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低音提琴教学效果提升对策
2022-11-05范洁龚宝珣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范洁 龚宝珣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在整个西洋提琴家族当中,低音提琴是体积最大、音域及发音最低的弦乐器。低音提琴的音色非常特别,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声部的演奏,使得整个乐队的音色厚实而稳定,低音提琴还可以与不同种类的乐器、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融合,如室内乐、小型重奏、爵士乐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相比于其他的弦乐器,低音提琴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随着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几代教育者、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低音提琴开始以多种演奏形式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冷门”乐器,并且经过良好科学的训练,低音提琴完全可以胜任现代音乐表演艺术当中的所有表现手法。身为低音提琴教育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更快的速度帮助学生掌握演奏低音提琴的技巧,如何结合学生在演奏方面的能力,挑选出真正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一位低音提琴教育者需要认真思索和研究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其自身文化水平、身体特征、音乐感知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呈现出丰富的个性。作为教育者,如何才能在基本框架之下,找到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指导,确保学生的“个性”可以与音乐的“共性”融为一体,在“共性”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值得人们认真分析和探索的话题。
一、揉弦练习
揉弦是弦乐器中表达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恰当地运用揉弦能够显著地增强音乐的活力,体现音乐色彩的显著变化,强化音乐风格,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揉弦技术具体包括两项基本要求,分别是幅度和频率。低音提琴琴弦声音低沉,琴弦粗长,演奏时需要结合音乐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幅度与频率。尤其关键点在于演奏低音时,频率太快,幅度太小都难以获得相应的表现效果,反而会影响音乐旋律的稳定性。
在练习时可以采取下述方法解决:其一是注意揉弦的整体姿势保持。低音提琴在乐队中主要使用中低音区的把位。人耳对低音把位的听觉敏感度较低,因此揉弦幅度需要大且慢,如果使用过快的揉弦,听觉器官无法识别到揉弦效果,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表达。在练习中低把位揉弦时,需要肩部、大臂、小臂到手指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弦乐器,也是低音提琴揉弦非常重要和特别之处。肩部要完全放松,整个膀臂的重量集中于左手按弦的位置,同时肩部带动小臂进行上下大幅度动作,才能产生大幅度并且有效的揉弦,进而发出浑厚、饱满的音色。其二是注意揉弦和换把的配合。很多学生在学习揉弦的初级阶段经常容易出现揉弦不能够保持的情况,即一个乐句中每个音的揉弦都断开,缺乏整体性,从而影响整个乐句的进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左手在揉弦到换把的动作上没有保持一定的压力,这一点在揉弦和换把的配合上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同时,在练习时还要合理地运用表情、力度等记号;要让学生熟悉不同弓段所对应的发音点,并结合音型准确地找到把位,确定最合理的振动点,通过右手的触弦点、弓的具体运行轨迹等,对弓速进行调节。即使音符相同,也要结合音乐律动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揉弦方式。在演奏强音标记的音符时,可以采用左手揉弦,右手先弓子然后再触弦。仅仅只是有力度地触弦,而没有搭配相应的揉音,演奏出的只是毫无美感的噪音。总而言之,揉弦可以增强乐句的美感,让乐曲充满活力,优秀的演奏者需要深入分析乐曲的特征,以及音乐结构,才能在二度创作当中通过正确的律动表达歌曲的情感及思想。
二、反复的弓速和压力练习
演奏曲目的需求决定了弓速。学生的听觉判断能力,身体和乐器之间的协调性,以及身体控制力是确保弓速的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曲目的内涵,具备手指的灵敏及快速调整的反应判断能力。满足以上条件需要掌握大量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经典的弓速与适宜的压力进行搭配,一边示范一边进行分析,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在练习当中可以从起奏开始,起奏也是演奏的第一个阶段,当学生感受到演奏的效果之后,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开始阶段适宜选择比较平缓的曲调,时间以三分钟左右为宜,可以通过反复的方式进行练习,要确保演奏的速度均匀稳定,当学生能够控制弓速之后,再着手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训练学生的听力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感受音准的能力,比如相同音高在各个发音点所表现出来的音色。在开始练习时速度要稍缓,直到比较熟练之后,再不断提高速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此外还需要恰当地控制音量,比如可以通过固定的速度不断增强音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提高,逐渐增大练习难度,提高学生控制弓速的能力。
弓子运行的速度与弓段、弓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体现音乐内在律动以及调整发音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练习,包括不同的弓法组合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弓法的具体特征,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自由地进行挑选和练习,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更加准确地控制弓速。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压力时,需要从整体着眼。先从身体部分着手,进而朝着大臂、手腕等部分延伸。手指是控制弓弦最重要的部位,灵活性最强,但控制难度也最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和教师都会忽略手指部分的作用。要注意手指在演奏当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具体到不同手指的运用上。可以结合低音提琴演奏的具体特征,通过手指操增强手指的力度、灵活度。还可以通过手指触弦,提升手指的感受能力,使手部肌肉形成长期稳定的记忆。
