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改策略的研究

2022-11-02叶志燕

考试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习作小学生作文

叶志燕

新课程标准改革制度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探讨的是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修改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质的提升,其内容包括思想感情上的认知、语感语境的代入等,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积累语文知识学习的能力。

一、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忽视习作活动的主体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习作学习不仅仅是小学生个体生命的运动,同时还是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表达。小学生语文习作与其他的语文单项训练相比,习作的学习难度更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过分地关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导致学生在写作方面缺乏明显的内驱力,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很难实现小学习作的教学要求,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忽视多元教学的运用

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的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的方法虽然没有本质上的问题,但是很难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会挫伤学生语文习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所以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采取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一部分的语文教师认为对学生采取多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会过于烦琐,会浪费学生的习作学习的时间,所以并不愿意为学生拓展新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强,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忽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很多的小学生表示,在进行语文习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产生无话可说、头脑空空的情况。而小学语文教师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归到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不强。实则不然,之所以导致小学生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的积累,无法让学生关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学生缺乏主动观察的习惯,所以导致学生的语文习作缺乏素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所以他们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这些事件进行记录,并且将这些事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习作当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

(四)忽视写作方法的教学

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向学生重点讲解字、词、句的运用,而很少关注到写作技巧的教授。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习作技巧的教学,那么就无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同时也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兴趣。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就有待提升,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写作方法,很可能会让学生的写作生涯进入误区,现阶段很多学生都存在口语与书面语混淆不清的问题,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叙事文写作都像流水账,学生如果不能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很容易产生退却的心理。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写作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和阅读都提不起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语文习作方法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文习作能力的认知,促使学生在语文习作的过程中,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习作技巧,积累语文习作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忽视课外习作的指导

就目前来看,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并不会为学生进行课外习作的教学指导。在课堂结束之后,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授课压力和授课负担,不会对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课外习作练习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一些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为他们布置课外的习题练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习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语文习作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 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习作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快乐是心灵的润滑剂。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自己内心折射的过程,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家庭成员,相应地,他们的心灵更多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家庭环境是学生写作出发点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管在任何阶段,家庭都是学生最重视的地方,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谐快乐的家庭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快乐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快乐中才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对生活中美好事物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可以更好地养成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所写的语句、段落不会太长,这时如果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只有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这是小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作。当教师面对学生的写作时,教师在评改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在学生所写内容旁加上鼓励的话语,一颗五角星、一个笑脸、一朵小红花、点上几个着重号都可让学生欣喜不已。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话语,在对学生语文习作的表扬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给学生鼓励,争取和学生成为朋友,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不断积累信任,让学生放开束缚,让思维发散开来进行语文习作。

三、 提升学生语文习作互评互改的新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在授课时教会学生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修改作文,首先教给学生规范统一的修改符号,教师应就不同题材的作文教给学生不同的修改方法。让学生互评互改,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要求学生描写自己内心的语文教师时,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心中的语文教师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探讨自己心中语文教师的样子,随后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在语文教师的示范及授予的方法下,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互评互改彼此的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由组长组织大家一起互评互改小组成员的作文,针对其他学生写的作文,大家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进行有效的争议,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宝贵的建议。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还要对互评后有问题的作文进行指导与点评,树立榜样,把良好的作文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懂得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进一步巩固评改作文的方法。

四、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是畏惧中带有崇敬,教师可以好好使用这份独特的情感,在保证自己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自身文学能力的展现,让学生的崇敬更进一步,未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更加顺利。众所周知,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还可以促使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师打造高效率的教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作“观察秋天”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搜索有关秋天的资料,并且将秋天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共享。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交流秋天景色的时候适时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合适的辞藻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绝美景色。在教学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关秋天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流露。在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描绘秋天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秋天是怎样的景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将自己带入秋天的情景氛围当中。然后,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秋天的渲染,让学生认识到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万物丰收的季节,秋天可以带给人们许多的快乐。之后,语文教师给学生播放有关秋天景象的视频,引起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课程的最后,语文教师向学生进行小结,让他们通过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心中的秋天,学生在描写完成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随后挑选出习作最佳的同学,对其进行一定的激励,从而提高班级内学生进行语文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习作的研究对策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四点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这四点能力的齐头并进,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生活中的美从来都不缺乏,缺乏的只是对美的描述,以及看待美景时的心情,就像同样是晚霞,它可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可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可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明同样的东西,却给人全然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写作的魅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写作需要为学生传达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教师可以酌情添加一些以后才会学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印象,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古代的迁客骚人在面对美景时可以赋诗一首,学生同样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在面对美景的时候写一首诗,虽然现阶段大多数作文都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但这并不是教师限制学生诗词创作能力的借口,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句,朗朗上口的诗句往往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习作的兴趣。小学语文习作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文习作知识的热爱,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四大方面进行探析:

一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学会倾听是学好语文习作的首要核心素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输入课堂知识,也能在听别人说话中感受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学会倾听是教会学生如何对人尊重的体现,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读一本好书就想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有好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话,别人与他交谈就仿佛读一本受益无穷的名著。优秀的口语以及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迈向成功的捷径,人们往往更乐意与高情商的人谈话,而所谓的高情商就可以通过词语的积累、语言的组织体现出来,这也正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三是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阅读是最快掌握知识、提升见解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海绵,只有通过不断吸收知识才能够保证以后的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乐趣在于通过眼睛来了解不同人的生活,通过对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小学就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人往往很难独自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有对比就会简单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作文评价来快速发现自己写作存在的不足,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六、 结语

简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起学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点,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课堂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习作小学生作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