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腺鳞癌55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2022-11-02谭亚兰李俊江海涛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毛刺牵拉鳞癌

谭亚兰,李俊,江海涛

肺腺鳞癌(A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发病率不足肺癌的4.0%,其包含腺癌及鳞癌2种成分,根据2015年WHO分类,两种成分占比均超过10%方可确诊[1]。近年来应用基因和免疫组化分析提示其生长发展是单克隆通路,可能源于未分化的腺癌干细胞[2]。ASC恶性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但由于发病率很低,且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治上有一定困难。目前国内外关于ASC的报道较少,有研究认为中央型和周围型ASC在影像和病理表现上并不相同[3],但不同研究在ASC的CT表现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待更多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对A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A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65岁。根据肿瘤灶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中央型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9~72岁,中位年龄65岁。周围型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65岁。

1.2 影像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条件120kV,100~120mA,层厚5 mm,间隔5 mm,标准算法重建;增强扫描条件及方式同平扫,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一次性团注优维显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后65 s行单期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CT图像观察内容包括肿瘤位置、大小、边缘、内部情况、密度、强化程度、是否伴远端肺阻塞性改变及胸腔积液等。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软件V.9.2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SC的临床特点55例ASC患者中,49.1%(27/55)有吸烟史,20.0%(11/55)有肿瘤家族史。50.9%(28/55)有临床症状,其中19例有咳嗽、咳痰,7例痰血、咯血,5例胸痛。血清CYFRA21-1、SCC、CEA、NSE指标升高分别占61.8%(34/55)、20.0%(11/55)、47.3%(26/55)及10.9%(6/55)。首诊时已转移的患者占63.6%(35/55)。

2.2 ASC的影像表现共55个病灶,52.7%(29/55)的病灶位于右肺,以右肺上叶(36.4%,20/55)最多见,其中又以右肺上叶尖后段(32.7%,18/55)、左肺上叶尖后段(10.9%,6/55)、左肺下叶背段(10.9%,6/55)多见,中位大小3.2cm×2.5cm。50.9%(28/55)的病灶边界不清,78.2%(43/55)边缘分叶,61.8%(34/55)伴毛刺,54.5%(30/55)有胸膜牵拉,18.2%(10/55)有瘤周磨玻璃影。12.7%(7/55)病灶内部有钙化,27.3%(15/55)伴囊变坏死,12.7%(7/55)内伴空洞。60.0%(33/55)的病灶平扫密度不均,70.9%(39/55)强化不均,58.2%(32/55)增强后CT值升高>20 HU。61.8%(34/55)伴有远端肺阻塞改变。

2.3 中央型和周围型ASC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中央型ASC首诊时出现咳嗽咳痰、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周围型ASC(均P<0.05),见表1。

2.4 中央型和周围型ASC的影像特点比较两组病灶在肺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围型相比,中央型ASC病灶更大,边界更不清、内部囊变坏死更多见,平扫密度更不均,更易伴远端肺阻塞不张、肺炎及胸腔积液,而边缘毛刺、胸膜牵拉均相对少见(均P<0.05),见表2及图1~2。

表1 中央型和周围型ASC的临床特点比较 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1.8%的ASC患者为男性,中位年龄65岁,49.1%有吸烟史,这与公认的ASC老年吸烟男性多见的临床特点一致[4-7]。本研究还发现61.8%(34/55)和47.3%(26/55)的患者就诊时有血清CYFRA21-1和CEA指标的升高,可能对疾病有一定提示意义。Jin等[8]分析了34例ASC患者发现,血CEA和SCC升高对诊断ASC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本组结果SCC阳性率不高(20%,11/55),可能与统计人群及样本量不同有关。另外,本研究近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且63.6%的患者首诊时已发生转移,可见ASC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CT检查及诊断是必要的。

通过对病灶图像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ASC以周围型更多见,与既往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9-12];且病灶多位于右上肺,也与多数报道相符[13-15]。ASC病灶多较大,有研究显示肿瘤平均直径在2cm以上[9,11,16-18],本研究肿瘤灶中位大小为3.2cm×2.5cm,符合文献报道。ASC边缘分叶、毛刺及胸膜牵拉较多见,多数平扫及强化密度不均,也与多数报道一致[3,9,11,16-17]。本研究还发现18.2%(10/55)的肿瘤伴周围磨玻璃影(GGO),分析该征象的病理改变,Lee等[9]认为可能是出血、炎症及间质纤维化所致;而Watanabe等[3]的研究表明,瘤周GGO是腺癌优势型ASC的预测指标,可能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伏壁式生长所形成。

本研究发现与周围型ASC比较,中央型ASC体积相对更大。Lee等[9]研究显示中央型和周围型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5.7 cm和3.4 cm;吴杰等[16]研究亦显示中央型平均大小约5.9cm×4.3cm,周围型大小约4.6 cm×3.0 cm。本研究还发现中央型ASC内部更易坏死,而Yu等[11]统计了29例ASC则认为周围型更多见,分析差异可能与该研究病例数量有限有关。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型ASC容易出现鳞癌的一些特点,即伴远端肺阻塞改变及胸腔积液,这与Lee等[9]的研究结果相同;而中央型边缘毛刺及胸膜牵拉相对少见,分析可能与远端肺的阻塞改变使肿瘤边缘毛刺模糊不清有关。

表2 中央型和周围型ASC的影像特点比较 例(%)

综上所述,ASC常见于老年吸烟男性,易发生转移。以右上肺、周围型多见。影像上兼具腺癌和鳞癌二者特征,多表现为直径较大、边界不清的肿块,边缘分叶、毛刺、胸膜牵拉较多见,多密度不均。其中周围型ASC边缘毛刺及胸膜牵拉更多见;而中央型体积更大,易发生囊变坏死,更易伴远端肺阻塞性改变及胸腔积液。

猜你喜欢

毛刺牵拉鳞癌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
不同组合动态牵拉方式对起跳高度的影响及其对比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