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提升低音提琴的表现效果
在强化演奏技巧训练,提升自身演奏水平的基础之上,演奏者如果想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使演奏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包括情感内涵以及音乐风格等,才能将自身情感全部注入演奏之中,使演奏出的乐曲充满活力。所以,优秀的演奏者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专业的技巧,还需要了解低音提琴本身的构造特征,理解乐曲本身的内涵,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只有达到上述要求,才能通过演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作品的思想情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
(一)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
为最大程度地增强乐曲的感染力,低音提琴演奏者一定要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的曲目由不同的创作者谱写,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也不同,所创作的乐曲风格也存在显著的差别,为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演奏者需要从不同途径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具体包括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音乐作品时的背景等,深入分析曲目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二)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奏中
在演奏低音提琴时,演奏者在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之后,心中就会形成独特的认知。因此,在进行演奏时,演奏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之中,在精神层面与创作者形成共鸣,进而通过演奏更好地向听众表达曲目的精神内涵,借以获得更理想的演奏效果。
(三)通过交响乐演奏提升自身协奏水平
低音提琴音箱体积较大,音色也较低沉,在合奏当中低音提琴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伴奏,但因为自身的音色特点,低音提琴是低声部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乐器。乐队在演奏交响类音乐作品时,如果想获得更理想的效果,低音提琴和其他声部之间的演奏就必须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合奏的整体性。因此,低音提琴演奏者一定要注意与其他乐器之间的配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协奏水平,要根据指挥的提示及时发音,确保在演奏当中充分发挥低声部的作用,通过低声部的演奏增强乐队的演奏活力,从而提高曲目的艺术感染力。
四、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发挥空间
相同的作品由不同的人演奏,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音乐演奏的效果除了取决于个人能力之外,还取决于教师教学时对学生能力的界定。这种界定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性,另一方面是感性。理性即机械地复制乐曲,具有固化的特征;感性则是以理性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通过国内外教师课程之间的比较可知,国外教师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在不违背作品风格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演奏方式不作任何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演奏手法。而国内教师则会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演奏,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则有着诸多限制,尤其是学生在处理乐句时,通常只能按照乐谱进行,并不允许作太多的改动。
学生要想理性地呈现作品,在拿到曲谱时就需要反复揣摩,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比如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等,还需要理解谱面的表现技巧及演奏要求。而感性层面的呈现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乐曲的感染力,带给人温暖的感受,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练习新的乐曲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演奏,然后达到共情,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风格,而不是按照教师的规定复制和照搬。只有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并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演奏出的作品才会显得更为自然,更加鲜活。如乐谱开头仅是要求学生简单地重复两次,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演奏时所运用的指法、把位,甚至力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唯有如此才能让乐曲原本相同的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从而在演奏时更好地体现出强与弱之间的对比,而力度方面则可以结合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尽管只是相同的旋律重复两次,但每一次的感受都完全不同,在教学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思考如何在确保音乐连续流畅的基础之上,通过音高、力度等不同的技巧增强乐句的表现效果。
五、左右手的配合
