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8-31张利坤

考试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游戏教学模式

张利坤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游戏化教学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交流的自由平台。文章试着总结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同仁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过多地注重了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除了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专业性和趣味性。数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各种职业的专业工作流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对目前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布置进行优化改革,让学生也参与到数学教学模式的制定探讨中来,发挥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人翁精神,而不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数学教学节奏进行学习。这是因为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没有有效地规划统一,不同地区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也各不相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多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因此,不仅学校要积极引进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相关设备来为教师开展各种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保驾护航,还要通过开设各种专业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讲座来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其次,目前学校班级内的功利化数学学习氛围太过浓重,教师、家长都对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太过关注,当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出现波动时,部分家长甚至还会对教师采用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出质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重教师的课业负担而影响各种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推进开展。教师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关注的是各种数学习题的解题技巧,而不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数学实践技能,学生也自然会将自我的学习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完成数学习题和提升数学考试成绩上,而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最后,教师采用的数学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师往往是采用独自讲解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倾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被动教学模式中并不能够有效地激活数学学习兴趣,也多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就要从学生学习效率不佳产生的原因出发,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一个人需要对全班同学的数学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把控,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目前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而只是单纯地跟随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开展游戏化教学后,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地减轻对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要求压力,教师可以更加大胆积极地应用各种创新技术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学生也可以在更加轻松平等的数学学习课堂中践行生活化学习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也可以在各种游戏化的模拟情景中更好地完成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检验,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后,师生的数学学习课业负担都可以得到有效减轻。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家长并没有发挥相应的正面促进作用,甚至会对教师推行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出质疑而影响教学实效性。在有效推行游戏化的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保持家校沟通来对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了解,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来,学生在真切感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关心之后也会进一步地激活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在推行游戏化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紧凑的校园学习生活之余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放松身心,起到劳逸结合的效果。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实践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教师通过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三、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以学生为本开展游戏化教学

要有效地推行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减轻数学学习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开展游戏化教学绝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来帮助学生践行减负增效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首先是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教师仍然是大包大揽地对学生的游戏化数学学习策略进行决策,那么不仅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课业负担,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和反感情绪。然而数学的学习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游戏化的数学课堂中找到符合自我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平台,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和核心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目前的数学学习评价模式来积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对自我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反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互评、学生互评的方式来促进班级内互相合作、力争上游的数学学习氛围形成。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玩“识别位置”的游戏,让学生通过互相报位置的方式来学习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模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某同学在班级中的座位是第一排第一行,他进行位置播报“1-1”,另外一个同学在第五排第六行,他的位置是“5-6”。还要注重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时机,教师要巧妙地结合教材大纲推出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的创意游戏,而不是让创新式的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除了教师可以向学生单方面地推出各种游戏化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也积极地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也参与到数学教学模式的参与制定中来。当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创新式游戏化教学后,教师还要通过组织班级内部调查和个别谈话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只有让学生能够切实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才是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游戏参与情况进行有效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数学游戏参与记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归纳,不仅可以对学生美好的数学学习时光进行记录,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定期地进行知识总结,建立起一体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开展分层次的数学游戏化教学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计划进行有效制定,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和如何进行数学教学都是教师独自决定,而在面对集体化的大锅饭教学时容易出现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觉得教师的讲述内容太过简单基础,一部分学生又无法跟上班级内正常数学学习进度的问题。要有效地推行游戏化教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开展分层次的个体化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游戏化教学分层时,教师切不可单纯地以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来进行简单划分,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个体地位,让学生也参与到对数学分层模式的划分讨论之中来。同时,学生的数学层次划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我的数学学习优劣势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在自己感兴趣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数学游戏活动中践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进行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有的同学本身就对各种生活情景扮演类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师在开展相关游戏活动时可以引导他们参与更加具备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有的同学平时擅长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他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游戏相互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实践活动。对基础组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提前了解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对普通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情境扮演类的游戏来模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场景;对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数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吸取经验,进行自主化的数学游戏设计。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组织基础组的同学一起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数一数视频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四边形,看哪个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图形的识别;对普通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玩“摆排七巧板”的趣味游戏,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奇妙的图形,看学生能否顺利地摆排各种图形;而对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设计趣味游戏,看看哪个同学能够设计出既具备趣味性又具备教学性的图形游戏,有的同学让大家一起进行“图形剪纸”游戏,对生活中的各种图形进行了有效还原。通过开展分层次的数学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践行个体化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改变数学教学形式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活动将各种生活化情景和数学知识应用的专业情景给学生进行模拟还原,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玩“小小统计家”的数学游戏,学生以小组形式担任数据统计分析员,教师在幻灯片资源上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常见数据,然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参与竞争性的统计游戏活动来训练数学实践技能。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学校内运动会上的运动员们的成绩数据,然后再进行提问“男子组跳高成绩的前三名平均值是多少?”“50米跑步比赛中前八名的平均值是多少?”,学生需要快速地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生在这样趣味性十足的数学游戏活动中都显得非常积极踊跃,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也变成了学生的欢乐学习平台。教师多是以重复枯燥的形式给学生布置数学课后作业,在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游戏类活动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快乐的方式完成自我数学学习情况的检验。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游戏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一起利用彩纸、剪刀进行艺术品制作,在充分激活学生的创作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寓教于乐地完成数学作业。

(四)注重游戏内容与数学活动间的联系

在小学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学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游戏化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游戏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前,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游戏活动,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中所要讲解的数学内容融入游戏内容,保证游戏化数学教学开展质量。

比如,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互补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口述计算题,各小组举牌抢答,先答对的小组加一分,最终统计各小组总分数,并对获胜小组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如棒棒糖、小红花等。学生对游戏的参与兴趣较高,因此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在顺利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基础上,还能够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相符合,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数学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五)结合小学生特征设计游戏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该会注意到学生只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应不断完善游戏的设定内容,确保游戏的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倾听儿童表达的主观意愿,从儿童自身的兴趣出发,设计出和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相符合的游戏。

比如,在进行“确定位置”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猜我在哪”游戏,靠近讲台的为第一行,靠近窗户的为第一列,制定标准后,教师就可以随机提问:“小明在第几排第几类?”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置知识的理解。

再比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将食物卡片及价格贴在黑板上,然后随机分配给学生不同数额“人民币”(写有数字的卡片),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教师引导学生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让学生自己算应该找自己多少元。如小明有40元,想买一瓶可乐(3元)、一包薯片(4元)、一本日记本(13元)、两个苹果(6元),小明给售货员4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这时小明就会进行计算:40-3-4-13-6=14(元)。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提升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

在开展数学游戏化的教学当中,需要提高教师对数学游戏的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这也是保证数学游戏化能够顺利实施的根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底什么是数学游戏,以及怎样将游戏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数学教师需要全面讲解开展数学游戏的流程与知识,让学生能够明确认识数学游戏,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游戏开展的有效性,防止学生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过度沉迷游戏,并没有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与认知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情况,不能够做出和学生发展相违背的教育。教育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对数学游戏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与思考时间,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和实际生活更加地贴近,和学生发展规律相吻合,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有效。

四、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数学实践技能。通过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教师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推出兼具趣味性和教学性的数学游戏活动,通过对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来创建高效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游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爆笑游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