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2020-04-01吴亚香
吴亚香
在本届交流展示活动中,河南省洛阳市选送了一节水平四(八年级)《足球: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执教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通了“学、练、赛、评”4个教学维度之间的“隔膜”,是“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在此,笔者结合该课例谈谈对“学、练、赛、评”的思考,以期引发大家的共鸣。
一、“学”:以问题导学,从学会到会学
学:学知识、文化、方法。一些体育课堂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主要是被动式的学习,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要学练形式。学生对课程性质、项目特征等理解不够,多数学习都停留在浅表层面,教师的讲解浅尝辄止,学生缺少深度思维,没有进入深度学习,课中常见的是“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其次要带着这两个问题,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其与学习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最后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问要问得有目的、有技巧、有思维空间,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迁移拓展至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达成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如,《足球: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一课中,执教教师在课开始时的设问1:“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足球,成为赛场上的足球明星,为班级、为学校、将来为国争光?”“今天学习左晃右拨、右晃左拨,摆脱防守队员射门及体能的练习,将为你们成就足球梦想奠定基础。”课的导入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却基本回答了本课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设问2:“摆脱防守队员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摆脱防守?”教师答:“距防守队员1.5m~2m的距离时开始做左晃右拨或右晃左拨;要做到虚晃动作逼真、时机准确、节奏清晰、衔接流畅。”明确了这个问题,学生不仅在踢足球时可用,在其他球类运动中,需摆脱防守时也适用。
二、“练”:探究练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
练:练体能和技能。体育课中学生技能、体能的获得是以参与练习为前提的,练习的效果与学生的情绪、兴趣直接关联,如果学生能在练习前明白为什么练、怎么练,明确练的价值及练的方法、练后能用的时机,学生就能自主地参与练习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再次练习的意愿,使运动的快乐能持久地保持。为此,特别强调练习前,要认真设计练的内容、练的难度梯度、练的方式方法、练的时间把握、练的情境设置(场景布置、场地器材)、练的结果预期等,以实现练得有趣味、有层次、有节奏、有负荷、有教育意义。《足球: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一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学生乐学奠定了基础。首先,在课的流程上,教师设计了多个能力升级的小台阶,前一个台阶是后一个台阶的基础。如,“1.教师完整动作示范讲解 →2.技术学练(无球模仿练习→踢固定球练习→在运球中练习→摆脱防守队员的练习)→3.游戏:抢断球→4.有防守的运球射门(摆脱1名防守队员射门练习→拓展:尝试摆脱2名防守队员射门→优秀学生展示)→5.教学比赛(8个组、8个球门)→6.体能练习→放松、小结”。整个教学设计在练习内容的难度设计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组合练习中体现出结构化教学。其次,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主动把自己从“操控员”(一切都在教师的统一指挥和规定中发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努力营造“乐学”的氛围。如,不断变化练习的形式,有单人、双人、四人、六人等;進行“狼羊大变身”“守护足球(抢断球)”等游戏的不时渗透,其实“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这个主教材本身就蕴藏了斗智斗勇的游戏元素,再加上两人间的、小组间的竞赛,使课中充满了乐趣,让“乐学”真正发生。最后,辅助教具的一物多用也为乐学助力,如运用8个球门、8个挡板(既作为动作图示说明,又保证比赛时球不乱飞),加上有效接触球的时间[一节40min的课,学生练球(球在脚下)时间近30min)],课中学生的运动密度达到了70%、平均心率为159次/分,有效地达成了课的技能及体能目标。
三、“赛”:创设真实的情境,从会做到会用
赛:用学练所得(知识、技战术)智慧地处理复杂情境中的问题。现行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为此,怎么赛、让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比赛,值得大家关注。当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内容划分方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单一化、碎片化、机械化,形成了能适应单个技术的技评考试,但不能在比赛中加以灵活运用的“僵化”技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平时有一些学习是“假学习”,缺少在真实的情境(如比赛等)中学习的机会。真实情境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深入分析,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所在,领悟教材的健身育人价值,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会(如会做一个单个技术),而是要追求学生全面的会(会说、会做、会用、会拓展等)。