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2022-11-27罗玲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注射器疫苗

罗玲萍

(酒泉市肃州区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预防接种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广泛使用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效果,避免流行病传染。人类首次采用疫苗消除的疾病是天花。几十年来,我国对于疫苗的接种和管理十分重视。研究表明,我国在适龄儿童中疫苗接种率达到85%,实现了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有效消除了各种传染病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也挽救了数百万计的儿童生命,大大降低了传染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1-2]。可以说,疫苗接种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问世,并不断运用。但是在儿童接种疫苗的时候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大量研究显示,在儿童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情况十分严重[3]。我国每年儿童接受预防注射的次数超过5亿人次,但是约有30%存在不安全注射的问题[4]。因此,在预防接种的时候要加强管理,降低不安全注射问题,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本研究对98例接种预防的儿童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种预防的98例儿童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69±1.02)岁。

2 结果

98例儿童预防接种的儿童中,有2例不安全注射问题,1例是由于接种者操作不规范所引起,使用未经安全处理的注射器,1例是由于儿童身体健康造成的,该名儿童在注射乙肝疫苗的时候出现感冒,且没有告知接种者,注射后又出现发烧。

3 预防接种的概念

3.1 预防接种概念

预防接种的广义概念是指利用人工制取得抗原或抗体,通过注射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接种,使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而狭义的预防接种是指接种疫苗后人体对某种疾病产生免疫力[5]。预防接种是国家建立免疫屏障的主要手段。在当前我国列入免疫规划的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随着现代新型疫苗的不断出现,有些基层医院为了谋取利益,开展二类疫苗接种。如水痘疫苗、精制乙脑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这也使得儿童预防接种注射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不安全注射因素问题的发生也逐渐增加。据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年新生儿及育龄妇女预防接种达到8亿人次,而应急接种为2.5亿次[6]。

3.2 安全注射的概念和特点

安全注射是指在使用疫苗和药物的时候,按照相关操作,利用注射器进行药物注射。在完成注射后,要对注射器进行妥善处理。在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药品不会对接种者造成身体危害;(2)注射后的医疗器具不会污染环境,给公众生活带来不良影响;(3)药物注射对被接种者无任何危险。

安全注射需要从以下几点:(1)首先要使用检验合格的注射器,并保证包装完整,在使用前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要按规定放入既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2)实施接种的人必须要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3)接种操作要符合规范要求;(4)接种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5)接种后的器械要妥善回收销毁。广泛的注射还包括穿刺、输血、外科手术等,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主要是采用灭菌的注射器,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疫苗注射[7]。在注射完成之后,需要对注射器进行安全管理。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首先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确保接种疫苗之后不会给患者造成危险。另外,对于所使用过的注射器要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给公众带来危害。

4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性

在儿童疫苗接种中,如果出现接种不安全行为,很容易导致各种病菌传播,尤其是一些传染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等,同时还可能引起患者败血症、毒性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等非传染性疾病。对接种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以上不安全注射现象在报道中屡见不鲜。如2001年南非一家医院由于使用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造成56名儿童和6名母亲感染艾滋疾病[8]。阿富汗在2002年报道,医务人员在注射中受到意外刺伤,情况达到0.32%,表明1000个人中有3人由于针头意外刺伤。另外,针头刺伤很容易导致乙型肝炎传播。据相关调查显示每年全球不安全注射事件导致超过10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超过3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超过10万人因此感染艾滋性疾病,且有超过100万人由于不安全注射和死亡[9]。这对医药事业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亿美元,其中中国占23.6%。有研究表明,由于注射不良导致的艾滋病,其中美国占26.7%,西班牙占66.5%,意大利占58.7%。我国在1997年湖南省一家医院使用不良注射器造成多名被注射者感染乙肝[10]。综上所述,不良注射事件对接种者造成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接种人员必须要提高责任心,具有较高的接种技术,能够规避接种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尤其是要杜绝使用不安全注射器,注射前要了解被接种者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不允许的儿童,需要停止注射。

