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探析
2022-11-02孙宽龙
孙宽龙
一、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制定有效的策略,提供丰富的思维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有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及敏捷性等诸多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思维品质的特点,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基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需要融入数学教学资源,制定数学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培养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首先,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将已有的数学知识构建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数学知识应用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概念的理解之外,还更加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初中数学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还突出全面性,因此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品质,才能将数学作业整体进行学习,通过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用于其他学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从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而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数学作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科目,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归纳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等,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采用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体现数学教学和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最后,从初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数学问题时产生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仅靠自己很难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引导学生从思维方面针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解决了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展开讨论,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关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使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数学基础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成绩,并且采用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数学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这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少锻炼数学思维的意识,也没有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平台,这样的数学课堂,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桎梏。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也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并且尝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实际上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未能深入挖掘思维品质的深层次内涵,在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上也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是简单地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但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或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由教师给出答案,这样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深入,教师无法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也无法根据思维品质培养的需要,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高有低,反映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方面,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问题的探索,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也有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思维品质的培养,更多地依赖教师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但实际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采用统一的尺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这导致数学教学以及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
四、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与路径选择
(一)结合问题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基础知识内容和教材方面,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学生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范围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想象思维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然后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索,通过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在总结问题之后完善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展开探索,关注学生的思维体验,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节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几何体的实物,让学生针对实物展开探索,然后将自己的探索结果与教材中的知识原理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逐渐掌握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问题教学的方法,通过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数学案例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正如上面所说,初中阶段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知识讲解,这导致学生难以活跃思维,在课堂上也难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上升到思维品质培养的高度,初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知识点中,教师引入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案例中探讨数学公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案例题型,然后让学生对题型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迁移拓展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基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思考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解题思路下,能够转变思维方式,深入地探讨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节知识内容时,学生便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整式加减计算中已经有了关于数学运算算理和定理的知识,因此学生在解决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添加括号这些常规内容时感觉很容易。但如果出现不同类型的整式加减法时,学生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引导学生对整式加减中的题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步利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也会利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利用多种解题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促成思维品质的重要能力,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的,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习惯于利用既有的知识经验探讨数学问题,这导致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难以提升。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就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新的角度思考数学知识,以新的方法解决数学知识,逐步通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角这一节知识时,本节知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角的顶点和角的边的含义,学会在图形中标出并表示角。依据这样的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表示角的几种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用多种方式找到角并将其表示出来。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力被充分激发,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设探究性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思维进行发散,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发散性的思维也是学生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究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共同带动的学习机制,在这样的学习机制下,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之间的分组,让学生展开高效的合作,在分组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穿插搭配,让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水平一般和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在这样的带动机制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调查统计这一节知识中,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对统计建立初步认知,通过学习会运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性情境,引入了本次本班学生“体育跳远”的成绩,然后让学生尝试利用本节课提到的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在小组活动中,一些学生负责绘制扇形统计图,一些学生负责计算数据,也有一些学生负责收集数据,通过共同讨论与探究,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共同配合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为思维品质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复习与总结,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能够使学生在梳理数学知识中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漏洞,进而发现自己在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将思维品质作为复习与总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借助相应的教学工具,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知识中,为了加强复习,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思维导图,教师将每一节知识的重点呈现在思维导图的主框架中,然后让学生进行填充,在这样的总结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察觉自身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培养反思能力,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探讨其意义,这样才能提高重视,在教学中制定有效的策略进行培养。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