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2022-10-29

考试周刊 2022年37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习题物理

胡 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上升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学生也因此被繁重的学业压得不堪重负。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教育教学回归本真。课堂是学生构建物理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的重要场所,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要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从而在逐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 “双减”政策理念实施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具备了浓厚的物理探究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展开物理概念以及性质定理的探索构建,就会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被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贵,而且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中,才会让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产生相应的价值。

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理念,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研究力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会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操作弹簧的基础上感受弹力,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物体感受摩擦力等。教师还会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增强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了物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那么他们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前结合课件视频以及文字内容的导学案,展开自主预习活动。那么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例如,《重力》这部分内容的课前预习,学生就要在课前自主探究重力的概念,自主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自主分析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生会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内容总结到练习本上,然后在课堂上有所侧重地进行倾听、思考与分享交流,从而经历知识内容的自主探究过程。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还会组织小组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归纳不同类型的习题内容,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以及练习题目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会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以及课后巩固练习,结合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设计,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那么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总结归纳习惯以及独立思考习惯。而且教师还会结合物理习题类型,教授给学生相应的问题分析方法技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习题的解答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四)有助于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课堂生成,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对重力的理解、探究和运用,有学生认为苹果下落时越来越快是因为苹果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的缘故,显然这一认识是错误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即提出相应问题:“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当学生分析清楚了这一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苹果下落过程中越来越快的原因是什么。当学生的个体思维被教师关注,当学生的积极思考行为被教师赞赏,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保持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而且,“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还会加强对学生的赞赏性评价,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时,教师就会运用赞赏性评语:“该同学的思考非常深入,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全面,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当师生进行了良性的互动,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更加轻松、愉悦、有趣,“双减”政策理念的落实也有了保障。

二、 基于“双减”政策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探析

(一)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物理概念、公式以及性质定理的探索构建中,能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尽管课堂导入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如果学生错过了课堂起始环节的几分钟,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为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创建奠定基础。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导入法,即在课堂起始环节,教师可以讲述亚里士多德对力的研究的故事,讲述牛顿对力的研究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一边倾听故事内容一边探究力的相关内容。生动形象的故事内容本身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内容与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定理探究过程以及定理内容的理解。

又如,《摩擦力》,教师可以在课堂起始环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具体可以是引导学生表述汽车轮胎的表面形状,引导学生表述运动鞋地的图案设计,并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图案设计的原因,从而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为学生后续的高效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游戏,可以运用复习导入,也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用问题来启发学生;只要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都可以拿来运用。

(二)教育信息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课件图片、视频与物理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既能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更多地感受物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有助于“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物理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素材。物理学科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构建。例如,《二力平衡》,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静止的吊灯的图片,呈现静止的轮船的图片,呈现匀速上升的热气球的图片,呈现匀速行驶的汽车的图片,呈现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图片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图片中物体所受的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教师还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基本知识点展开相应的分析与探究。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多元化的课件视频内容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例如《弹力》,教师可以设计多方面内容的微课件,具体包括弹力形变概念的视频,与微小形变有关的探究实验,形变分类的视频内容,弹力方向判断的视频内容等。而且教师还可以设计用于学生课堂练习的课件图片,并呈现多种不同类型的习题内容,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视角加以分析和构建。当个别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对某一习题类型的分析和解答存在疑问时,他们就可以反复观看某一课件内容,直到自己完全理解为止。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名师微课,比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课件视频,学生可以进行反复地倾听、理解与探究。还有其他信息平台上的物理小视频,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加以选择性地观看学习。

(三)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直观形象的实验探究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内容的理解构建,又能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判断与总结等实验探究过程,还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探究的重要价值,要给学生创建实验探究的活动环境与机会,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教师要注重实验演示教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全程参与所有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所以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例如《液体压强》,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下演示实验活动:实验一,把压强计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改变探讨的方向,查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实验二,改变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查看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是否相等;实验三,把压强计探头分别放入盐水和水中,查看液体压强跟密度是否有关系。当教师演示过第一个实验后,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第二个实验和第三个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尝试着操作压强计探头,记录相应数据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构建。

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实验探究。尽管演示实验能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但是教师依然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自身的物理思维。如《摩擦力》内容中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师提前准备好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毛巾、棉布等工具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并分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并结合学生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优缺点,对其进行相应的鼓励与辅助引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组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当今社会是合作共赢的时代,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物理知识内容以及习题内容等展开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加强自主思考与互动分享,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例如《大气压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围绕大气压强含义、大气压强产生原因以及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验活动等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学生要自主分析他们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出他们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与同伴进行分享交流。教师要结合小组学生的分享交流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不一样,所以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构建水平也不一样,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视野,引导学生多元化理解基本内容。而且学生在与小伙伴互动交流时,可以围绕一些细节内容展开探讨,进而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构建。

(五)组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比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为学生都想要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好的表现,都想要获得好的比赛成绩,所以学生都会积极表现出更好的自己。而且,当学生知道具体的比赛时间以及比赛内容时,都会在比赛之前进行相应的准备与练习,这样一来,可以在准备比赛以及参与比赛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积极的教与学的状态,正如师生参与比赛时的积极状态一样。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展开抢答比赛或者是其他内容、形式的比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习题内容,然后将其通过课件图片、口述、黑板书写等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快速做出分析与解答。比如,与“力”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教师需要逐一呈现出来,正确作答出的学生获得相应分数,累积得分较高的学生赢得比赛胜利。

教师也可以自主编创用于比赛的习题试卷,引导学生通过解答习题试卷的方式参与比赛活动中。这种比赛模式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却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与习题解答能力。

无论是什么形式、内容类型的物理比赛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即教师要记录学生每一次的比赛成绩,然后一段时间后,综合观察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加强巩固练习

“双减”政策理念中对学生的作业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初中生的课后作业时长不得超过1个小时,要求教师提升作业质量。确实,一直以来,围绕作业练习的争论比较多,尽管争论多,但是作业练习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活动环节。科学有效的作业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知识内容,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构建水平,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作业习题内容以及作业练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作业练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练习的重要价值。

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习题内容。即教师要在认真查阅教辅材料内容以及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类型的习题内容,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分析和构建基本知识点。例如《摩擦力》,教师可以呈现如下练习题目:物体从光滑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力有哪些?给出几种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属于静摩擦的现象有哪些;分析竹筷提米的实验现象;分析生活中某些情境的摩擦受力情况等。

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展开小实验,从而增强课后作业练习的趣味性。如学生学习过摩擦力的相关内容后,可以在课后自主进行摩擦力的相关实验。类似的,还有与压强有关的实验内容等,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操作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信息化的作业练习。如果学校具备信息化作业练习的条件,那么教师可以在线呈现作业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在线练习,然后让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作业练习时长,收集作业练习中的错题等。

当教师设计并布置过作业内容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业内容的评阅,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从而切实提升作业练习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物理是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物理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阵地,通过教育信息化、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活动等方法,调动学生物理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在创建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习题物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只因是物理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处处留心皆物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