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级院系发展型资助育人运行机制探究

2022-11-08周艳红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困难

周艳红

(湖南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二级院系是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落细落实的主体单位,本研究从“三全育人”理念入手,研究高校二级院系发展型资助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发挥资助育人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提升资助育人整体效果,还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资助育人大格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所以,本研究主要结合资助工作实践经验,积极探索二级学院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施策略,以期构建“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工作运行机制。

一、“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资助工作的内容解析

“三全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德育理念,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统称,被广泛运用至管理教育、服务等不同领域,不同的领域对“三全育人”的理解和具体工作部署各有侧重,赋予其丰富且深刻的意义,促进其内涵不断纵深不断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坚持全员育人,可做到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统一。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资助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全员育人要求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是育人者,树立人人育人的意识,将自己的教育资源整合,促进育人合力的形成;全过程育人强调的高校资助工作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阶段和大学生全发展过程;全方面育人侧重于充分挖掘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培养大学生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大学生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二级院系发展型资助的内容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远不是提供经济支持那么简单、粗放,而应顺应形势变化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分类、分层次对他们实施教育,促进其健康长远发展,成为社会的“造血”者。这就是保障型资助转变和发展的高级产物——发展型资助,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高校二级学院在推进发展型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信息比对、数据分析等方式,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的类型及等级,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精神、成长需求等,对接学生的各方诉求,有针对性地采取育人举措,达到精准施策、精准育人的效果。

发展型资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而是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生活进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进行多方位的动态评估,特别是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己对受资助以来个人成长的满意度和反馈作为衡量发展型资助育人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二级院系通过这些运作,促使发展型资助运行机制正常运转,并逐渐完善,促进“扶困”与“扶智”和“扶困”与“扶志”有机融合,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跨越转变,才能持续提升受助学生的幸福感、自尊感和自信感,将来“助人”并回报社会。

三、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级院系发展型资助育人运行机制的意义

(一)以“三全育人”为导向促进教育资源全面整合,解决育人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要凸显育人成效,“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资助工作拓展了思维,为解决好“为谁育人”“怎样育人”和“育什么人”提供了理论支撑。

1.解决“谁来育人”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育人主体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具体包括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等,形成人人育人、人人都是育人者的工作统一体新常态,应体现为育人主体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整合教育资源,开展育人工作。比如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学院科学管理、依法治院和依规履职,从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资助措施,保障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实现管理育人。辅导员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育人。专任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原则,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握大学时光,珍惜课堂45 分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专业本领,要加强课程思政,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融入专业教育,实现课程育人。教辅人员则从日常教学管理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解决学生学籍管理、教学活动、上课出勤等实际问题的服务与“育人”理念相结合,突出服务育人,提升“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这就解决了育人主体——“谁来育人”的问题。

2.解决“怎样育人”的问题

高校应以全程育人对二级院系资助育人工作推进过程进行规定,来保证资助工作的开展贯穿大学期间的每个阶段和学生成长发展过程。资助工作的开展要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和生涯定向为遵循,针对不同学年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握资助育人关键点,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围绕个人发展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情绪和创新的精神健全人格品质、培养专业素养和提升综合能力,以点带面促进育人成效的发挥。

3.解决“育什么人”的问题

“三全育人”资助育人中“全方位育人”则是依托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学业拓展平台和社会实践育人平台,除了要求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本领过硬和学以致用实践能力强以外,重点培养被资助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情感认同,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团结友爱的正确价值观,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高尚人生观。

(二)以发展为主线推进可持续教育培养全面实施,实现学生全面成才

高校二级院系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以发展型资助主线,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陈希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强调,要强化对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推动学校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高校二级院系资助工作中“全方位育人”,要通过物质帮扶、学业规划、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等多种方式,帮助被资助学生克服困难,并致力于夯实专业知识、精炼专业技术、提高专业能力和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级学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全面实施大学生可持续教育培养,促进学生长效性发展,必须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重点,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导,将初心使命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具有显性功能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促进资助育人隐性功能的发挥,着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力更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和奋发图强的意识,实现心理脱贫、思想脱贫和精神脱贫,消除代际贫困。可见,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能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能解决学生经济实际困难,还能解决学生精神上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双赢。