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领会运动文化的实质,创设真实的情境、组织真实的比赛,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伪合作、伪探究、伪对抗、伪评价”要及时纠正,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说真话、真对抗、真比赛,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原生态的学习,让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产生真实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达到最真实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能力。如,《足球: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一课中,学习内容虽为“踢固定球练习”,但学生不是站在原地,而是从原地快频练习中上步踢固定球。同时,学习迅速从踢固定球进入到在运球过程做动作练习、有防守下的“左晃右拨或右晃左拨”练习、教学比赛,此过程让学生明白赛场上的所有都是在运动中进行的道理。学生从个人模仿到不断增加防守难度(如,固定垫子、活动的垫子、同伴的防守等)多人配合的组合运球过人练习、体能练习等,最终进入实战(教学比赛6min)。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面对场上的情况,瞬间作出判断(如比赛中,射门的时机稍纵即逝,不可能让你把球停稳了再调整角度射门),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遵守规则、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赛中生长、学生技能在赛中升级,即从会做到会用。
四、评:创设评的氛围,从会做到会评
评:对学的过程与结果、练的过程与结果、赛的过程与结果及贯穿全课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进行多元评价。现行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此,教师在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因为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学、练、赛的过程随时随地发生的,教师要发现好的及时表扬,发现不足及时纠错,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要进行“二次评价”,防止学生之间的评价流于形式、走过场。再其次,评价要准确得体,要评价到点,要进行“真评价”(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都要客观),且評价的方式要简单便捷,评价的内容要简单明了,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简单的内容对学生学练情况作一个真实全面的评价,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一看就知道,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后,评价要与分层教学相结合,要在学生学练的关键时间节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足球:摆脱防守队员后射门》一课中的评价,有两点非常值得提倡:一是“评价到点,动作重点自现”。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多次提到了“摆脱防守的时机(距离对手1.5m~2m的距离)、晃的幅度要大一点、摆脱后要及时射门以防返抢”“时机准确、节奏清晰、衔接流畅等”,这样的评价既纠正了个别学生的错误,又强化了动作要点,在不断的强化中学生对动作要领记忆深刻,知识目标自然达成。二是“评价及时,催生动力”。教师在课中富有激情地不断地说“漂亮、好球、加油、同学们给你的队友加油”等,及时的、正面的、肯定性的评价,有效地催生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此外,笔者建议:在学生游戏结束或学生示范后,教师如果能对游戏过程中的现象、对学生展示的动作给予适当的点评,而不只是说游戏结果或者当作教学环节的过渡会更好。所以,评价是对学的过程与结果、练的过程与结果、赛的过程与结果及贯穿全课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进行多元评价,其中既包括对“学、练、赛、评”各个“节点”的评价,更包含对“学、练、赛、评”结果的评价(将“节点”适时地转换为对整体的评价)。
五、“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建构
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要先建立正确的动作认知;建立了正确的动作认知后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才能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形成了正确的动作技能还要能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运用的效果如何则需要通过适切的评价,通过评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在体育课中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学、练、赛、评”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练、赛、评”让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是单元计划还是课时计划,教师都需要有“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在每一节课中都要体现“学、练、赛、评”4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和自然过渡,让学生学得投入、练得有效、赛得真实、评得到位,根据教材特征,进行真实有效的学练,让学生基本掌握单个动作后就进入完整练习,让学生尽早体验和理解完整练习。创设由简单到复杂的活动或比赛情境,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单,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阶段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及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当比赛对抗过程中出现复杂的情境时,需要学生自己去当场分析并果断决策,从而提高技能学练以后运用的能力。在这4个环节中,可以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不一定非要以独立的结构体现,可在练中学、学中练,赛中练、练中赛,赛中评、评中赛,即,实现课中各节点内与节点间互通互融,以提升师生的评价能力,为下一轮更好地实施“学、练、赛、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