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2022-10-28焦爱玲
焦爱玲
(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799)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症状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主,主要包括急性、急进性、慢性和隐匿性四种,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至后期可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从而引起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若1年时间未得痊愈则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免疫抑制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为主,雷公藤多苷的药理学作用广泛,尤以抗炎作用显著,被广泛用于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炎性疾病的治疗[1]。但由于大剂量使用雷公藤多甙可能引起患者骨髓抑制、肝脏受损等并发症,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即采取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方案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利用雷公藤多苷和糖皮质激素的免疫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75岁,平均(61.34±7.15)岁,予以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50~77岁,平均(60.59±8.01)岁,则予以雷公藤多苷+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关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过CT等影像学技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2)蛋白尿在1.0~3.5 g/d,血肌酐<445 mmol/L;(3)系膜区细胞增多,基质增宽;(4)配合度高,能与之有效沟通;(5)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继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2)合并恶性肿瘤,心、肝等严重器质性损伤或其他肾脏疾病;(3)对研究使用的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4)严重精神障碍或配合度低,无法与之有效沟通;(5)临床资料缺失;(6)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者。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雷公藤多苷(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431,规格:10 mg)+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69,规格5 mg)治疗,其中雷公藤多苷每次服用1 mg/kg,每天餐后3次,糖皮质激素则早晨一次性服用0.6 mg/kg;半年后将雷公藤多甙的使用剂量调整至每次0.5 mg/kg,每天餐后3次,糖皮质激素晨顿服0.3 mg/kg;9个月后将雷公藤多苷使用剂量调整至10 mg/d,糖皮质激素晨顿服5 mg/d。对照组则仅使用雷公藤多苷,其使用剂量通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9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肾 功 能 指 标:血 肌 酐(Scr)、24 h尿 蛋 白(24 hUP)、尿素氮(BUN),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2)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3)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4)治疗效果指标:显效: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低于0.5 g,血尿肉眼不可见,临床症状如水肿等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一半以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之间的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UP)、尿素氮(BUN)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肾功能对比(±s)
表1 肾功能对比(±s)
组别 例数 Scr(μmol/L) 24 h UP(mg/L)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122.31±8.15 88.64±5.78 1.97±0.31 0.85±0.36 7.35±0.32 4.15±0.45对照组 15 125.07±8.24 113.15±5.62 1.99±0.28 1.17±0.41 7.31±0.40 5.84±0.33 t 0.922 11.775 0.185 2.272 0.302 11.729 P 0.364 0.000 0.854 0.031 0.765 0.000
2.2 免疫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之间的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免疫功能对比(±s, g/L)
表2 免疫功能对比(±s, g/L)
组别 例数 IgM IgA Ig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0.88±0.24 1.64±0.26 1.38±0.35 2.37±0.25 7.81±0.28 12.48±0.35对照组 15 0.87±0.25 1.12±0.21 1.41±0.37 1.94±0.28 7.64±0.31 9.38±0.46 t 0.112 6.026 0.228 4.437 1.576 20.772 P 0.912 0.000 0.821 0.000 0.126 0.000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之间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
表3 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
组别 例数 TNF-α(mg/m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3.73±0.51 2.52±0.25 313.26±22.83 226.04±32.08对照组 15 3.69±0.53 3.21±0.44 311.57±24.08 285.11±38.25 t 0.211 5.281 0.197 4.583 P 0.835 0.000 0.845 0.000
2.4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效果对比[n(%)]
2.5 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后β2 微球蛋白、尿素清除率、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之间的β2 微球蛋白、尿素清除率、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之间的分别治疗前后β2 微球蛋白、尿素清除率、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对比分析(±s)
表5 两组患者之间的分别治疗前后β2 微球蛋白、尿素清除率、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β2 微球蛋白(μL/min) 尿素清除率(mL/s) 血内生肌酐清除率(m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13.24±1.21 34.34±2.33 0.34±0.02 1.54±0.03 0.34±0.04 1.65±0.03对照组 15 13.23±1.23 26.34±1.54 0.33±0.03 1.32±0.04 0.33±0.04 1.34±0.04 t 0.022 11.094 0.913 17.041 0.000 24.013 P 0.982 0.001 0.369 0.001 1.000 0.001
3 讨论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目前临床上主要认为是由于肾脏肾小球受到免疫介导的破坏使血液的滤过功能受到影响。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的情况,这是由于发生肾炎后尿液中存在血红细胞所致。如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患者的肾脏功能会受不同程度的损伤[2]。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以针对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等为主,常见药物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3]。从过往的临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来看,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会给患者造成药物副作用伤害,患者会出现发胖、恶心、呕吐的情况,且会对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产生负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身体素质,因此临床在不断寻求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法[4]。雷公藤多苷是一种大极性的脂溶性混合物质,是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生物学活性,以及促进基底膜细胞增生的作用,能够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及血尿水平,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上有显著优势[5]。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抑制药,能够减轻足细胞损伤,具有增强肾小球的修复作用,延迟肾功能恶化,降低蛋白尿水平,抑制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轻细胞的损伤,保护肾组织。由于长期使用雷公藤多苷会增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能够利用药物的免疫协同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并提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6]。
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均属于临床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IgM、IgA、IgG则属于人体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其旨在提示机体免疫功能是否正常,若有降低,则表示不正常。IL-6和TNF-α是机体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物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会促使机体分泌大量炎性因子[7]。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提示前者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组的各类型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前者治疗方案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显著作用。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前者治疗方案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方面的效果。根据上述论述,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以指出,观察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分析,曾莉学者[8]曾对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提到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指标(P<0.05),此结论和本研究类似。另外,在本次治疗后分析可见,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之间的β2 微球蛋白、尿素清除率、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明显更高(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常规治疗,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价值确切,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