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立正确歌唱概念的重要性

2022-11-05姚元强刘成英凯里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下巴喉咙气息

姚元强 刘成英 凯里学院

笔者从事高等教育几十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更深刻的感受到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对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还是在社区文化馆或者是业余合唱团体,高师毕业的音乐学生们肩负着重要的传道授业社会责任,所以教会、教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正确演唱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本文拟从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为切入点,对如何学好声乐进行论述研究。

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对于学习声乐或者从事声乐教育的人都是非常重要,它的正确性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教学,都至关重要。它的重要性,好比我们要前往—个目的地,如果方向搞错了,那就南辕北辙,走的越快却离目的地越远。在声乐的学习中,如果声音概念搞错,那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越唱越觉得不舒服,久而久之,对于学习的人,都是一个打击,轻者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重者可能会影响声带伤到嗓子,带来嗓音方面的疾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好等等。

所谓歌唱的概念的形成是指人们在歌唱学习中,对于发声所需的机能、理念、意念、气息等等,在经过长期的练习学习和研究之后,综合产生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通过人们的总结归纳后,上升为理论,这就是初步的歌唱概念。它是人们对声音形态的审美认知,是人们对歌唱方法以及如何发声的理解和体会。人们在发声前,心中都有一个想象中的声音,然后在演唱中按照这样的感觉去进行,然后形成了自己的歌唱概念。但因为声乐的特殊性,每个人对发声的感受不同,听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且每个人的嗓音特点不同,结构不同,理解和感受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总结和概念。有的人在听了某位大师的演唱后,就一味的去模仿,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一、不正确概念是形成的原因

人们的听觉有时会出现偏差,会欺骗自己的耳朵。在学习声乐中,有的人认为气息不够,就大口的吸入气息,把气息存储于肚腹中,然后在歌唱时就用这种气息来发声;有的人为了追求明亮的声音,就一直往前面去发声,然后一味去追求明亮的声音,使得全身都是僵硬,发出的声音干瘪、挤。有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共鸣,把喉咙撑得很大,然后发出空洞的喉音;有的人为了追求头腔共鸣,找寻高位置,然后使劲往眉心上方去钻,将鼻音误认为是头腔共鸣,结果造成了很重的鼻音。有的人为了将气息下沉,就通过口鼻努力地吸入,然后往下压,感觉已经吸入到了腹腔、盆腔,有的人为了稳定,将身体绷得很直,双腿用力往地下插入等等。所有的这些方法,用尽了浑身的解数,但还是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还形成了自认为是较好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概念。当然,在学习声乐中,许多的尝试都是必须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体会到学习声乐的不容易,也才知道能发出美妙的歌声是多么的不容易。才知道学习声乐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只要我们打开哪一块肌肉哪一块骨头,或者打开哪一个通道,打开牙关或者打开了喉咙;把气息往下沉,放松地歌唱等等就能获得美妙的歌声了。其实这些都是很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

二、歌唱概念的正确性

建立歌唱的概念是在经历了许多的练习之后,经过了很多的磨练和思考,经过了科学的发声训练,在实践中慢慢的建立起来的,并形成了一种肌体上的记忆,而且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目前,全世界认为最正确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来源于意大利,它的创始人是卡奇尼,后来又经过许多歌唱家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现在的美声唱法。他们认为,正确的歌唱概念,是整身性的,是很科学和辩证的,它涉及到喉咙和牙关的打开、气息的调控、肌肉的把握、声音的形状、位置、意念等等。

