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在基层文化馆的普及与推广探讨
2022-11-05周莉遂宁市大英县文化馆
周莉 遂宁市大英县文化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贫瘠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年间,社会各界不断提出“振兴传统文化”的口号,各地也纷纷兴起了国学热潮,各个商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国潮商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自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够将古典舞尽快向普罗大众普及推广。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如何在基层文化馆开展中国古典舞的普及与推广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典舞普及与推广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包括中国武术、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其在表演过程中注重利用形体艺术表现刚柔并济的东方式美感。在当下中国古典舞又可分为身韵、汉唐舞蹈、敦煌舞蹈、昆舞四大流派,其中身韵是指舞蹈者的身法和舞蹈韵律的合称。汉唐舞蹈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清以来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敦煌舞蹈由高金荣创建,其舞蹈创作是以历史悠久的敦煌文化中的舞蹈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经过了各界人士及专家的挖掘、整理、加工,进而独创出的一种新颖的舞蹈表演形式。昆舞来源于传统剧种昆曲,由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一级编导马家钦教授首创。
中国古典舞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家所长,形成了自身“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特点,而且中国古典舞在表演时,大都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表演时演员所穿的演出服大都古色古香。通过普及和推广中国古典舞,可以加深人们对于中国古典音乐、古典服饰的了解,增强人们的艺术审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古典舞的推广和普及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力量,避免年轻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因为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陷入迷茫。
二、中国古典舞普及与推广工作的现状
(一)舞蹈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为响应国家复兴传统文化的号召,我国各个地区都加强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其中中国古典舞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但中国古典舞作为融合了多项传统文化的表演艺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却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只能够教授舞蹈动作,无法对古典舞的发展及内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中国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审美,所以中国古典舞教学时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进行授课时要能够结合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员理解中国古典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通过授课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配乐所使用的古典乐器,中国古典乐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乐器,有自己独特的乐理知识,在演奏时需要注重意境的营造。还有古典舞所使用的服饰,不同的服饰图案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如灵芝以其形似,喻意“如意”;葫芦结子众多、藤蔓绵长,喻子孙众多、绵延万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圣洁、美好,是君子的象征;竹梅清气袭人、傲雪斗霜,被誉为“双清”等,中国传统服饰注重人、服饰和环境的整体和谐,不仅强调服饰文化与艺术相配合,而且注重人的形体、肤色、面妆等与服装的协调统一。音乐、服饰等作为古典舞的一部分,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传达给学员。
(二)授课形式过于单一
在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地区的古典舞课堂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进行演示,学员进行模仿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学员动作的准确性,但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却感受不到古典舞的魅力,及其蕴含的寓意。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古典舞教师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或许是一名合格的舞者,却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古典舞由于其内涵的深厚,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门槛,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教学科目进行教学。比如在《爱莲说》授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员观察莲花,再讲解舞蹈手势,以此来帮助学员规范化动作,之后再带领学员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加深学员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通过丰富授课方式,可以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加强学员对于古典舞内涵的理解。
(三)民众缺乏学习古典舞的渠道
中国古典舞由于其内涵的丰富,以及写意的表现方式,使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门槛。普通的民众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才能充分的欣赏古典舞。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其成形较晚,汲取了众家所长,相对更加抽象。以围棋和古典舞《敦煌飞天》为例,两者都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围棋早在先秦时期规则就已确定,其文化内涵大都是后人对其精妙变化的解读产生的,也就是说围棋是先有其形后有其意;《敦煌飞天》是后人以敦煌飞天壁画为基础,并结合古人与后人对于飞天的理解后编排出的舞蹈,也就是说古典舞是先有其意后有其形。民众要了解中国古典舞就必须先了解其典故由来、发展历程,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民众对古典舞了解不足。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外来文化的冲击,由于古人与当代人的审美差异,当代人直接去看敦煌飞天壁画可能不知所谓,但是对于日本动漫、好莱坞电影等文化产品就能直接理解,这种文化壁垒也限制了民众对于古典舞的理解。为了加强民众对于古典舞的认知,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在文化馆举办文化展,先给民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民众对于古典舞的兴趣,而且由于古典舞其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在民众学习了解古典舞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中国古典舞普及与推广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优秀的教师是开展古典舞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授古典舞之前要尽可能的了解古典舞的发展历史、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舞者才能对古典舞有更加准确的认知,古典舞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所以其在表演时对其技术层面有不同的要求。在技术层面上,古典舞舞者需要掌握身韵、身法和技巧,其中身韵的修习,又主要在形似、神像、带劲和律准方面下功夫。教师掌握古典舞的技术方面知识后,也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对古典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对古典舞的教授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可以加深教师对于古典舞的认知。以中国古典舞中常见的水袖为例,水袖在韵律上既有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特征,也有“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动作规律。水袖在舞者的指挥下时而像河水般的温婉,时而像剑器般的刚毅。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不仅充分展现出古典舞韵味十足、神形兼备的意境美,也表现出了“裙似飞鸾,袖如回雪”的魅力,把人们引入到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这正是古典舞的魅力所在,只有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知才能够对古典舞的美学意蕴有更深的认识。
(二)丰富授课方式
经过笔者调研发现,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并不能明显提高古典舞的教学效率,也无法让更多的学员参与到古典舞活动中来。针对这种情况,组织方可以丰富授课方式。比如在教授《敦煌飞天》时,可以组织学员观看敦煌飞天壁画的视频,结合视频中壁画的动作、构图、色彩对舞蹈动作、配乐、服饰等进行理解。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舞蹈的形似、神像、律准等技术进行讲解,“形似”顾名思义就是外观要像,如跳《敦煌飞天》时,能把身体做出三道弯;跳《爱莲说》时,能把手势做出荷花微绽状。“神像”就是要根据饰演角色的特点起范儿,跳谁像谁,不能搞批发式操作。比如跳《尤物》、跳《胭脂扣》、跳《扇舞丹青》的神态,就不可能一致,《尤物》中舞者要表现出魅惑与性感,《胭脂扣》中要表现出伤心与失望,《扇舞丹青》中要表现出飘逸与洒脱。为了便于学员掌握舞蹈动作,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舞蹈对学员进行诱导式教学。以《扇舞丹青》教学为例,《扇舞丹青》要求舞者能够通过舞姿表现出舞、乐、书、画的意境,为了增强舞者对于舞姿的把握,可以组织学员赏析书法绘画作品,将舞蹈动作与书法绘画相结合,加深学员对于舞蹈的理解与掌握;同时由于《扇舞丹青》所用音乐为古曲《高山流水》,可以先组织学员多听几遍曲目,将曲目的韵律与舞蹈动作的变化相结合,避免舞姿与韵律的结合出现问题。
