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生长课程:重建学生、学科、学习的内在逻辑

2022-11-04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费敏伟钱军伟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言语中心生长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费敏伟 钱军伟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教研组进行了“‘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引领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课程、课堂、课目的建构者和行动者。该项目以“学为中心”为研究视角,着力将“三学”“三本”(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科为本体,以学习为本旨)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对言语进行自主建构与生成,最终实现从“言语知识”到“言语实践”,再到“言语能力”的活动转化。

一、“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的价值意蕴

(一)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身

儿童视角,是学科教育的核心视角。好的学科教育,一定会让学生经历或体验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建构、运用的过程,进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解决当下或未来学习生活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言语生长课程,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引领学生在真实、开放、丰富的言语实践过程中积累言语材料,形成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

(二)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自主建构、自觉生成的过程,是在或短或长的学程内自然而然“长出来”的,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其根本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过程中,学生若能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亲身经历相勾连,便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悟。言语生长课程,就是将语文学习置身在学生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的大背景中,助推课堂由“以教为主”回归“学为中心”。

(三)由“内容分析”向“言语实践”转化

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习得“带得走”的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而不是告诉学生与语文相关的事实性知识。知识的习得,有赖于趣味性、挑战性并存的言语实践活动。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不断实践,而且是进行言语的反复实践,是言语生长课程的教学主张。

二、“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的内涵解读

(一)对“学为中心”的多维认识

从学习主体上看——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的难易、学习内容的增删、学习方法的取舍等,都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可能达到的深度进行研制或遴选。

从学习行为上看——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不可能在头脑中“复印”知识,必须从已有基础出发,经历接近、去境脉化、连接、断裂、稳定、调用等步骤,才能从“学”走向“习”,乃至走向“创”。

从学习机制上看——以“互动”为中心。坚信“教”和“学”同等重要,两者辩证统一,相融共生。应组成发展共同体,让“教”无痕融入“学”的进程中,用“学”及时评估“教”的效益,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这三者之间的桥梁和核心是:师生关系的重构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师生关系的重构:一是改善师生关系,以关心关爱、民主平等为灵魂,进行师生身份确认;二是重整教学关系,为学而教、以教助学、教学相长;三是融通情智关系,以情育智、借智生情、情智共融。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再从“主动学习”走向“建构学习”,乃至“交互学习”。操作策略:一是预设弹性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融合。具体可细化为根基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目标,其中生成性和发展性目标就属于弹性目标。二是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交融。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立足学生视角,尽可能多地考虑不确定因素,并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本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学习活动。三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对学习情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成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估,以达成目标、过程和效能三方契合。

简言之,师生关系的重构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特定的社会环境(学校)中的学生与教师成为一个相互信任、支撑、发现、促进的学习发展共同体,由此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教学生态,使学生与教师始终浸润于交互的情境中,学与教成为一个完整、鲜活的教学场域。

(二)对“言语生长课程”的深入理解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和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

通过对“言语理论”和“言语实践”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试着从言语学习的本质来解析“言语生长课程”:尊重并敬畏儿童时期,以儿童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为起点,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生长的需求和时机,以儿童所接受、所喜欢,有利于儿童创造和发展的方式来开发与实施课程。目的是使儿童对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进行不断的解构、重构或变构,实现适切的、持续的、层递的生长,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学为中心”与“言语生长课程”的关系梳理

言语生长课程是一个彼此关联、相互渗透、共同生长的教育场域,旨在通过单学科、跨学科的课程改革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路径与方式。可见,言语生长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为中心,既强调以学生为本,也即教学重心是学生,强调学生的教育自由,更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互动为中心”,也即教学的明确职责和任务是有利于学生“学和生长”,帮助学生重构全新的学习生活。

一言以蔽之,学为中心和言语生长课程是互通共融、彼此勾连的,它们都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涵育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服务的。

三、“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的实践构想

(一)整体架构,提炼言语生长课程目标

“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是以儿童的基础和发展需要为本,尊重儿童的已有经验,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组或开发一系列完整的、持续的、深度的课程,使其发生连锁反应,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在以上理念支撑下,我们将课程目标锁定为:打造“生长的课堂”,培育“生长的学生”,成就“生长的教师”。

(二)打开边界,锚定言语生长课程内容

“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试图打破单个学科、学科与学科、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藩篱。它具有多样性、协同性、开放性等特征,以实现课程、课堂、教学的同构共生,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单一型与混合型的累加交叉,最终滋养教师的教学智慧,彰显教学个性,助推学生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培育自主建构、深度思考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成三大板块:学科浸润、主题锤炼和活动拓展。

(三)实践探索,建构言语生长课程策略

1.学科课程的项目化统整:打开生命之眼

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教育方式也应随之变革。需要创生真实性、情境化、任务型的项目,引领学生在“做事”中涵育价值观念、升格关键能力、滋养必备品格。基于此,我们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某些学科课程进行项目化的统整。

比如,统编教材第一、第二册有多篇课文提到了动物的尾巴。学完这些课文,学生产生了“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的尾巴最有价值”等真实的问题。为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我们整合语文、科学、美术学科中的相关概念,将动物的尾巴及其生活的环境形成关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知环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渗透“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的生命观、认识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着重开展了两个项目活动:项目活动一,多种形式阅读,探秘动物的尾巴;项目活动二,多元成果展示,分享尾巴的奥秘。

2.主题课程的本土化实施:体验生长之趣

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吸纳和此类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加速对新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从而引领他们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迁移运用。为此,我们从学科教学中提炼合适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相互勾连、螺旋递升的学习活动,不断夯实学生能力、涵育学科素养。

比如,2020年寒假期时,我们举行了“小小厨王争霸赛”系列活动。活动一:夸夸家乡的美食。可以用图画画出来,或将图片拍出来,也可以用文字写出来。活动二:看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回家吃饭》等烹饪类节目,了解更多的中国( )中国美食,然后说说自己看到的最诱人的一道美食,可以录制短视频,或音频,或抖音。活动三:学做一道家常小菜,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一起品尝。可以是家里人或自己平时最爱吃的,也可以跟着看过的烹饪节目或美食视频开发新菜。活动期间,同学们一个个化身美食小达人,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美食文化,民族自豪感在内心氤氲、升腾。

3.活动课程的创意化生发:联结生活之境

我们尝试激活每个孩子“沉睡的潜能”,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生长的种子,以后遇到合适的土壤、阳光、雨露,就会茁壮地生长,向下扎根,向上飞扬。这些,光靠课程表里的科目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深化并进阶班级的各类活动,使之更吻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引领他们在真实、丰富、多元的活动体验中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

“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言语生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始终坚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关注儿童的生长空间,以“言语”为导向,以“课程”为场域,以“实践”为方式,洞开儿童的言语视界,积淀儿童的言语经验,提升儿童的言语品质。

猜你喜欢

言语中心生长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先定中心后搭配
《生长在春天》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