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2022-10-29林珠
林 珠
针对长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行“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课外学习压力,减缓幼小衔接坡度,提高幼儿素质教学质量。幼儿园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准备,小学建设入学前适应教育,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一年级作为小学低年级学段,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探索的阶段,部分学生还保持着在幼儿园就存在的习性。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小衔接阶段的特征,注意两个阶段教育外在环境的不同,减缓教学进度,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减少学生不适应的现象,从而实现学生的平稳过渡。
一、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 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来看,幼儿园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小学时期的铺垫,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二者性质不同。幼儿教育阶段,受制于幼儿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学生以游戏为主,但进入小学就意味着幼儿学习状态的转变,那么如何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当前有效衔接的重要问题。为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的影响,以及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要在两个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正确合理的应对措施,这就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本内容。
2. 幼小语文教学衔接
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幼小衔接”开展研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幼儿语文学习衔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的研究,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默契配合,使语文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两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得以实现。
(二)理论基础
1. 哈克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德国哈克教授提出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两阶段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儿童的学习方法也随之改变,小学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家长和教师又期望自己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取得好成绩,这种种压力,形成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断层现象。断层差异过大可能导致学习适应性障碍,如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小学生活,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阶段,成为文章的重点。
2. 赵来香快乐教学法
赵来香认为:活泼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突出的行为特征。幼小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天马行空,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快乐教学法”,是一种以快乐为主要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 小学低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现状
(一)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现状,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还对低年级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查阅了有关幼小衔接和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方面的文献、其他关于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准备情况的调查问卷以及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研究的调查问卷,笔者从对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情况、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情况、教师对幼小衔接情况态度与评价这四个维度来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某市A、B、C三所小学中有过一年级教学经验的其中75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一共有26个小题,主要内容有调查者的性别、工作年限、对幼小衔接理解情况、开展情况、态度与评价等。教师问卷发放了75份,回收75份,75份都是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现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1. 教师对幼小衔接理解情况
幼小衔接能不能顺利开展,关系到幼儿能否从幼儿园教育平稳过渡到小学教育,由此可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通过整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教师对幼小衔接的了解上,程度为非常了解的有17人占比 22.67%,比较了解的有27人占比36%,了解一点的有21人占比28%,不了解的有10人占比 13.33%。在幼小衔接开始时间的调查中,选择从幼儿入园开始的有21人占比28%,选择从中班开始的有12人占比16%,选择从大班开始的有28人占比 37.33%,选择到小学再开始的有8人占比 10.67%,选择不知道的有6人占比8%。数据如图1、图2所示。
图1 教师了解幼小衔接的程度
图2 幼小衔接阶段开始的时间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的情况处于不了解或者不够了解的状态。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关键期,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关注,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等,教师应用耐心、细心照顾幼儿学习生活上的转变,及时给予幼儿鼓励,缓解幼儿的紧张心理,从而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
通过图3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会经常主动去了解当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的有14人,占比为18.67%;偶尔会去了解的有32人,占比为42.67%;没有去了解过的有20人,占比为26.67%;感觉没必要去了解的有9人,占比为12%。
图3 是否主动了解当地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衔接过程中要考虑哪些方面,需要幼小两阶段的教师加强工作之间的沟通。但是部分小学教师对自我认知不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幼小衔接工作,但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在幼小教师了解幼儿与一年级学生之间的联系所产生的交流和互动中,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自己主动学习幼儿与一年级学生之间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改变语文教学策略,从而解决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幼小衔接情况态度与评价
通过整理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认为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的教师人数有18人,占比为24%;认为重要的教师人数有33人,占比为44%;认为一般重要的教师人数有13人,占比为17.33%;认为不重要的教师人数则有11人,占14.67%。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发展重要认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发展是重要的,小部分教师则认为幼小衔接不重要。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要增强幼小衔接意识。小学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教育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
可见,小学教师在对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上,认为有效的幼小衔接方式中,增强学生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占比58.67%;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占比52%;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占比52%;教师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占比52%;最后为其他,占比10.67%。(如图5)
在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结束后,幼儿就要步入小学了。在这最后学习阶段里,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而学生没有做好衔接过渡步入了小学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幼小衔接方式来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图5 教师认为有效的幼小衔接方式
由图6可知,小学教师对目前学校幼小衔接工作上希望得到改进的地方中,应多开展会议,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幼小衔接教育目标,占比70.67%;幼小教师间应加强交流互动,构建园校合作关系,占比62.67%;园校应与家长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占比46.67%;最后为补充占比1.33%。
图6 目前学校幼小衔接工作希望得到改进的地方
接受过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的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但就目前幼小衔接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存在分离,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幼小衔接意识薄弱,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符合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校幼小衔接方面,应尽快改进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推动幼小衔接工作进展,从而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总结
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幼小衔接教育存在问题