今年某卫视《唐宫夜宴》的“出圈”给古典舞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与学员面对面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古典舞的传播。借助信息化技术打破古典舞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实现古典舞的普及与推广。利用视觉技术将虚拟的古典舞投射到实际生活中,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古典舞的文化魅力,可以加快古典舞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将教师从低效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现在教师可以同时与上百甚至上千名学员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这种多人交互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参与进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
通过丰富的授课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员规范化舞蹈动作,理解舞蹈所蕴含的内涵,提高学员对于舞蹈的理解力。舞蹈教学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舞蹈动作录制下来,分享给学员进行学习,这样学员可以在课后对着教学视频对自己的动作进行纠正,充分提高了学员课后的学习效率。
(三)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中国古典舞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是几堂舞蹈课就能够充分讲授的,针对这个特点,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触类旁通,而且中国古典舞本身就吸收了多种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讲座可以加强古典舞学员对古典舞的理解。以古典舞的服饰和配乐为例,部分舞蹈直接以汉服为舞蹈服饰,汉服总体风格偏向于凝重、古朴、典雅,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常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所谓“交领”,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边长、右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这一服饰的诞生,体现的是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从某种程度看,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在音乐方面,古典舞大都采用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古筝最早是作为祭祀用具出现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古人赋予古筝“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的内涵,在后期更是有乐以养德的说法。进入新时期后,外国的蓝调、摇滚等音乐类型的涌入,使得人们大受震撼,在漫长的发展中,当代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传统音乐深厚的韵味,借助古典舞表演,人们可以重新感受到细腻悠长的传统音乐,感受古代先民通过乐器所表达出的深厚细腻的情感。通过古典舞的推广,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回味韵律悠长的传统音乐,同时以传统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古典舞的魅力。借助古典舞,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四)与学校结合开展古典舞文化活动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推广和普及古典舞走进学校是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都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了解到冰山一角。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地保护传统文化,并让下一代人能够继续传承。学校要提倡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在学校推广古典舞就是一种良好的方式,古典舞种类繁多,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推广古典舞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许多学生都喜欢看日本动漫,但是学生三观尚未健全,极易受到其中不良观点的影响。在学校推广古典舞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中,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以古典舞《扇舞丹青》为例,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发现传统书法绘画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律动感。这种点画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抽象性符号,它脱离了具体的事物图景,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动力和生命的力量,中国书法线条依附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这是一种以刚雄清新的生命为美的书法美学观。古典舞表演时所使用的传统服饰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典舞的学习,还可以向学生普及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比如传统服饰都是“右衽”,即左襟盖在右襟之上。这是由于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右衽是汉人的标志,左衽是夷族的特点,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就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左衽” 在古代是给逝者穿的丧服。如今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等地穿汉服的人随处可见,但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穿汉服还是属于小众爱好,究其原因是人们缺乏对于汉服等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学校推广古典舞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推广汉服。汉服凭借其古香古色、潇洒飘逸的特点受到很多在校学生的喜爱,但平时学生缺少深入了解的机会,在学校推广传统文化期间可以鼓励学生穿汉服,在学校组织汉服“T 台秀”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古典舞是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方式,通过对古典舞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五)积极组织群众性古典舞活动提升文化自信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古典舞的学习中来,文化馆可以定期开展舞蹈动作简单、音乐好听的古典舞,对群众进行免费培训,组织本地音乐、曲艺协会开展创作,在文化馆公众号、官网等媒体进行推广;组织古典舞比赛或者古典舞表演。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人们参与到古典舞的学习中来。在学习中人们可以慢慢感受到古典舞的魅力,并且通过古典舞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人们会发现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其实古代智慧的先民就给出了答案。比如对于很多人纠结的追求理想生活还是追求物质生活,孟子在《孟子·告子上》说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很多人都会面对人生的迷茫,庄子在《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经过学习,人们会发现在新时期传统文化并没有逝去,反而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指导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新时代的年轻人必须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以主人翁的姿态认可传统文化,摒弃偏执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古典舞就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优秀代表,古典舞并不代表一味地传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戏曲中提炼了身韵、动律与元素,又结合了西方芭蕾舞基训体系,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而产生的一个舞种。以古典舞《纸扇书生》为例,《纸扇书生》是2018 年才创作出的舞蹈,其通过表演过程中的几次转折,表达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同时通过舞蹈又可以激励当下人们的爱国热情。总之,古典舞之所以古典是因为其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其表现形式是东方式含蓄的表现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由于其独特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使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大力推广和普及中国古典舞,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通过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助于塑造民族性格,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