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评”在球类战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05钱俊威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接球战术技能

文/钱俊威

战术是将个人技术与团队配合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攻防策略的一种组织形式。战术自身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使得教学中易出现教学理念有误区、战术意识缺乏、练习步骤不完善等诸多问题。2020年12月12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路与方式,为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从精准的“学”、高效的“练”、有目标的“赛”、高质量的“评”四个方面探讨“学、练、赛、评”体育课堂教学一体化在球类战术教学中的实施,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参考。

一、精准的“学”:以问导学,培养运动认知能力

比赛场上的形式复杂多变,战术配合不仅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过硬、技术全面,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观察和分析场上形式,找准防守漏洞,并快速做出决策,采用最恰当的战术来突破防守。因此,战术教学不是简单串联“传、跑、接”等技术,更应该突出感知和形象思维的教学,通过精准且深度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战术知识的本质和结构,提高不同体育情境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一)采用现代化设备直观“学”

战术具有灵活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常规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板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让学生直观“学”。例如,在讲解时可以将战术配合的概念、方法和要点以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建立起整体战术表象,形成完整战术概念。又如,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录制练习时的站位、技术运用、战术执行等细节,在纠错时进行直观的讲解和分析,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二)设置情境引导“学”

学生的思维由问题激发,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去分析、去讨论、去学练、去总结,真正地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赛场情境图,通过“该战术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切入,应该怎么切入”“如何才能做到人到球到”“如何观察不同方向的来球”“战术发起者和配合者各自需要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情境关键要素进行判断和把握,使学生面对不同情境能够及时判断差异,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又如可以通过“该战术包含哪些学过的技术,技术重点是什么”“执行该战术时还可以和哪些战术配合”等问题让学生在众多技能知识间进行联系,并尝试将已有的技能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提高战术思维的灵活性。

(三)绘制思维导图深度“学”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思维导图(图1),从而打破浅层化体育教学的桎梏,通过沉浸性和层进性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挖掘各种技术和练习之间的关系,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以往的体育经验参与战术知识的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的迁移,快速进入知识的建构与技能的生成,提高战术学习的效率。

二、高效的“练”:以趣促练,培养战术实践能力

战术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移动、接球等技术突破防守的方法,它的技术组成虽不复杂,但要在频繁的身体接触和激烈的对抗下完成,并衔接其他技术,存在较高难度。因此,作为“学”的延伸,不仅要让学生“会传、会跑、会接”,更要能在高速移动和激烈对抗中“传得准、接得稳”,提高战术实践能力。

图1 传切战术思维导图

图2 多种练习组织队形图

(一)简化战术循序“练”

传切战术可以分为传接球技术和切入技术,其中传接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切入技术是能否突破防守的关键,技术构成虽然简单,但要做到流畅配合仍有较大难度,因此要把战术简单化,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保证成功率和流畅度。例如,四角传球是传切教学普遍采用的练习方法,但是该练习组织复杂,学生很难理解自己的跑动路线和传接球对象,因此可以采用两人原地多种形式的传接球、四人跑动中的传接球、六人跑动中的传接球等练习为四角传球练习作铺垫(图2)。一方面,多样的形式、变化可以保持练习的新鲜感,提高学生学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循序渐进的练习可以提高技术与配合的流畅性,为传切战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整防守对抗“练”

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该类项目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在强干扰下正常运用技战术往往成为队伍制胜的关键,所以训练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例如,无球练习时,可以采用虚晃摆脱、顶推抗阻、单脚支撑合理冲撞等练习来提高抗干扰能力。有球练习时,可以通过改变防守的面积、方法、人数等方式来调整防守强度,让学生在由弱到强的防守下进行战术演练,既能保证练习的对抗性,也能保证战术的成功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练习前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对抗双方的能力相对均衡,这样才能促使双方尽最大努力去战胜对方。

(三)形式多样变化“练”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向项群运动的灵魂是“变”,场上的进攻节奏与方向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如何成功把握场上的“变”是取得比赛主动权和获胜的关键,因此在练习中也要求“变”。一是“节奏”要变,可以采用音乐或哨声的快慢节奏变化来控制传接球和跑动的速度变化,让学生学会通过突然改变进攻节奏来突破防守;二是“站位”要变,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跑动换位中学会找准时机进行突破;三是“攻防”要变,可以设置规则让进攻方和防守方随时变换身份,为实战做好准备。如可以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站位、不同防守压力等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战术应变情况,以此来提高进攻的节奏感、灵活性以及战术意识。

三、有目标的“赛”:学以致用,培养终身参与技能

战术教学要遵循“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通过开展教学比赛来达成学用一致化,它既可以检验“学”与“练”的成果,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培育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不仅要“常赛”,更要让学生体验到比赛的乐趣,激发参与比赛的热情,让学生从课中赛到课后,从校内赛到校外,真正掌握一项能终身参与的运动项目。

