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2022-11-04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马庄乡常新庄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数学教师小学生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马庄乡常新庄小学 常 涛

“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次重大变革,掀起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局。“互联网+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小学数学创设出更多丰富的场景,一改往日传统抽象的教学传统模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目光,提升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突出表现之一,重在激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本文以自身教学中的融合模式为例,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看法,希望借此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习现状的需要

素质教育改革实施之后,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关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传统教育观念在部分教师中根深蒂固,很多数学教师嘴上承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坚持“以师为中心”的做法,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弊端普遍存在,阻碍了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课标改革的需要

改革后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观察、实验、思考、验证、推理和交流活动,主张多采用自主探索或者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指导思想,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设计更多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和喜好的教学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素质教育改革后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主动学习、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不仅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各项激发学生自主能力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独立的人格、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等,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的特点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往小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发生了转变,小学生也可以自主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轴对称”一课前,可以让小学生自主地到专题网站上查询有关轴对称的视频与图片资料,并将查询到的资料上传到教师提前设置好的模块内。教师通过对小学生上传资料的归纳、总结与精心挑选,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小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看到自己查询到的资料被利用,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与表扬,这时小学生会感觉非常自豪,充满学习自信心,学习也会变得更加自主,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探索性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当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后,其便会自主去探索数学知识。通过资料的查阅,去验证、总结和确定数学观点,学习会变得更加主动,一段时间以后小学生便可以灵活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节约用水”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先为小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将整体小学生科学地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各组小学生对探究任务进行细度的划分,明确各组员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查阅资料、绘图、总结分析等。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可以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以外,还有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强化。

(三)层次性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简单来说,小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将这一教学任务贯穿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层次性地增加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以此让小学生在一次次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我,从而具有层次性地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前,可以让小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以此初步了解如何通过平移、旋转、拆分、重组等方式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小学生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随后鼓励小学生通过课前相关资料的查阅对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概括,像割补法、平移法等,并引导小学生准确地把握计算图形面积的技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动态化地呈现这些方法,鼓励小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地探究数学公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逐步地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互联网”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互联网+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最大的改变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这两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包含小学生喜欢的各种趣味故事、好看的动画视频、互动的游戏体验等元素,这些元素都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和喜好相吻合,各种新奇好玩的信息化教学场景也能带给小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将小学生带入某一种特定的数学场景中。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将书本上有关“分类”的内容转化为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首先,以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分类营造教学情境。花花同学周末过生日,她的好朋友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生日宴会结束后,花花需要将这些礼物进行分类整理。这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花花收到的生日礼物”的场景,其中的礼物有毛绒玩具小熊、积木、遥控汽车、绘本书、文具等(设置这些物品主要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然后针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你们喜欢玩具吗?”小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说明课堂导入非常成功。然后,数学教师针对多媒体课件中出示的“生日礼物”画面鼓励学生们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说出自己的分类思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给出每一种分类结果,数学教师就按照他们的想法利用多媒体中的“移动技术”,将学生们选中的物品拖动到对应的“分类”标签下,然后鼓励其他的学生观察分析这名同学的分类是否正确。以“汽车”这个玩具种类为例,花花同学送来的玩具中有积木拼装的汽车模型,也有遥控汽车玩具,如果按照“汽车”这个分类来整理,两种玩具应该放在一起。但是,如果从“积木”“遥控汽车”这两个分类来整理,两种玩具就不能放在一起。出现这种情况时,数学教师趁机引导学生们掌握“分类与整理”知识点的灵活性,告诉他们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可以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整理结果。

(二)制作“互联网”微课,提高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高效的预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预习能力也是检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小学生的预习成效也会越好。微课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利用微课来指引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可以优化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后期的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年、月、日”的教学中,这部分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密切,也是相对较为简单的数学内容,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为了加深小学生对“年、月、日”这些时间概念的理解,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制作如下的微课内容。首先,选择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日子作为引导点,如6月1日儿童节,可以采用图片搭配日历的方式出现,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场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日子来演示,可以增进小学生对“年、月、日”代表的数学含义的理解。然后利用互联网的线上日历,分别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特殊月份的总天数,如闰年二月的天数为29天,平年有28天等,通过一些特殊日历形式的展示,让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慢慢熟悉本单元中讲解的月份天数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全年的日历表,请学生们自主观察、分析、整理这些月份的特点,并将它们合理分类。如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预习观察,会发现1、3、5、7、8、12月的时候,每个月的天数为31天。除了在数学预习过程中可以融合多媒体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可以应用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上。通过微课制作一些可以上传到网络平台的教学课件,便于学生随时查看复习,这样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查阅这些线上教学讲解视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

(三)课堂“互联网”游戏化活动,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性格普遍十分活泼,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迅速地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小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组织小学生开展“互联网”游戏化教学活动,以此促使小学生充满热情地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小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自由玩耍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可以看到有几名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有几名同学在操场上打排球?”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各组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方式,通过自主的探究和细心的观察,记住图片中同学们当前做游戏的类型、操场上整体小学生的数量和做各种游戏小学生的数量,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还原图片中小学生在操场上玩耍的情况,以此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本课时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不单单可以在游戏中将本课时的知识传递给小学生,同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课后“互联网”练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渗透之外,“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可以应用到数学课后复习和练习的环节中,借助线上多元化题型的优势以及在线测评的便捷性,可以结合班级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个体开展分层自主学习活动。在线上练习题型的选择上,要求数学教师灵活把控线上教育资源的特点,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所在的层次布置对应的练习题目,以便他们发挥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教学结束后,本单元的内容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仅凭课堂学习很难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也会容易发生一些因数遗漏的统计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目前的一些线上作业APP平台,从中挑选一些等级难度有差异的数学练习题目,结合班级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灵活分配: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线上平台安排他们练习一些“拆分因数”或者“探究倍数关系”的简单题目,如:“在1、2、3、6、9、12、15、24中,6的因数有几个?6的倍数有几个?”由于是线上操作,学生们在作答后平台会立刻给出答案解析,如果出现错误也会给出具体的分析,帮助小学生自主纠正数学解题中的失误。同时,线上的系统还会给出多种解题思维模式,便于小学生从自己容易理解的角度来选择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优势,信息化技术将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小学生感兴趣或者容易理解的学习形式,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各种有效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巧妙的组合设计充分发挥其教学互动功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促进小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数学教师小学生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我是小学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