5 不安全注射所产生的影响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对当前疫苗接种的问题进行数量进行分析,并估计全球每年在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次数达到121亿,治疗注射和预防接种注射的比例为9比1。目前,我国对河南、新疆、陕西等多个省份建立了安全注射接重点。但是在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不安全注射的问题,这也造成儿童家长和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问题的担忧。使儿童家长从儿童是否会患上传染病的担忧转移到儿童预防接种本身所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不安全注射问题的分析,降低不安全注射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预防接种的安全十分重视,并制定了安全注射方案。主要目标是建立全面保障系统,保证国家所实施的预防接种安全。对于注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反应,需要及早发现,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预防接种对儿童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11]。在实施免疫接种规划和管理的时候,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并合理储存和运输疫苗。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疫苗的注射安全性。另外,在完成注射后,要对针头及针管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医疗污染,或对公众造成的各种影响。

疫苗接种不安全问题所导致的危害主要有感染性危害和非感染性危害。感染性危害主要是血缘传播、性疾病等,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登格勒等。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操作,或者消毒不严所引起的感染会导致疾病传播。研究表明,在预防接种中重复使用二次针头,会提高疾病发病率,甚至造成接种人员的死亡[12]。非感染性疾病危害主要包括注射物质不当、意外刺伤和误伤等。美国一项研究对预防接种非感染性危害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每年约有将近100万次意外刺伤事件。

6 不安全注射的影响因素

6.1 接种者操作不规范

在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一些接种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合理选择剂量,或者对禁忌症掌握不准确,从而产生不安全注射因素。在接种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操作流程,严格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或者由于酒精更换不及时,浓度达不到消毒效果,从而引起局部感染。另外,一些接种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在接种的时候没有核对受种者的信息,没有告知接种者疫苗名称[13]。尤其是接种工作人数较多,工作量较大的时候,接种人员没有对被接种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对,从而造成错误接种,引发不安全注射事件的发生。

6.2 注射部位不当

在进行接种的时候,接种人员可能会凭着经验选择注射部位,也可能在选择注射部位注射的时候或上或下。尤其是在接种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忽略了正确注射部位的选择,从而影响疫苗的吸收,甚至导致出现神经性水肿。

6.3 身体素质的影响

疫苗的接种还受到被接种者的健康状况的影响,一些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的人在接种后可能引起免疫接种反应。

6.4 其他影响因素

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责任心、操作技能。如在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摇匀,或在使用冻干制剂疫苗的时候没有充分溶解,从而导致接种反应。另外,如果在疫苗接种管理中出现不规范、不合格,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也会产生不安全的接种的问题[14]。另外,还有些儿童在接种的时候出现恐惧和排斥心理,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不能很好的配合,从而影响接种效果。此外,一些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纠正孩子的不正确的思想。

7 实施安全注射的措施

7.1 注射前措施

(1)提高安全注射意识。为了能够保证安全注射,医务人员首先需要提高安全注射的意识,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选择合理注射器材实施安全注射。(2)完善培训制度,加强技术培训。落实对接种人员的培训,必须要提供持证上岗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接种人员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技术培训是安全注射的重要保证。因此医院需要对注射人员加强注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需要使其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同时需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教育,注射疫苗后,要保证儿童健康饮食,隔一天洗澡等,以避免出现感染现象。在接种后需要观察30 min方可离开。(3)建设示范化接种门诊。在进行儿童接种的时候,要做到疫苗分室接种,避免疫苗错误接种,接种后要观察半小时方可让被接种离开。另外,医院需要设立专门的人对疫苗进行管理,并合理设定疫苗保存温度。对于储存温度有要求的疫苗要分类进行储存,保证药物效果[15]。要保证储存室的空气清新,对接种台、地面、储存室进行消毒。另外,很多医院会采用巡回接种、上门接种等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而上门接种无法保证注射安全,其原因在于注射条件卫生环境较差,不能保证无菌操作。其次是消毒好的器械不便携带,不利于就地销毁,很容易导致病菌在空气传播,引发疾病传染。开展相应的安全注射培训,提高注射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行为规范,并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接种室,对于各种疫苗应分别标记,同时需要加强储存管理。储存管理采用冷链方式保存的时候,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接种疫苗时,按照“先近期后远期”的规定使用,使用时取出疫苗。设置专门的冷链管理人员,保持冷链温度恒定,并根据不同疫苗对温度要求分别存放、保存,以保证药效。(4)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接种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在对儿童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前,接种人员需要掌握疫苗接种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全面筛查有禁忌症的儿童,通过必要的检查或者询问家长患儿身体情况,对于存在禁忌症的儿童,需要杜绝接种,以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医院需要将疫苗接种禁忌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给儿童家长,并分发相关表格,让儿童家长签名,以确定儿童家长对相关信息了解,让儿童家长了解儿童是否适合接种,以保证儿童接种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详细询问儿童家长儿童身体素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检查,防范接种意外发生。在注射前,通过发放接种疫苗禁忌症,并让儿童家长签名,这样可以让儿童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接种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7.2 注射中的措施

