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再设计研究

2022-11-08席鸿罗茜茜薛童王雨秋杨依璇

设计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再设计关中地区文创产品

席鸿 罗茜茜 薛童 王雨秋 杨依璇

关键词:关中地区 传统建筑装饰纹样 再设计 转译 文创产品

引言

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纹镂”。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纵观由古至今的建筑装饰,从石器时代的简洁样式到封建晚期的繁复样式,装饰纹样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纹样装饰除了能够通过形制区分社会等级制度,同时也可满足人们的爱美之心,这足以可见装饰纹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陕西关中韩城地区传统建筑受早期建筑遗存的影响,其建筑风格更是具有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尤其是传统村落民居中极为考究的建筑装饰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1],纹样所选取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上多采用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形象,为达到饱满丰富的视觉效果,这些元素通常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就建筑本身而言,装饰纹样无论是对建筑的彰显还是对传统文化的隐喻,无一不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当下该地区对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更多还仅停留于研究阶段,未能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被合理有效的应用,这样会导致纹样丧失其原有的实用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再设计研究十分迫切。本文结合“再设计”理论建构,以韩城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纹样为对象,总结其再设计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实践应用,让其能夠在文创产业发展的当下得到进一步传承。希望本文的创作思路对建筑装饰纹样的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韩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韩城隶属于陕西省关中地区,韩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也极具代表性。无论是传统民居还是公共建筑,其传统建筑主要为陕西地区明清保留下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门额:门额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独特而重要的存在,韩城地区传统民居门额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门楣上方凹入牌匾,另一类是门簪上搁置牌匾。门额上的题字(图1a),更是融合了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其内容多有关忠义廉孝,体现了一个家族的文化与情感。

(二)门窗纹样:当地门窗装饰多以木雕为主,雕刻精美细致,其纹样多以花草重复或具有寓意的瑞兽而构成,采用透雕和浮雕的雕刻手法。如图1b所示,左为花草装饰的门扇纹样,这种样式在韩城地区十分常见;右图则采用浮雕的形式,以龙首作为主体,四周辅以卷纹作陪,形成精致的雕刻纹样。

(三)影壁浮雕:影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2],它除了能够遮蔽视线,通常还可以起到烘托住宅气势的作用。一般为独立于房屋之外的一段墙体,位于建筑的门外或门内。图1c所示为素壁照墙。其雕刻纹样所选题材多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形象以及根据人们想象所产生的瑞兽、神灵形象为主[3],将关中地区文化的审美传统和艺术、智慧创造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四)细部雕刻:除以上纹饰,韩城传统建筑的纹样装饰还有脊饰、墀头、门口的抱鼓石等(图1d),上面雕饰的都是带有吉祥象征意义的纹样[4]。

二、韩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分析

(一)纹样装饰部位:纹样装饰即纹样在不影响、不破坏建筑物本身时在建筑构件的表皮附着或体块上进行装饰艺术加工。而纹样装饰部位的选择一般在柱础、门楼、屋脊、额枋 等部位。

(二)纹样类别:纹样是思想文化在建筑上一种形的体现。其纹样类别可通过“形”的不同,归纳为以下几种:植物花草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几何符号纹样以及文字等吉祥纹样。例如植物花草纹样梅、兰、竹、菊等,瑞兽纹样多为龙、凤、麒麟、蝙蝠等,几何纹有云纹、卷草纹,还有一些纹样通过简单的符号或者几何形状的各种不同组合而组合而成。

(三)纹样装饰手法:纹样装饰一般遵循美的设计法则,通过平移、重复、对称等手法,体现一种均衡序列之美。植物花草纹一般表现在垂帘、斗拱、挂落等,多以中线为对称轴,通过重复手法,体现一种序列感,来表现整体纹路样式,给人以庄重大方之感。瑞兽纹样居中,云花草等元素则在龙兽等瑞兽珍禽四周进行丰富,体现完整的画面感。一般纹样的选择注重“形”和“意”的结合,都极具象征意味,是对其赋予美好的象征愿望。

三、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再设计”研究

(一)“再设计”的理论构建概述

“再设计”—词是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在一个跨文化创新与推广活动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好的产品一定要有文化审美,好的产品也需要向消费者表达这种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一些要素通过设计语言进行表达就会有无穷的张力”。简单来说,再次设计(RE-DESIGN)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5]。

