]刘琴,王振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学业评价的设计[J].现代特殊教育,2020(18):35-40.

[6]石志霞,邢淑朋,李岩.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聋生文言文精读策略:以《曹刿论战》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99-200.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