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在“减负提质”中的作用
2022-10-31陆勤芬
陆勤芬
(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意见》一经公布,引起巨大反响。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成了各个教育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
社会科技的发达和信息的流通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使生活越来越方便,从而大数据这个高科技时代产物也就应运而生。数据的获得方式和获得渠道不同,其分析结果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渠道获得真实数据,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提质减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在每年招生季“抢得”更多的尖子生,有些学校虚假答题,这样得来的数据必然不真实,所做出的分析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本文所有调查的前提是,内容真实,数据有效。也就是说,在数据驱动评价过程中,要强调数据的真实性。
一、利用数据信息,进行作业管理
(一)教师热衷于数据使用
事实证明,疫情期间,线上作业的布置、批阅及反馈,运用“云作业”平台,效果突出。通过平台,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作业情况,通过分析学生作业结果数据,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注、反思的习惯,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增强家校联动,实现家校共育。
一项线上调查表明,85%以上的教师认为“云作业”比传统形式的作业效率更高,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云作业”的统计功能对教学工作的改进很有帮助,90%以上的教师认为需要自动批阅主观题的功能。通过云作业平台,老师们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从源头和作业过程保证家庭作业质量,抓住了作业批改的本质意义。尤其是“积分式过程性评价”方式、“印章”类奖励性评价和“语言类”个性化点评评价,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结果性评价,也超越了平时作业批改中简单的“优秀”或者“良好”之类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写作业慢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有了平台的帮助,教师随时掌控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期待”“鼓励”或者“批评教育”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笔者班级的学生利用“云作业”平台,作业完成率达100%,而使用平台之前,作业完成率不到90%,在某次调研中,有76%以上的教师表示愿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学生享受数据分析的成果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了解学生开始,通过科学精准地布置作业来有效实现“减负提质”。杭州某学校进行了一次五年级英语作业情况大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参加本次调查的人数为120人,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英语作业,能保证每次完成作业时间的30分钟左右,一周三次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作业布置比较合理,也相信教师会从数据中心找出自己在布置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让学生享受数据统计分析带来的成果。
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作业负担,就要从精选作业着手,通过丰富作业类型、合理安排作业、布置分层个性化作业等,有效实现“减负提质”。
在“在假期,你希望教师给你布置什么作业?”调查中,约80%的学生认可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丰富,约36%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布置分层作业,约40%的学生希望教师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希望假期教师能布置各类不同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作业设计随意、学生机械重复大量抄写、刷题的现象,《意见》明确要求:“统筹作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加强质量监督。”“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政策出台后,从上到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对“作业管理”提出硬性要求,一线教师自我诊断,进行反思,学校年级组或学科组进行作业设计研讨,学校要求教师将作业上传备案,并进行分析统计,这些活动都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减少学生作业时间。
(三)数据调查有助于学生用好课余时间
《意见》提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有些家长为提升学生成绩,给学生报了大量的补习班,使得学生没有时间休息,精神萎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才是他们快乐成长的催化剂。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三到五年级的180个学生中,有17%的学生愿意上补习班,有36%的学生选择参加夏令营活动,有21%的学生选择到活动中心,选择其他的占35%。
合理安排业余时间,除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阅读也是青少年课余的“必选项”。2019年,全民阅读工作被第六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深入开展的各类阅读活动和书店行业的全面复苏,在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兴建“悦书房”,开展阅读活动。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每天都进行趣味阅读的学生的成绩,比不进行阅读的学生遥遥领先;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阅读的学生的成绩,也比每月进行一次或两次阅读的学生要高很多,每月进行一次或两次阅读也要比从来不阅读的学生高很多。可见,阅读非常重要。而热爱阅读的学生,大多数心理健康,认知深刻,成绩优秀。
二、利用数据信息,鼓励个性发展
学生利用云平台等各种小程序,不仅能写完作业,而且能写好作业,每次批改作业时,教师都能通过学生上传的图片、音视频,发现不一样的他们,并且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平台的作业档案、错题集,以及一周综合评价,都是最具个性的“学习方案”。家长们也能通过类似“每天传作业”“优化大师”等“云作业”小程序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作业情况,课后帮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补习。
合肥市绿色评价平台,就根据每个学生的考试情况,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笔者在整理学生成绩数据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评价认真地抄写在一张纸条上,开学时粘贴在自己的语文教材扉页上。“知道自己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缺点”,这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点评,也是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越来越优秀。很多小程序具有根据学生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点评的功能,其数据统计结果和评价,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调整学生的状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利用数据信息,唤醒“执着家长”
国家政策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焦虑,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和上补习班之外,又额外给孩子布置很多任务,加重学生负担。而相关数据统计有利于帮助家长科学认识学习规律,真正落实“减负”政策。
有报告显示,学习时间的长短对成绩没有直接影响。哈里斯·库珀教授也表示,家庭作业总被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能力,但很多人却忽略了,过度的家庭作业,让孩子的身体和情绪越来越疲劳,最终加剧其对学习的负面情绪。
某项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3.21%的初中生、37.0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规定标准,有37.43%的初中生、26.99%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在8小时和7小时以下。中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时间偏长及普遍参与课外培训等现象亟待改善,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及时雨”。
另外,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作业,忽略了其他影响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如教师质量、家长参与、儿童的睡眠量、适当的营养、社会经济状况等。
学校及有关部门在宣传减负政策,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培训,使其科学认识教育规律,如此才能真正落实提质减负。
四、利用数据信息,实行精准帮扶
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存在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了。
综合各项数据结果显示,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及家庭教育失当,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的学生相对较敏感、脆弱,承受能力较差。一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让这些孩子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主要有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不完整、家里有重大事故发生、父母关系紧张、家长处理不好人际关系。2.学习方面的因素。学习压力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恐惧和对学校的厌烦。课业任务的繁重,竞争的激烈,让学生难以承受,导致其心理畸形发展。3.社交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让青少年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被人误会、被人指指点点、丢失尊严、与亲密好友发生矛盾等,学生不会正确处理这些情况,又不会或者羞于求助,形成郁郁寡欢的性格。4.社会环境因素。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良社会因素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这些问题并非独立存在,只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或者游戏活动中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端倪,“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师心中有了每个孩子的“状态图”就能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数据是冰冷的,教育是温热的,教育对象是鲜活有个性的“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尊重教育规律,针对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对症下药”,但不以一组数据概论全部,合理利用大数据,这才是教育者对待大数据应有的态度。如此,“大数据”方可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助手切实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