在演奏作品时,弦和弦之间需要来回地进行转换,不能因为太过注重手腕部分的力量,而有意加大换弦的力度,导致乐句之间的连接显得太过刻意,进而影响音乐的流畅性。练好右手的同时,左手要注意合理地把位,双手之间始终保持协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教材《拉斯卡86 首练习曲》中有关于空弦、音韵等多种形式的指法及单音练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拆分成多个部分,针对手指部分、手腕部分进行专门的练习:练习第一部分时应当侧重于右手,重点练习谱面的节奏类型,大脑和双眼都必须集中于右手,通过放大的方式找出自身的问题。第二部分的重点在于手指部分,右手只是从旁辅助,要准确地分辨和记忆音的位置及音准,所有注意力都要集中于左手上,可以分辨出不同音程之间细微的差异。双手练习已经完成之后,将双手合起来再次练习,在短时间内,可能仍然无法兼顾两者,但是可以通过加大练习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双手的配合程度。
根据谱面提示,需要通过各个把位上的音,结合把位移动的特征,进行反复练习,通过音型及半音的变化,可以为学者提供多种组合的练习。针对初学者的教材,各个把位上都有专门的练习,后续还有把位与把位,弦与弦进行转换的练习,是一门极其适合初学者练习的课程。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音准,对大提琴形成基本认知之后,可以再次加大难度。比如在演奏不同音时,可以适当加入揉弦技巧,演奏相同的作品时,是否采用揉弦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揉弦能够有效地增强音符的感染力,尽管这种“揉”的方式极为简单,但揉的方式,揉的具体力度和速度,以及如何结合乐曲风格及音符时值恰当地揉弦,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与探讨。所以,学习者一定要掌握揉弦的方式,其原理与右手相同,手腕与小臂要尽量保持放松,通过大臂自然地牵引小臂,始终围绕肘关节进行,腕部的状态要自然,要将所有的力量集中于指尖上,然后再开始揉弦。在揉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通过力度与弓子之间的变化来表现音符的力度,使音乐始终具备一定的张力。练习时也可以运用节拍器,先多揉几下,然后逐渐加速,在这一过程当中,揉弦的姿态一定要保持自然放松。
六、民族化教学探索
运用低音提琴演奏具有民族性的乐曲,可以促使低音提琴更快地与传统民族音乐进行融合,还能让更多国人了解和接受低音提琴。通过演奏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或者适合低音提琴音域的中国风格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族化作品。各个地域的音乐演奏方式与技巧都不同,学生学习时可以借助低音提琴加强练习,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和学习民族性作品。在此基础上对传统音乐进行二次创作,不仅可以让作品呈现出多种效果,还能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低音提琴教学内容及形式。
现阶段国内低音提琴类民族作品大多以改编曲目为主,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融合传统民族乐曲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主要采用独奏、合奏等不同形式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低音提琴在国内普及的速度,但真正优秀的纯低音提琴民族音乐作品仍然非常稀少。尽管“中西结合”的表演形式已经出现,比如低音提琴与钢琴、古筝等乐器合奏的 《弦上探戈》;再比如琵琶与低音提琴合奏的音乐作品《金蛇狂舞》等,这些都是以传统乐器为基础,再适当地融入低音提琴,使具有鲜明颗粒性的民族乐器与厚重的西方乐器之间进行碰撞,从而形成中西方音乐之间独特的交流。就创作的风格与体裁而言,原创的音乐作品数量极少,常作为教学的作品有:张宝源先生创作的《草原之歌》、杜鸣心教授创作的当代低音提琴《随想曲》。除此之外,如侯俊霞教授改编的《幻想曲》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都是根据民族管弦类音乐作品改编而成,而单纯由低音提琴与民族乐器进行合作的曲目甚少。所以,这一方面的音乐创作仍然具有极大的空间,需要音乐创作者、低音提琴演奏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唯有让低音提琴与民族音乐更好地相互融合,才能显著促进低音提琴在国内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移植优秀的中国经典民族音乐进行演奏教学。如歌曲《黄水谣》,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而成,歌曲背景为抗日战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惧牺牲,誓死抗击侵略者的决心与信念。这首作品改编成低音提琴类作品之后,音符的节奏型得以简化,采用大量的连线将不同的音串连成流畅的音乐旋律,通过低音提琴特有的音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的精神,带给人们极为悲壮的感受。加上低音提琴低沉而充满张力的音色,充分体现了广大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无奈与悲愤,力度先弱后强,不断朝前推进,体现了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都带给人极其强烈的冲击,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奏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力度和速度方面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再如《良宵》,这是刘天华精心创作的二胡作品,侯俊侠教授在原曲的基础之上,将其改编为低音提琴五重奏。侯俊侠教授以原曲为基础,将其改编为合奏类乐曲,尽管经过分配之后每个声部技术演奏难度降低,但在弓法及演奏者配合方面却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同演奏者之间的磨合才能演奏出流畅的乐曲。这首乐曲最大的特点在于颤音与拨弦,以及拉弦之间的不断切换,不仅让人觉得欢快温馨,还极大地增强了乐曲的戏剧色彩。演奏时所采用的弓法也非常多变,对演奏技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演奏之前,我们必须深入地分析和把握作品。
综上所述,目前低音提琴在演奏具有极强民族性的音乐作品时,仍然以改编原曲为主,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中国低音提琴音乐作品极其缺乏,尽管演奏中国传统民族类作品能够提升认知高度,但在完善低音提琴教学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如何才能在演奏改编类中国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完善的民族性作品规范体系,是低音提琴教育者、学习者应当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