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歌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

2022-11-05王菊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江城子苏轼古诗词

王菊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形式上格律整齐、体裁丰富、结构严明;在内容上情景生动;旋律上婉转优美、线条生动;而在和声上余音绕梁、错落有致。不仅呈现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独特个性,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独特神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舞台实践性。本文以研究古诗词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论述,结合古诗词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行教学实践探析,以期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古诗词歌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部分学生价值观偏移,家国情怀缺失,民族认同感薄弱,审美能力的下降。许多古风歌曲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古诗词歌曲借用古诗词原词,编写曲调却与文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大相径庭,因此在古诗词歌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不仅要重视人文内涵的灌输,还要重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在建设古诗词歌曲思政课程的同时,教师应强化自身创新精神,多维探索沉浸式教学模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力求创设出情景教学与体验教学,为学生营造古诗词的情感氛围。

二、古诗词歌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可能性

古诗词不仅是历史发展的时代标志,它还推动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各个朝代的发展情况及文明程度的反映。古诗词歌曲是高度融合文学作品与音乐的产物,亦是现代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研究传承、鉴赏的艺术作品。古诗词歌曲语言优美凝练,平仄押韵,音韵清新雅致,古朴自然,题材包罗万象,诉说着人间悲欢离合,赞美着祖国大好江山,歌颂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等。古诗词歌曲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韵味激发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润物细无声” 的发挥着思政教育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古诗词歌曲教学而言,古诗词歌曲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并行、并重的教育方式,不局限于死板的理论灌输,教育内容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致与参与度。理论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接受程度较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较为困难。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歌曲保留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音乐作为载体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更好的产生共情与共鸣。由此,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通过古诗词歌曲的文学分析可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许多思政元素,古诗词歌曲中不乏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感情便是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赓续不绝且绵延至今的强大动力,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与家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蕴含家国情怀的古诗词是对受教者人生三观的一种塑造,渗透着爱国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责任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在当代社会,将“立志报国”作为毕生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事业奋斗终生,那便是家国情怀的一种时代升华。

例如,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元宵节热烈兴盛的景致中织造出一个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佳节夜景,词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开外,一处灯火稀少的地方寻觅到一位静静地伫立在那儿的女子,她的气质清新淡雅、超凡脱俗;词人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突显热闹氛围孤高清冷的女性形象并借此来比喻自己,在国事日衰敌军压境的情形下南宋统治阶级沉沦歌舞美色,他感到愤懑不平,宁愿献身前方抗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寄托了辛弃疾政治失意,也不愿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体现爱国主义的诗词如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全词朴实无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里行间充斥着他的凌云壮志与一颗赤子之心,体现出为国家收复失地冲锋陷阵坚决挽回国家尊严。岳飞心怀凌云壮志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的坚韧信念,便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鄙夷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的宝贵民族性格,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需要传承及发扬光大的。

婉约派代表之一的李清照,一首赏玩之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抒发着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寥寥数语惜墨如金,背后却隐含女性对封建枷锁的突破,古时闺阁妇女一门不迈二门不出,李清照却能如此自由出入游山玩水,其中离不开其开明的家庭教育和眼界见识,词人的形象更是对封建束缚的挣脱。启迪着人们追求自由,追求自由不仅仅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更是对美好社会向往的生动表达,亦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面自由的必经路径。

汉赋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是他为追求心爱的女子卓文君而作的一首诗歌,生动的展现一位男子为追求心上人内心复杂的活动,真挚而缠绵但又不失炽热。司马相如与其妻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体现他们对爱情的真挚向往与勇于突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制度思想。在封建礼教制度包办婚姻之下拆散无数对苦命鸳鸯,一如晋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二如宋代陆游与唐婉青梅竹马的爱情最终被陆母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拆散。中国古代一些“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男女不平等观念,在如今社会生活或多或少还留存这样的一些思想观念,应倡导和发扬男女平等,倡导自由民主的恋爱,两性之间保证的平等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一个人的生命来源于家庭,家庭是精神的沃土,家国情怀起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重视家庭的建设。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同命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之上。

三、古诗词歌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现实性

在高校中古诗词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现实性功能,突破之前教学中偏重理论或实践教学的单一性现象,改革和创新“一条腿”走路的教学实践路径,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化与艺术结合,专业教育与美育培养相结合,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做到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化二者互融、互进、互补。

