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家校共育的实施与思考

2022-11-04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王雅怡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活动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王雅怡

一、在教育实施上,注重班主任的引领

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在家校共育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教育案例:

小C是我校一年级的新生,他总是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上课发出怪声,故意做错事情,动不动就躺在地上不起来,乱发脾气。他的母亲也十分焦虑,每次到校沟通时,不得其法,总是觉得孩子犯了错,只要狠揍一顿就行。可是,几个月后,小C不但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愈演愈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后来,经过一般时间的琢磨,我发现,他这么做仅仅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让我多多关注他。他其实是渴望得到更多的爱!那么,这样的孩子,一定是在生活中被父母忽略了,没有得到正确的足够的关爱。果真,在后来的家访中,我了解到了他的生活环境。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工作繁忙,课余时间,他几乎一人在家。住的房子又狭小又压抑,缺少家庭的温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便尝试着改变和解决。在学校里,我尽可能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给予他鼓励和奖赏,在绘本剧的表演中挑选他喜欢的角色,让他在班级中担任小组长等。但是,仅仅靠学校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我定期和他的母亲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多多给予建议,比如,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多参与班级的家校活动,多和孩子交交心,多在家里种些绿植,尽可能让住处温馨安全。几个月后,小C有了明显的改观,乐观开朗多了。有了自信,也开始关心别人。

在此案例中,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渴望被关怀,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时,我们的工作会变得顺理成章,我们的心态会变得豁然开朗。班主任主动的关怀给予了孩子最想得到的情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班主任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尽量填补孩子缺失的爱,与孩子产生情感的共鸣,孩子真正感到被关怀,于是,愿意并且乐于和老师形成相互信任的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只有班主任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需要对家长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引领,让家长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觉地科学地和班主任配合,共同投身到家校共育中去。

二、在教育方法上,体现共情的重要

共情,是指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即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

教育案例:

2012年12月11日,中午,一吃完午饭,我便带上班里的小家伙,和校长、主任一行,去他家里家访。此次家访的原因很简单,小家伙在语文二年级期中抽测中,只得了可怜的三分。小家伙来自贵州,父母都在罗村的窑厂上打工。小家伙的爸爸早早站在门口等候,看见我们走去,便迎上来,请我们进屋。房子是泥土房,很矮,我是弯着腰进去的。孩子的爸爸有些局促不安,让我们随意坐。这狭小的空间一下子挤进了这么多人,我明显感觉到他那一身沉重的负担,此时正疲惫不堪地耷拉着脑袋。晦暗的灯光下,我用目光搜寻着孩子的书桌,令我失望的是,屋里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和几张小板凳。但是我明显感觉出,它们都是被精心地收拾过的,很是整洁。孩子的爸爸操着一口我不太听得懂的普通话,尴尬地说:“小子不听话,操心死了。”校长客气地问道:“孩子的成绩你们知道吗?”“哦,不太好哦,听小子说的。”孩子的爸爸边说着,边垂下了头。从孩子父亲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一家子从大山中来到这里已经十年了,老家也再没有什么亲戚。小家伙还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的独子,自然宝贝些。孩子的父母平时很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们日常的生活起居,其实是小家伙刚上初一的大姐姐料理的,烧菜洗衣服,照顾弟弟妹妹,一点也不含糊。见到他们如此辛苦,我既心酸又心疼。“我们能理解你们的不易,但这个男孩是你们的希望,你们那么希望他今后的生活能够相对好些,那么唯一可以改变生活的就是学习了。”听完我们的话,孩子的爸爸陷入了沉思,表示要关心儿子的学习。回到班里,我低下头,轻轻地抚了抚小家伙的脑袋,多给他一些爱吧!从那以后,我会在他笨拙的作文后面写上一段长长的评语,耐心鼓励他。我观察到了孩子的欣喜,那种被肯定的快乐。一个学期过后,他的成绩开始向及格慢慢地挪动,虽然很缓慢,但这就是进步。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法宝,也是家校沟通的法宝。教师对学生和家长,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发自内心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爱更是“灵丹妙药”。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与学生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班主任工作。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家访,但是像孩子父亲感受的那样去感受他的痛苦或快乐,并像他察觉的那样去察觉其中的原因,于是,原因失去“好像”的特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他们在一种认同中找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感,再不感觉被排斥或是不对等。如此一来,班主任联合家长共同教育的工作便十分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三、在教育形式上,展现方式的多元