(一)整身性的歌唱概念的建立

要调控好整身性的歌唱,我们的大脑指挥中心就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气息的调整,气息吸入后存于腰肋之间,然后形成一种压强感,这种压强感就调动了横膈膜的积极性,向上形成一股积极的巧力,往头腔上输送。通常我们本能的呼吸和气息,是形成不了这种压强感的。且本能的呼吸所产生的发声高度,也就只能达到口腔或鼻腔处,到达不了头腔。因此,必须用特殊的呼吸,使这种压强感产生作用,发挥效能,才能使声音进入头腔,在头腔里进行加工锻造,然后放射出去。笔者认为,首先考虑和发动的不是气息,而是理念。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引正确的呼吸,因为不是所有的只要存于腰间的呼吸,就能用来唱歌的,不正确的呼吸都是废气,是不能用来发声的,它反而是一种负担。这样的气息吸得越多,气息反而越不够用,存于肚里就会成为负担。正确的呼吸,所需的每一次气息都是经过思考之后吸入的,是能够应用于发声的,这样的气息通过转化为动力或者能量,使之服务于歌唱。很多人在学习中,会把气息吸入后,存于腹部,在应用时,使劲鼓起肚子,利用这种力量来作为发声的动力,这种歌唱的方法所发出的声音,到达不了头腔,得到的共鸣也仅仅是喉咙的共鸣,这就是喉音。这样的整身歌唱,全身都是僵硬的,声带也因为压力过大而疲劳损伤。笔者认为气息必须是朝下,声音朝上,并且,在咽腔处形成一个固定的状态,利用这种固定的状态,来完成所有音区的演唱。在发声时,不能随意改变这种状态,不能因为音乐的起伏或者节奏的变化,而转换成另外的一个状态,那样,声音就会出现脱节,不连贯,演唱者也会感到吃力,高音就会出现问题。

(二)咽喉要道在歌唱中的感觉

歌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咽喉,即所谓的咽喉要道。如果在咽喉处没有把握好,应用的理念不正确,把握不到位,那歌唱出来的声音就会出现挤、卡和压。所以建立咽喉的歌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咽喉打开放松应用是关键。有的人因为害怕喉咙的打开,担心会变成喉音,因此在咽喉处的应用非常小心,不敢碰触,这样反而会引起咽喉的紧张和狭窄,因此去追求避开咽喉的打开,去找寻高位置,找寻头腔共鸣,声音势必会干瘪不圆润,这种声音,唱一般的民歌还可以,但如果放在美声的作品中,听起来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就像用民族的唱法去唱美声作品,而美声作品中需要的音量是非常大的,需要具有穿透力、传得很远,且具有综合的魅力的声音才能演绎。因此打开喉咙歌唱是必然的,是学习歌唱发声中必然要求去做到的,而且许多民歌也要求打开喉咙方能完成。

(三)打开喉咙的方式

打开喉咙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发声通道,通道打开后声音才能浑厚圆润且有力量,上高音也才能更容易。首先让嘴巴和喉咙结合在一起。当打开嘴巴时,感觉嘴巴和喉咙是连在一块的,这样当张开嘴巴的同时,喉咙里也会自然的张开,里面具有凉飕飕的感觉。然后保持住这种状态。不管在歌唱中遇到什么样的音高和节奏的变化,都不要影响到此时喉咙的状态。其次用打哈欠去打开喉咙。很多人在学习声乐时,教师们都说用打哈欠去的方法歌唱,这是对的。那么打哈欠的时候喉部的状态是有变化的,如果掌握不好打哈欠的程度,就没有效果。哈欠打大了,就会使喉部的僵硬,哈欠打小了,也没有效果。笔者认为打哈欠时,必须有与共鸣腔的感觉相连接,如果没有连接共鸣腔的感觉,声音也就是干瘪的,达不到效果,对共鸣腔体的感觉的建立,在喉咙打开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共鸣的感觉建立正确了,声音就会自然、圆润,而且传得很远,此时的喉咙自然也就开到位置了,喉头的稳定也就解决了。在咽喉中咽壁打开和调控,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发声时,声音、气息自然会顺着,或者贴着后咽壁往下灌输,稳定喉头和喉部的状态,运用腰腹的压强进行发声,这样的声音就会坚实而有力,也会自如地运用。喉头的稳定对唱高音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有的人在演唱高音时,去找寻高位置,认为只要找到所谓的高位置,就能把高音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喉咙没有打开好,没有正确的共鸣,就去找寻高位置,然后按照这样所谓的高位置去演唱,高音就会出现挤、卡、苍白无力的声音,声音在中、高声区也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在高音的演唱中,喉咙的打开、共鸣的正确应用是非常关建的。