再设计是以创新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图案设计的规律和模式,不是要求我们用所能理解到的新的技术手段取代传统“旧”的,而是“旧”的要容纳“新”的,是对已知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当作未知的全新的领域将再度创作[6]。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积累丰厚,传统装饰纹样品类繁复多样,只有将当地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点,才能够最终形成丰富的创造力。

(二)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再设计”原则

原研哉先生的再设计理念是基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再设计所提出。对绝大多数人们来说,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与日常生活极少有交叉点,因此在将装饰纹样用于生活用品设计时,除了需要考虑产品的美观性,更要考虑使用者对其使用对象中所包含的基于传统建筑装饰设计出的新纹样所产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文化转译,要做到传神达意,让所涉及产品与装饰纹样尽己所能的相互融合,相互成就,让使用者能够从纹样与产品中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底蕴与地方特色。因此对传统纹样进行产品再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文化延续性原则: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体现着古人生活的智慧、信念以及价值观,是当地文化特色的独特象征,孕育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当地人心中以形成根深蒂固的情感链接。因此,在其再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文化的延续性,挖掘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利用传统纹样所包含的特有文化内涵与新时代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向大众传达出产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消费者与产品产生情感共鸣。

2.审美普适性原则: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多样,传统纹样规律、饱满的风格或许无法满足更广泛的人群审美需求,因此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保留传统纹样韵味,同时也需要创新出更多风格的纹样及产品。总体来说,结合传统纹样原始设计中的美学规律以及新时代普遍的审美特点比较容易唤醒大众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要考虑到新时代大众所表现出来的抽象性,简约化的审美倾向。

3.情感交互性原则:在基于传统纹样的文创产品设计中,需要通过转译、抽象等方式,同时结合设计者的体验,联想与想象,创造出更易被接受并且能够产生情感反馈的一系列产品。情感交互不仅包含设计者的主观情感表达,还需要结合消费者内心的精神需求,有意识地通过产品激发消费者的情感。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挖掘产品与大众情感需求的契合点,传达产品独特的气质及文化底蕴。

(三)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再设计”方法探析

结合“再设计”理论及原则,笔者从“文化要素提取与演绎构建——典型形态转绎与组合——传播媒介选取——生活气息与情感连接的赋予”几个层面探讨再设计的具体方法。

1.文化要素的提取与演绎建构:在设计之初需要对当地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并进行系统整合。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对纹样符号存在的隐藏意义进行解读,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再用现代的手法将其进行演绎,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新纹样。在进行纹样设计时,需要从纹样元素的形与色这两方面进行提取、转换,在结合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文化、行为等因素,将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到作品中。

2.典型形态的转译与组合:除了简单的对传统建筑裝饰纹样的提取,在纹样总体形态上也需要进行创新,转译手法是最常用的。在艺术设计学中,转译可以理解为以某种初始的传统纹样为模板,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将原始纹样作为遗传性特征结合成新纹样的过程[7]。其中形状文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它是一种以规律性运算为主的形状设计方法,通过平移、旋转、镜像等规律产生新纹样集合的过程[8]。建筑装饰纹样的形态构成,遵循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结合传统的形式美规律进行形状文法转译,既能形成多样的创新图样,也遵循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

在传统建筑装饰纹样转译过程中,初始纹样则为提取出的传统建筑纹样元素,如图2所示,展示了初始纹样是如何通过规则转译出具有其原有特质的新纹样。传统建筑装饰传统建筑纹样多为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形式,因此我们在设计转译过程中,需要谨记重复、对称等形式美规律,由此可更好地凸显出产品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建筑纹样之美。在转译纹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各种不同的美学法则组合成多样的图案,同时加入其他抽象或具象元素,从而形成新的纹样。

3.传播媒介选取:建筑装饰纹样一定是“适合”纹样,“适合”即是指让纹样形象“屈就”在某种几何形体中,因此在对建筑装饰纹样进行再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合的几何形体。因此,除了考虑到转译出的纹样本身,还要充分考虑到纹样附着载体的表达。在纹样表达时,附着的载体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局限性,但由于建筑装饰纹样因所处建筑部位不同,而存在着多样的造型特点,基于此也提高了创新纹样所想表达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纹样应用于文创产品时,应尽量与建筑装饰部位的约束保持一致,为不同的纹样设计出其合适的产品。同时也可通过隐喻的方式展现出原装饰纹样所处部位的功能,结构等,让所得新产品中的建筑文化得到最大化体现。