(一)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释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而作,苏轼在诗、词、书、画、散文等方面获得很高成就,他是我国北宋的文坛翘楚。其作品骄横恣肆,豪放洒脱,诗题材广阔,常常擅用夸张的比喻,独具一格,苏轼满腹诗书气自华还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大家李志敏曾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江城子》一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正当苏轼盛年又步入仕途时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遭外放,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调任山东密州之时,正月二十日是妻子亡故十周年祭日,因梦所作这首悼亡词。苏东坡十九岁便迎娶了比自己年幼三岁的王弗,她贤良淑德,孝顺父母,二人琴瑟和鸣。可惜天命无常,王弗在二十七岁便撒手人寰,往日难舍难分的恩爱夫妻天人永隔,这无疑是对苏东坡的绝大打击,其心中的悲痛惆怅,精神上的折磨,是不言而喻的。

苏东坡是豪放派的诗人,但此首《江城子》的风格却属婉约词风的,苏轼全方位地抒发自己悼亡之情。“悼亡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但苏轼的悼亡词开创了以纯情性为特征的婉约词风,并确立其后续悼亡之作的风格走向。明代张綖的《诗馀图谱》中首将宋词定义“婉约”“豪放”之说。婉约派的诗词多侧重儿女风情,题材多为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流连光景等,词风婉转细腻,形式含蓄委婉、情景交融,其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清丽秀美,有一种柔婉之美。

词的上阙写实,下阙记梦,在虚实相交中道出词人自己对亡妻深深的思念。现实妻子早已逝去十年了,而苏轼的内心深处还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已故,固执的认为她还活着,像在与妻子诉说,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交代了王弗已逝去十年了,“两茫茫”道出自己与妻子十年的分离相互思念却无法相见,也许已不了解彼此近况了。尝试让自己不去想念你,却总难以忘怀。第二句诉说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无法与你诉说心中的凄凉和悲伤。第三句苏轼又道即便重逢你应该也认不出我了,由于常年四处奔走,我早已是满面灰尘、两鬓如霜的样子了。下阙的梦境,一如回到昔日美好的生活片段。在梦里他见到了妻子坐在小窗旁对镜梳妆打扮,两人相望后却沉默不语,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流满面,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这时又料想到夜晚明月照耀长着矮松的坟山,那是你年复一年思念我而痛苦到肝肠寸断的地方。

(二)教授音乐理论知识

《江城子》由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敖昌群作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他的许多作品早已成为中国音乐艺术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人们鉴赏他的作品会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滋润心田,凸显浓浓乡情,以及一种豪迈的斗争气概感召着人们,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江城子》属于艺术性、抒情性的古诗词歌曲,是一首情感强烈的抒情歌曲,钢琴伴奏来烘托歌唱的旋律,音乐表现力极具张力。柱式和弦与半分解和弦常常交替使用贯穿于全曲钢琴伴奏之中。

作品的曲式结构为一部单二部的音乐作品,歌词短小而规整,为两段体四乐句结构,分为上阙和下阙,采用民族调式c 羽六声调式,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变宫si,与词中哀婉凄凉的意境相吻合,整曲是小调的色彩,全曲共有47 小节,纵观全曲从旋律上来看,第一段与第二段基本相同,但两段钢琴伴奏有明显的对比变化,加上歌词的渲染,更加符合诗意,使得整首歌曲的情感变化更为丰富强烈。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是音乐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使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品味其中的艺术意蕴。

(三)演唱歌曲的教学实践分析

这首悼亡词,情感基调是凄恻哀伤的,词人所有的哀伤、思念、回忆等情慷,伴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相互交错影响,一字一句渗透出浓浓的哀婉之情,在情与景、现实与梦境之间开辟出巨大的情感张力,延伸、叠加、回返、对照着不同的情感要素,营造出哀怨悲伤的情境。因此演唱这首古诗词歌曲要把握好作品的音乐基调、风格特点以及艺术特色,以情动人,以声感人。

中国古诗词极具中国古代汉语的音韵美。无论是以四言为主的《诗经》,还是平仄格律严谨的唐诗宋词,其韵味无穷,并且抑扬顿挫和长短相和的特征也形成了诗词音乐的音乐性及艺术美。古诗词歌曲与中国的吟诵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吟诵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汉语诗文的口头表现形式。科学的吟诵方式能使学生把握古诗词的语气语调,掌握诗词的抑扬顿挫,有助于歌唱时咬字清晰传达感情。这首作品在吟诵的状态中去咬字,强调重音。如“十年生死”两组词的重音处理,“十”和“生”力度上应是强,“年”和“死”力度上应是中强,力度有对比便有语感。