(1)语文幼小衔接标准不清晰,“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讲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却很模糊。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时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使得幼小衔接陷入了困境。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师更多地把语言教学当成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去教导学生,让幼儿在小小年纪就接受不恰当的知识,造成幼儿已经学会一年级知识,在小学生活可以比其他人更好地适应的假象。但是这种超前教育出来的学生容易后劲不足,学过的一年级知识用完后,升入二年级阶段,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久而久之会讨厌学习。加之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清楚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容易出现教学设计上的错误,等到这些幼儿进入小学后,纠正这些错误需要小学教师花费许多的时间,这会模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造成精神上的恐慌和紧张。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衔接性不足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小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很多教具,而且通常会使用游戏法、活动法等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氛围。可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一般采用讲读法。讲读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有效率,小学的一个班级有50人左右,教师需要教导的学生太多,做不到让每个学生都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实际调查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使用教具,一般使用的是拼音卡片或者教学挂图,这些教具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呈现,而不是趣味性。小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多的是使用多媒体,对学生来说PPT的展示让知识变得清晰明了,更加直观。但是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会沿用之前的PPT内容,而不会花时间去制作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
(3)幼儿园教育受到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幼儿的整个教育阶段存在着重要意义。学生的父母认为交了学费,幼儿园就要教育好学生,所以,家长就不会再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还想要幼儿园教师提前给学生上小学语文的知识。这些超前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4)幼小两阶段教师交流过少,教师教育观念因循守旧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小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很重要的。但是幼儿园的教师对小学的教育模式不清楚,而大部分的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了解。学生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习惯学校的学习环境,对各科的学习兴趣比较低下,教师如果不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自身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是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幼小衔接的教学模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摒弃已经被时代淘汰的顽固思想,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2. 调查总结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的分析,可以得知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理念普遍认知不够,教师缺乏相应的认识,而幼儿园和小学方面不够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程多采用新三维目标去教导学生,这和幼儿园的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上,不同于幼儿教师细心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般采用讲读法教学,小学需要兼顾的学生较多,教师没有办法做到照顾每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知识。再者,教师自身观念没有得到更新,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不重要,没有必要去了解,没有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于别人,沿用以往淘汰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更好地教育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学生的。家庭教育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部分家长不了解幼小衔接工作,学校、教师与家长间沟通交流不够,家长不清楚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针、措施,不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最后幼小两阶段教师交流过少,小学、幼儿园教师之间对彼此的工作方式、环境、目标等不够充分的了解,对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无法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最后将错就错的不在少数。
三、 小学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一)学习优秀的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与经验
对幼小衔接这一领域,许多西方国家是很重视的,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对幼小衔接的方法。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幼儿早期教育阶段发展的内容作为参考。例如,幼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小学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体系对接。教师方面的学习,学校可以将青年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统一培训,相互各自的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教学衔接过程中的不适应。只有加强系统管理,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幼儿园和小学语文课程的高质量衔接。
(二)进行家校(园)合作,增加沟通频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作为幼儿园关键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引领家长提升教育能力。”所以说,在幼小衔接教育关键之处,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游园活动或者学校教学活动等方式,让家长知道幼小衔接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多跟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引导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校和家庭进行联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把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之间的联系问题。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是完成学校各项基础性教学工作的保障。从幼儿园语言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衔接来看,幼小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幼小衔接的顺畅。然而,学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强幼小衔接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打好幼小衔接教育基础,这样能更好地教导学生。第二,提升自身道德水准,教师只有提升自身道德才能更好地感召学生。第三,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增加教师福利待遇,可以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第四,领导以身作则,领导以身作则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好地提升。
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也需要彼此积极沟通,以解决彼此的困惑。例如,学校可以多开展教学研讨会议,建立幼小衔接小组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幼小衔接教育目标;幼儿园教师可以经常去小学听课,小学教师也可以到幼儿园旁听幼儿课程,幼小教师间应加强交流互动等。
(四)在幼小两阶段教学方法中注意衔接性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不顺畅,主要是因为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差异很大。因此,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除,并规范教学方法,以实现幼小之间的顺畅衔接。
幼儿园的教学中会使用游戏法、活动法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一般采用讲读法,教师需要教导的学生太多,做不到让每个学生都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中尝试加入情境和游戏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容易参与课堂中。
(五)在幼小两阶段教学评价中注重全面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师会经常对爱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里一个班级大概有50个学生,教师面对这么多的学生,不可能如此仔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因此,一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特点、品德素质、审美追求、语言表达等,而不是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
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让思考一个小问题时,“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思维很奇特,会讲出“把石子丢进瓶子里”“把瓶子砸碎”“拿吸管把水吸出来”之类的话。这个时候,如果语文教师这样评价学生:“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奇特,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可是如果你能够说出把石子丢进瓶子后,瓶子里的石子越来越多,乌鸦就喝到水了说完整会更好,你的回答很精彩,大家把掌声响起来吧。”这样的评价可能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你的答案很正确,很独到,如果能在大声一点,那就更完美了”“你读得真好,清晰,流利,语气中还充满感情”简短的评价,更让学生满心欢喜,进取思考。在同学、师生不断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常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在充分了解教学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内容才能够真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 结语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从幼儿到成为小学生的发展过程,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都不一样,解决语文幼小衔接教学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文章总结了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实际访谈分析,得出小学语文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幼小衔接,文章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可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