(一)以“仪式教育”促共同成长

十岁,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八礼四仪”中的重要成长仪式,是学生们从童年迈入少年的一个标志,意味着他们真正地长大,要懂更多的道理,承担更多的责任,学会更多的本领。回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会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关爱,是十岁成长仪式活动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刻地了解生日的意义与价值,让十岁永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因此,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动手筹备属于自己的仪式,显得十分必要和珍贵。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收获成长的不易,家长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拉近彼此的距离。

针对新接手的班级家长情绪落漠,缺少热情参与学校或者班级的教育建设,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参与工作置之不理的现象,我以“十岁成长礼”为契机,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吹响十岁成长礼的集结号!”。活动一:成长礼,我宣传!活动二:成长礼,我筹备!活动三:今天我十岁啦!让更多的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到这样的仪式筹备中去。筹备会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宣传外援,寻求帮助。第二环节:节目筹备,各展风采。第三环节:收集资料,表达感恩。第四环节:后勤保障,服务先行。在筹备讨论中,孩子们不约而同将争取爸爸妈妈的参与与关注定为第一环节。在“宣传外援,寻求帮助”活动环节中,宣传外援小队集中展示了邀请函,引导队员学会寻求各种帮助。观看情景剧《爸爸妈妈总动员》,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许下共同成长的诺言。组织队员就快板《爸爸妈妈来帮忙!》进行展示互动。除此之外,在“收集资料,表达感恩”这一环节中,队员自主动员自己的妈妈以讲述的形式,现场与队员进行互动,分享成长的点滴,引发所有队员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思与共鸣。在“后勤保障,服务先行”这一环节中,学生就成长礼当天的后勤工作展开大讨论,完成后勤保障的工作清单,并且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共同完成。在这样的仪式教育中,队员们学会用合理合情的方法动员自己的爸爸妈妈,让父母最大程度地参与,有情可发,有情可表,有情可共,一起在活动中收获感动,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二)以“特色活动”展家长风采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总是收到家长对半日公开课的认同与支持,他们甚至觉得这样的活动太少了些,希望能够多一些。怎样让家长能够更多地融入班级?我开始尝试开放我的日常课堂,有兴趣的家长带着问题随时走进我们班的语文课,并且在家长会上交流心得。每星期三,我班的家长会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有的讲绘本故事,有的教授折纸,有的家长带来了牛轧糖的制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在这样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班主任联系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以“科技创新”强家校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运用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的发展更为迅猛。合理运用手机APP等软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家校沟通交流的收获。假期如何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许多家长犯了难,纷纷向我反映,没有老师的监督,孩子根本没有自觉性。于是,在暑假,我便利用“晓黑板”这个软件,让家长将孩子的作业分类别拍照上传,老师对作业点赞、点评反馈,学生家长之间相互点赞。每个学生20天一小结,将自己的点赞数统计并且公布。在此期间,家长和孩子们都热情高涨,大家相互找差距,补短板,争先恐后。一个小小的APP,让家长乐于加入到学业的研究和监督中去,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活动中去,让家长自觉融入学校的教育中去,让家长积极投入家校共育的大环境中去。

(四)以“劳动文化”强责任意识

“劳动文化”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学校确立立德树人思想,依据内生循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校园微生态”内生循环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中,开展各类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拓展夯实学校特色活动内容。学校对每学期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革新,活动中充分彰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地位。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东方盐城湖”“佳农科普实践基地探趣”等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周组织学生上网了解基地情况,编制《“知意行趣答”知识问卷》《花园二小佳农探趣体验课程安排表》。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劳动之美,活动后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文明之星”“光盘小达人”评比表彰,用及时的评价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常态化的、鲜活的特色活动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才干,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养育品性明晓道理,有效促进文明自信、责任当担的品格。例如,“劲竹中队”的旧物改造、变废为宝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生活中的节约意识。“兰花中队”的种植、编织活动,传承农耕文化,唤醒生命觉醒。“金菊中队”的垃圾分类活动,从“我”做起,干净小家,服务大家。孩子们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同时走出家门,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仙人掌中队”的家政、烹饪等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劳动实践类项目,使孩子们懂得劳动在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关联起来,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教育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如此,教育不再只是学校老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亦在各种激励措施中,将自己与孩子的成长紧密结合,将自己与教育的联系紧紧捆绑,将自己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共同发挥教育的合力。

猜你喜欢

班主任家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们的班主任等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