4.纹样产品生活气息与情感连接的赋予:基于以上几点所产生的文创产品,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生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需要牢记这一点,赋予产品一定的生活气息。除了生活气息,注入情感也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可以结合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或当地有趣的民间传说,在表现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赋予产品更加生动形象的意义,建立情感的链接,通过人们的联想,与传统建筑进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发扬中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

四、韩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再设计实践及启示

(一)韩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再设计实践

在设计之初,结合韩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特色,以一件或一组具有特色的建筑纹样为载体,经过提取与整合,得到某种特定的元素符号,同时符合“传统之美”与“时代之美”的普适性审美原则进行设计转译,从而产生普通纹样无法展现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传统装饰纹样,再结合一些人文故事或生活习惯附着到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去。这样得到的基于传统装饰纹样创作出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一件纪念品,更是当地特色文化、人文精神的载体。

1.纹样的直接提取:表1所示为部分具有代表性纹样直接提取。通过传统的测绘手法,对韩城地区传统祠堂及民居建筑的特色装饰纹样进行提取,并结合纹样的文化内涵进行适当的简化演绎。

2.运用转译组合及传播媒介抽象进行再设计:参考韩城建筑装饰纹样的原始创作手法,遵循形式美原则以及设计学基础,对衍生出来的众多纹样采用对称、旋转、重复等方式进行转译,得到各具特色的纹样图案。同时结合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所属部位抽象几何形及依托载体的特色,对传统纹样进行提炼重塑。色彩是人视觉的一项重要特性,往往对一个环境或建筑的第一印象会通过色彩传达,色彩除了在视觉感染方面又强烈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文化风貌的载体,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感情。因此,对提取韩城传统建筑中的色彩进行提取,运用到已有的纹样中,从而生成最终创新性的纹样设计方案,如表2和图3所示。

3.生活与情感导向下的新纹样应用:将带有韩城传统建筑纹样特性的新纹样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生活习惯与需求,将其运用于文创产品中。例如水杯、台历、领带、桌布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图4),赋予纹样产品生活气息与情感连接。由此可得到既具有当代产品特色又不乏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有利于对传统建筑美学的传播与发扬,同时也引起了更多的人对传统建筑纹样现代应用的关注。

(二)“再设计”启示

在对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所转译出的新纹样进行实际的文创产品设计时,其重点在于对传统纹样的表现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体现,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创新性的思考。基于以上考虑,在对基于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下的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多于日常文创产品。由此,总结以下几点关于传统纹样再设计的启示:

1.体现传统纹样的意象化内涵:通过转译与再设计得出的新纹样在运用时应注重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实现受众与所得产品达成共鸣。因此需要对所得纹样进行意象表现,通过意象化,来传达出纹样及产品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2.注重传统纹样的场景化表达:在对传统建筑装饰纹样进行提取应用时,除了赋予其平面应有的视觉美观感,还可以对纹样进行场景化表达,对于各种纹样图案赋予一种序列,通过有机的排列组合,营造一种富有含义的场景氛围,同时结合设计者的想象,创造出更加具有场景氛围感的作品,使纹样的应用更加立体化,从而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文化风貌及思想情感。

3.巧妙结合现代元素与手法:将传统纹样元素融入产品时,基于传统形式美原则的同时,也应融入一定的现代设计手法与现代时尚元素。新元素与新手法的融入,能够唤醒传统纹样的活力,有助于传统装饰纹样在当代审美下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一种“古为今用不复古”的艺术效果,也能够实现纹样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从而能够达到传承中国传统纹样,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论

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是中华民族先人们的智慧结晶,也是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展示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与独特的民族风格,同时还能够展现出具有地域性的审美意识。韩城传统建筑装饰通过变化多样、纹理精致的雕饰纹样造型,赋予砖、石、木等常见材质以浓郁的艺术气质,疏密相间、离合互应的布局造就了其饱满繁复的构成特点。通过对传统建筑纹样的再设计研究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带动传统文化的活化与应用,为生活提升美感的同时也使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传承发展路径更加广泛,并赋予其时代性。

猜你喜欢

再设计关中地区文创产品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老字号,新活力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