(一)巧设游戏快乐“赛”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战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建立持久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技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设计传切战术课时可以围绕游戏“老鹰抓小鸡”来展开,在热身部分可以让两名学生一组进行比赛,让“老鹰”(学生A)在游戏中学会摆脱“母鸡”(学生B)的防守抓到“小鸡”(地上的球);在基本部分可以组织四名学生一组进行比赛,让“母鸡”们(学生A、学生C)在游戏中学会利用战术配合来突破“老鹰”(学生B、学生D)的围捕,把“小鸡”(球)护送回家(球门)。

(二)渗透规则真实“赛”

比赛规则是为了进行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的规范和准则,它可以大大提高运动的规范性与趣味性。在比赛中,要注重渗透比赛规则,创设公平、公正、真实的比赛环境,约束并保护参与者。如在《三门球:传切战术》一课中,可以根据所教项目的特征和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6人为一组开展一定规则下的小型三门球比赛,其中一队可作为进攻方向其余两队的防守区域发起进攻,深度体验真实的比赛中“攻二防二”的特点。如果学生的技战术能力和身体素质达不到规则的要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或简化规则。例如,可以限制防守方的防守方式,适当放宽进攻方的违例条件等。

(三)合理分组均衡“赛”

组织教学比赛,关键是要使比赛双方能赛得起来、赛得激烈,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就会造成优势的一方骄傲自满,劣势的一方失去对抗的信心。因此,比赛要合理组织,确保比赛在相对均衡的环境下开展,促使双方斗技、斗智、斗勇,达到比赛的目的。如可以按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组,既能让学困生“吃得下”,又能让学优生“吃得饱”;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友伴分组,提高队伍团结度。假如比赛中出现了“一边倒”,教师应立即采取措施促使双方积极地对抗起来,如调整对战人数、教师加入弱队比赛等。

四、高质量的“评”:以评促练,培养高阶体育能力

“评”主要是评价体育学习效果,是“学、练、赛”各环节不断优化和改进的“风向标”。根据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能力是否有本质的提高,而且要聚焦学生是否形成有效的健康行为,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高尚的体育品德。因此,在“学、练、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做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利用“评价”的诊断、监督、激励、促进等功能,为后续“学、练、赛”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持续激励贯穿“评”

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的不足,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能力发展。如学生“学”后,教师可以对战术的构成和要点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画出不同形式下的传切路线,也可以组织小组交流如何更好地执行技战术,随后教师对反馈的信息及时点评并调整学练策略。如在“练”中,教师可以挑选学优生进行示范和评价,随后由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和指导。教师则继续寻找学优生,以点带面,通过不断的优生评价、组员自评、教师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练”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在自身努力下获得成功体验,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进一步加大学习投入。如在“赛”后,教师可使用组内总结评价、组间交流经验等方式评价“赛”的成功与失败,为下一阶段的“学、练、赛”做好铺垫。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只关注学习结果,更应该结合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来全面评价,且评价内容应具备有效性、具体性和激励性,从而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练、赛”。

此外,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终身体育,也就是不仅要学会技能,更要在比赛中、生活中灵活运用技能。要能让学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传切战术往往需要多个课时,因此过程性评价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计划制定持续、递进的评价过程。例如,可以把传切战术分成基本学会传切、在弱防守下熟练运用传切、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传切等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模块,每个模块要串联起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进行全面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积极引导主动“评”

在以往教学评价中,通常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审视与被选拔中,被动的评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消极、逃避等逆反心理和行为,使反馈的学情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将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创设友好和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评和互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我是学习的主体”“我是运动的主体”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我/他做得好不好”“应该怎么做才好”等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深度处理知识,追求知识学习在认知方式、情感体验、思想境界、处事方式等维度上发生实质性变化,发展学生高阶体育能力。另外,不同的学生在运动兴趣、学习能力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个人的努力程度和提高幅度来评价学习效果。

(三)创新方式多元“评”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活课堂,还能够帮助学生诊断学习效果,及时改善学练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因此,课中除了“做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学习态度认真不认真”等语言评价之外,还可以通过比赛、展示、量表、问卷调查、模拟考核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如可以用“固定时间内(1分钟)比谁连续传接次数多”“固定次数(成功跑接10次)比谁用时少”等游戏化的方式来评价传接球的质量;又如,可以用小组间交叉比赛的方式来评价传切在实战中的运用;再如,课后可以以量表的形式(表1),通过对学练、参与、情意三方面的评价,把体育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把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的评价有机结合)落到实处。通过多元的评价一方面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达成课堂目标,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表1 传切战术学生评价量表

综上所述,“学、练、赛”三者相互联系,依次呈现,“学”是“练”的基础,“练”是“赛”的保证;同时三者有结果导向关系,“赛”是“练”的检验,“练”是“学”的延伸;而“评”发生在“学、练、赛”的全过程,可以通过“评”来优化“学、练、赛”。螺旋式循环推进精准的“学”、高效的“练”、有目标的“赛”、高质量的“评”,有效构建深层化的学习环境、反思型的互动课堂、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战术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传接球战术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拼技能,享丰收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