(四)下巴的打开

要打开下巴,放下下巴是关键。放下和打开下巴是为了更好地演唱。下巴的打开,不是随便往下一放就行的,必须是让下巴的骨头在往下放时,有一种固定的感觉,有了这样的下放,才能腾出鼻咽腔的空间放下巴。这种感觉就与平常说话是不一样的状态,是为了发声而下放,类似于一种打哈欠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平常说话的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唱歌时说不了话,说话时唱不了歌。也就是说歌唱的状态与自然说话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说话时的状态来思考歌唱时的状态,歌唱的状态是做出来的,都是用说话时的状态想出来的,许多初学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用说话时的状态来思考、判断、推理歌唱的状态,因此学习效果一直不太好。自然状态的说话,是不需要放下和打开下巴的。因而,歌唱时放下下巴是有目的的,有方法去做的。当你放下下巴后,感觉说话非常困难,甚至说不了话。我们平常所说的,就像口腔里含了一口水或者是放进一个鸡蛋等等,这样需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对初学者来说非常不适应,甚至认为这样唱不了歌。那是我们应用了说话的感觉状态来判断推理的歌唱状态。但恰恰就是这样的状态,对歌声在发出是非常方便的,声音会流畅,没有障碍。做到了这样的状态,我们的软腭就会自然提高,小舌头也会自然地抬起,歌声就很自然的涌出整个口腔,后腔、鼻咽腔就会连成连成一个腔体,歌声就会通畅无阻、宽厚。声音震动的频率也会以自然的声音贯通在中、低、高各个声区,自然转换,这是打开下巴、喉咙后才能达到的效果。

(五)关于牙关的打开

打开牙关是歌唱中必须进行的,目的就是使声道通畅,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不让声音掉入喉咙,找到高位置,保持稳定的状态,牙关的打开,不需要很用力,也不能过度用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越用力牙关反而越紧,越难以打开,只需要放松肌肉,就能轻松打开。打开牙关最重要的就是抬上颚,当上颚抬高后,口腔就自然打开了,这时需要稳定上颚,使上颚与口腔间形成一个空间,好比有了二楼的感觉。上颚此时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杠杆,或者是一个发音板,声音通过上颚反射进入头腔,此时的声音就会很柔和,不僵硬。有的人会认为这样咬字是不是不方便,或者咬得不清楚,其实不然,我们只要掌握好上颚的整体感,然后,利用牙关后面的肌肉与咽壁间的配合,就能把字吐得很清楚,而且,这样咬字吐字非常轻松,歌声也会更透亮、轻盈。

(六)关于腰腹部的应用

在这里,腰腹部是指腰部和腹部两个部分,人们在通常的学习中,会把腰腹混合在一起应用,在吸入气息时,把气息存于腰腹部,然后进行应用。其实,这样的应用,会很浊、沉重,找不到支点。这种方法的应用,在体内要有非常庞大的支撑,它涉及到各个肌肉,并要一起发力同时应用,这种力量是向外扩张的,势必就会带来喉咙的开大,并紧张。这种方法需要吸入的气息量非常巨大,这样的方法发出的声音,进入不了头腔,演唱起来歌声虽然音量大但传得不远,声音因为缺少了头腔共鸣就不美,而且声音不灵巧,很笨重。这样发出的声音大多是喉咙的共鸣,大多是喉音,但演唱者因为喉咙的共鸣声大,造成一种听觉上的误差,认为这样的声音就是美的象征,现在许多的初学者认为它就是美声唱法了,去进行模仿学习,这是非常错误的。造成这样的发声,其实是因为对腰腹部间的认识不足不到位,把腰腹混为一谈,并合在一起来应用了,不知道怎样去应用腰部和腹部,使它俩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对抗。其实腰部与腹部在发声中,要有一定的对抗,这种对抗是相互作用,往内收缩,感觉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迸发出一种冲击力或者爆发力,这种力量就是发声的动力和源头。

