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专业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
——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2022-11-01魏丽萍巩文峰曾加芹

高教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林学硕士导师

魏丽萍,王 伟,巩文峰,曾加芹*

(1.西藏农牧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2.西藏农牧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根据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西藏农牧学院以林学一级学科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分为森林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生态5 个研究方向进行培养。

所谓跨专业研究生,一般是指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选择不同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进行学习的学生,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两个学科在自身进行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选择的机会增加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跨专业继续学习。此外,由于西藏农牧学院地处国家西部边陲城市,地理交通条件不便的限制,致使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也会有较多的跨专业调剂生。面对跨专业学生,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对培养研究生的学院、专业及指导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育管理模式,专业知识的教育,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指导等。

本文针对林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从思政教育、架构林学学科知识体系、拓宽学习途径、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林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2018 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如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的问题,给出“多方集成教育资源,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政治过硬、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的解决方案。依据此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科做出不同的选择,再将学科进行融合培养,这种融合相较于本专业学生,更具有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二、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硕士招生情况及面临的困境

以2020 年林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据为例,88.9%的研究生为跨专业学习,且68.8%的专业为公共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跨学科学习。在传统学科与高层次教育要求面前,跨专业研究生面临的学习上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跨专业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上明显不足,常常造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听不懂”“不消化”“不会用”等结果,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对专业知识接受能力不足,对专有名词解释不清;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不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生论文设计中表现为缺乏创新思维,对专业名词、概念和公式等不熟悉、不理解、不会灵活应用等。

(二)课程设置与研究内容联系紧密性不高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2 个学期,学习时间短。基于林学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的课程设置,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主要以森林培育为主体的专业课程。而林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了森林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生态5 个研究方向,各个导师因研究内容差异大等原因,致使课程设置与研究内容联系紧密性不高。跨专业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相差甚远,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顾此失彼。

(三)对实验设计的理解与自主研究能力不足

林学专业研究内容具有周期性长,受外界影响的因素多样等特点。因此,为保证硕士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就需要接触到实验设计或参与导师课题进行学术研究,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实验设计的理解与自主研究能力不足,根本原因仍是基础知识薄弱,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实验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学科思维欠缺等。

三、跨专业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

针对跨专业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综合学生调查与反馈情况,主要从思政教育、架构林学学科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习途径、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术交流、重视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等方面击破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困境。通过调查与反馈,研究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摸索出有利于调动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学术水平,从而提高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9 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更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

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层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孙敬文:“好歹我的绰号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不接受都没办法。而他的绰号是自己送给自己的,见人就推销,别人想不接受都难!”

(二)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习途径

由于研究生培养中,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2 个学期,学习时间短。跨专业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相差甚远,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顾此失彼。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在注重线下林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在线上选修课教学方面要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点,兼顾专业特点,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渗透。

林学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应具有更“全”的知识结构和更“广”的林业发展视野,从而保证对林业问题的认识更有深度。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处在主导地位,除了学校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课程,还可自主补修专业基础课。现在主要的途径有学校开展的专业课,公选课的网上录播课;也可以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超星等平台上现有的优质慕课资源以及各高校网上的精品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根据研究内容通过各种微信学习交流平台,参加专业知识及数据处理的讲座。这些学习知识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有利于利用课余时间,更有利于整合短小的时间,更加便捷、自主的学习。

(三)架构林学学科知识体系,树立学习信心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时间短,基础薄弱,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上明显不足,在学习中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心。传统的研究生专业知识教授仍是以课程为主,但对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清,致使学习动力不足;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联系不紧密,过于松散,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突击复习,完成考试,这种被动学习不利于林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结合“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习途径”中多途径学习,使用整体性学习法,构建课程知识间的链接,通过学习内容间的衔接,不断融合,形成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更牢固的记忆,有利于林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1)前期通过入学教育架构学生认知中的林学学科知识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知识储备的要求及相关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等,为后续的学习打好铺垫。

(2)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以科研任务、项目为驱动,引导学习。由项目驱动学习,更加有效,因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没有掌握知识体系的同学来说,很难高质量完成。任务和项目驱动不仅可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及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还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迅速做出调整,优化学习方法,做到自主学习和方法改进。

(四)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术交流

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一环。目前,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西藏林业特点及发展状况,设置实践研究内容紧跟社会需求,使学术与林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实践技能与职业要求直接对接,更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研究生处搭台,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实验

每年学校研究生处都会组织在读研究生申报科研创新性实验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锻炼研究生对实验设计的理解与自主研究创新能力等。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更是机遇与挑战,通过自主学习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知识,借助此途径可以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提高学术水平。

2.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学习全体研究生导师主讲的林学学科研究进展等课程,在了解社会对林业发展需求及相关学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读书(学术前沿文献)交流会,也可以通过参加区内外举办的专业学术交流会议等,增加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提高学术自信。在学校层面上,鼓励实践大赛,开展学术论坛。

(五)重视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导师在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导师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他们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影响学生品质和风格,还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养成。面对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师应该不断自我充实和提高,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形成定期的讨论交流,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不仅对研究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而且在增强学生自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要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和鼓舞研究生;要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

2.发挥复合导师制度的优越性

在研究生扩招的大环境下,学校导师数量有限,出现了一名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的现状。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性、复合型的特点,每个研究生导师都有知识面有限,思维方式固定等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快速成长。一个人的知识面、思维方式由于受到单一学科的限制,从而难以培养出综合、交叉学科方向上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跨学科、跨专业合作融合培养方式,复合导师制度探索不同学科学术背景下的导师组与导师负责制或导师与副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既打破了一名学生只有一名导师的局限性,又可以由导师形成研究小组,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共同促进研究生教育培养。

3.充分发挥导师课题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培养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导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研究经验,导师可以向研究生讲授自己课题的研究内容、最新成果以及传授科研创新的经验与方法;同时,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掌握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围绕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解析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学生调查与反馈情况,从加强思政教育、架构林学学科知识体系、拓宽学习途径、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跨专业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探索出有利于跨专业研究生自主学习,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学术水平的培养途径,进而提高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林学硕士导师
国模林学斌:在鞍钢的大船上乘风破浪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唐维泽、段立作品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