四、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级学院发展型资助育人运行机制的策略

(一)夯实精准资助基础,精准认定资助对象

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资助对象要精准,前期必须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宣传、讲解,形成人人知晓的资助氛围,以便学生及时向所在学院递交材料,进行申请。这是及时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前提条件,是高校二级学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高校将国家和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条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不仅要认真仔细查阅学生提供的材料和开展民主评议,还可以采取家访、个别谈话、信函索证、量化评估等方式进行核实,并且借助大数据分析开展认定,形成“提前告知—学生申请—学院认定审核—学校批准—结果公示—申请复核—建档备案”认定程序,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资助等级精准。夯实精准资助基础,必须注重突发性事件对学生家庭经济的影响,坚持“精准资助、动态管理”的资助原则,采取受助学生抽样家访、学生座谈、调查校园卡消费等方法及时掌握困难学生经济状况,以便实现每学期进行一次资助对象的调整,确保动态化管理的识别精准。

(二)创新育人载体,构建德育引领体系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不只是实施简单的经济帮扶,更应该创新育人载体,搭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有效平台。学校可以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勤工助学岗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活动,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实现文化育人。各二级学院则结合专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拓展学习思维的学习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增长学识见识,提高学习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对因家庭经济困难呈现自卑和自尊心理矛盾特点的学生,学校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因困施策”的工作原则,对这部分同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辅导,引导他们从内心接受接受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现实,正确评估自己,树立“人穷志且坚”的意识。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实施单位是他们所在的二级学院,因此,所在学院应该在取得学校大学生成长中心的专业支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构建信息识别、个案掌握、实践活动、朋辈辅导、咨询服务、评估干预、平台保障“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可创建“互联网+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开展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团队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帮扶工作;将资助育人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以及心理育人相结合,创新育人载体,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突出育人效果,实施动态评估管理

高校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促使受助学生践行“受助思源、获奖思进、立志成才、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资助育人理念,激发他们感恩回报意识、责任使命意识和奉献担当意识。要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二级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重视两个过程,还要进行教育引导的侧重方向: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发展过程,此过程的教育引导重点在于推行学习成绩、生活作风、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群众基础、心理素质等综合评级制度,让他们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引导、管理服务和帮助关怀下,能端正态度、融入集体、积极进取、勤于学习和立志成才,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综合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做到自尊和自信、自立和自强。二是学生的毕业期就业。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学生学有所成,投身社会建设,实现自我价值。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生高质量就业,既是高校资助育人效果的体现,也是高校落实国家资助以及实施校内资助的主要依据。在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 教育创新大会”上,陈希原表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可以有效改变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确保被资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必须实施优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充分调研他们的就业倾向,分析他们的就业心理,了解他们的就业基础条件,掌握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人职匹配,进而实现奉献自我和回报社会的价值。

(四)完善发展型资助制度,提供支撑保障机制

高校开展资助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被资助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资助育人体系,建立规章制度,为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提升资助育人成效。湖南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主要生源为农村,通过近三年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被精准识别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23%~26%。为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要求,学校相继制定并出台了《湖南工学院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湖南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暂行办法》《湖南工学院大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湖南工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全局性的大资助育人格局,把发展性资助工作与被资助学生的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化”,对原有的制度和办法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的目标,确保高校的发展性资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和发展性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展开。

五、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重点落在二级学院,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二级学院应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融入“三全育人”理念,把握和遵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构建大格局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纳入“人才强国”战略发展体系中,努力提升二级学院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精准性、全面性和效能性,使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发挥多元化、系统化、综合化的功能和作用,助力高校资助育人整体性效果的提升,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资助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