(七)寻找声音的位置

声乐的学习中结合并运用了很多辩证思维的哲学原理,前面所讲的气息的支撑、喉咙的打开、下巴的放松、牙关节的的打开以及腰腹肌的运用都是正确发声前的必备工作,目的为的是声音发出后不挤压、很松弛、有张力、有穿透力、有饱满的质感。可是如何获得这些呢?这就需要演唱着寻找到自己声音的位置,通常来说,歌唱的位置一般在面罩的眉心方向,歌唱时气息在腰腹横膈膜的作用力下很好地拉住声音,有一股向下的作用力,而我们的声音则需要寻找向上的位置以获得更好的头腔共鸣才不至于压喉,从而形成高位置的良好状态,尤其是唱低音时候,讲究低音高唱,这里的高唱并不是指音高,而是指声音的位置要高,否则声音在低音的状态下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头声,只会更加沉闷。高位置就在眉心周围,而要找到高位置,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比如感觉就像闻花香,或者要打喷嚏,然后在眉心处有痒痒的感觉,特别是鼻咽腔会很兴奋,此时我们的颧骨会自然往上打开,在颧骨与下巴之间会形成一个空间,使口腔增大。这虽然有了初浅的一些高位置的感受,但还必须将声音送入送到高位置处,才能体会和感受到高位置的作用。但要将声音送入高位置,就必须利用气息往下的压强感,将声音紧贴鼻咽腔,逐步逐步地将声音往高位置处输送。当声音到达高位置时,声音就会在高位置处进行加工、美化,会感觉发声非常轻松,声音透亮轻盈,演唱起来很自如,身体有积极向上,非常兴奋的感觉,会觉得声音进入了头腔共鸣,自由而轻松的流动,觉得声音就在眉心周围往外输送,有飞出去的感受。在演唱过程中,我们必须源源不断的将声音往高位置上输送,且保证位置不能掉下来,不管作品中需要有强弱的变化或者节奏速度上以及音色上等的变化要求,往高位置上输送的感觉都不能变化。

(八)关于存储与透支

歌唱中的发声其实蕴藏着很多哲学原理,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发声是往外,是一种身体的透支活动,因此在演唱中就使劲的往外冲击和用力,有的人也知道这是不正确的,因此试图通过吸气来攥住身体,此时吸入的气息就会很沉很多,当吸入了很多的气息后,身体反而更沉重,此时再进行发声,就消耗更多的身体资源,这样的发声反而会更透支。笔者认为,在歌唱中的透支和存储的关系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当透支发生时,存储也就同时产生,当然,这需要应用正确的方法方能进行。比如,一口水井,当人们把里面的水往外运出时,而水井里面同时也在输入水,这样水井才不会干枯,永葆有水;发声时也是这样的原理,把声音比作水,当声音还未发出时,就要想好怎样才能进水,怎样才让水渗入进入里面,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即透支与存储的平衡。如何掌握和应用这种平衡,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艰难的,笔者认为在演唱发声时,提前把这种平衡的意念存储于腰部和腹部间,在腰腹间发生了对抗时,有意识的把对抗产生的能量就存储起来,这是存储水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再把发声进行的过程中不要让力量总是往外进行,而是将这种力量经过有意识转化,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一种可以存储的力量。就如油电混合使用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油能转化为电能一样。当然,在演唱中将这种能量进行存储,这是不太容易的。这种透支与存储的平衡,在演唱中可以同时进行,让发声的本身也是一种存储的来源,这样,我们的歌声就会源源不断的往下演唱,不会出现枯竭,也不会出现气息不够用等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概念的形成,是在点点滴滴中感悟出来的,它是经过人们不断在学习中摸索、探讨,在实践中印证、探索,经过无数人的智慧总结出来的,有了正确的歌唱概念,才能正确地指引着学习的方向,才能少走弯路,或者走错了路。没有正确的歌唱概念,人们在学习声乐中,就如在黑暗中前行,在大海航行中失去了方向。可见,建立正确歌唱概念是何等的重要。

猜你喜欢

下巴喉咙气息
蕾丝气息
“春的气息”
跟踪导练(四)5
春的气息
喉咙被刺卡住时应该怎么办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