中国人最讲究咬字“字正腔圆”,一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汉语一个咬字将这三个部分比例掌握好自然吐字清晰。在整首诗词最常出现的母音便是“ang”,如“两、茫、量、忘、凉、相、霜、乡、窗、妆、行、岗”等字都是归韵在十三辙中江阳辙的韵母“ang”音上,这类辙韵需用半开口音,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流动和叹咏,注意口腔的打开,硬腭积极保持字腹“a”的口腔状态,增强后咽壁向上打开的力量,咬住字头要快、准力度适中,字腹保持圆润,字尾及时收住。我们要注意卷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别,例如“十年生死”的“生”是卷舌音,字头为“sh”而不是“s”,注意字尾后鼻音“eng”而不是“en”,避免唱出“shen”,并且注意语气、语调和抑扬顿挫的把握。“生死”一词是卷舌音与平舌音快速变化,所以演唱者可多将二字加以快速练习,避免歌唱时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梦”字亦是归韵在“eng”,字头“m”是闭唇音,便需要两唇闭合再用气息稍微用力冲破,最后在腔体高位置归韵在后鼻音“eng”上,注意嘴巴微张,避免因开口太大唱成“mang”。“明月夜”里的“明”字同样要注意后鼻音的使用,但咬字要快速进入下一个字的字音,切不可在“ing”音上停留太久,否则鼻音过重尤显突兀打破诗词意境。

整首歌曲孤独哀伤,悲凄的氛围渲染真实,歌唱时应以第一人称诉说词人的哀思,身临其境的去演绎作品。苏轼此词一改他往日洒脱奔放的写作风格,填词风格恬静婉约,上阙写实叙述着与妻子阴阳相隔十年的相思之苦,思念之情娓娓道来,所以歌唱时应采用平缓叙述的语气;下阙写虚记录梦中的妻子一如往日就在眼前,魂牵梦萦昔日的温情,表达苏轼一片深情,所以歌唱时速度应比上阙稍快。此作品横跨3 个小字组的音域,最高的音在小字二组的G 音,准确的把握歌曲忧郁哀婉的感情基调,带着叙述的语气、语调,厚重又不失细腻的音色。歌曲运用拖腔、哭腔等运腔方式辅助情感的宣泄,在每一个“ang”母音的长拍,都要运用拖腔,但要注意的是随着音高变化,拖腔气息感叹且流动,并保持笑肌积极的抬起和腔体的通畅。哭腔主要是运用在“自难忘”的“难”字和“泪千行”的“泪”字,且两句相同歌词在重复时应注意力度的对比和叠加,后者要更突出更重一些,体现出情感表达的层次感。

演唱者身段的配合应呈现平衡自然的状态,从体态、步伐、手势、眼神和语气等方面,精雕细琢的寻求在唱与演之间使得观众产生共情共鸣。演唱时要把握感伤、怀缅、无奈和悲切的感情主基调,把握整首作品的内在气质,这样方能神形兼备。

(四)在教学实践中凝练精神内涵

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以第一人称与亡妻对话,从词中可以看出苏轼将自己的妻子视为知己,从欣赏自己的妻子在窗边梳妆打扮的美,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时期,妻子对于丈夫而言是附属物,依附于丈夫生存,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里,苏轼的妻子是他互诉衷肠的知己,词中妻子的形象是存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而不是丈夫的附属物,苏轼对于王弗爱恋之外更多的是对其才华见识及人格品德的尊重和倾慕。这与一般封建文人截然不同,体现苏轼高尚的人格情操,是超脱时代的思想境界。

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诉说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达的是人间的真善美,世人皆渴望拥有一段“与子白头偕老”的爱情,忠诚是爱情最重要的保障,是拥有一颗忠贞不渝的心,而身为中华儿女,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情怀与内涵深切、浓厚,中国古诗词歌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全面、更综合,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站位。在课程中,对作品的内涵表达及背景的主题思想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抓住音乐的主体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技能的同时思想认知到位、情感到位,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宏大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江城子苏轼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
江城子1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