(1)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接种人员在进行注射的时候,要核对疫苗名称,保证疫苗有效期以及完整性。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充分摇匀药液,注射前避免药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在对患儿皮肤进行消毒之后,待消毒液风干后进行注射,以免消毒液杀死疫苗,降低疫苗效果。(2)选择合适部位进行注射。通常情况下,疫苗的注射主要方法有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其中,肌肉注射较为常见,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处,没有神经和血管的地方进行注射。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皮内注射相对于皮下注射位置更深,在对儿童进行注射的时候,注射深度要合理,避免过浅或过深。(3)采用专用的注射器。在进行注射的时候,要使用一次性的疫苗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4)注射后措施。在完成注射之后,接种人员要注意观察被接种者的反应,个别被接种人员可能会出现对疫苗的免疫或免疫损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接种第一针的时候,而且多见于基础免疫,以过敏皮疹最为常见。接种之后,患者的反应主要有正常反应、异常反应、加重反应、接种事故等。正常反应为局部或全身反应,一般在接种之后24 h发生。主要是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的现象。局部红肿硬块直径超过5 cm的称为强反应,强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持续时间为3~5 d,全身性反应主要是发热,被接种人员体重体温超过38℃。另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腹痛等症状,持续时间约为1~3 d。加重反应比正常反应加重,与一般反映无本质上的区别,持续时间>3 d。通常情况下,加重反应发生比例为5%。异常反应是被接种者在接种之后出现并发症,如精神反应、生物学特异性反应、免疫缺陷引起的异常反应等。对于正常反应可不做任何处理,要求被接种者休息两天,可恢复正常。而对于加重反应可采取热敷措施。对于全身性反应要采取解热镇痛药物进行处理。对于异常反应的人,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做好各种异常反应的处理预案,准备好抢救药物和器材。(5)接种反应包括加重反应、正常和轻微反应、异常反应。正常和轻微反应可不做任何处理,患者适当休息后和恢复正常。对于加重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现象,可采用局部热敷方法,缓解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卡介苗接种后要,避免采用热敷方法。对于存在全身症状的患者头痛、发热者,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对于异常反应患者,要根据患者异常反应类型做出相应的反应措施。在接种过程中,医院需要注做好异常反应处理应急预案,以保证当出现异常现象的时候,能够快速进行抢救。总之,预防接种观察是安全注射的重要环节,接种人员需要快速辨别接种者的异常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报告给相关部门。

7.4 加强器械管理

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使用后的注射器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引起病菌肆虐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对使用后的注射器进行管理,并拖并统一回收、销毁。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如果不能开展标准注射地方,应改善注射装备,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同时加强不安全注射的督导。

7.5 立法管理

为了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安全,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并将安全注射纳入到法治管理中,对于不安全注射行为要严惩。同时立法部门需要对医院加强管理和考察,一旦出现不安全注射行为,可通过惩罚管理人员或者降低资质等方式进行处罚,确保其能够按照相应规范保证安全注射。对于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要安全回收、销毁,焚烧后深埋。

总而言之,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身体机能比较弱,且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出现注射不安全行为,很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对儿童生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儿童的学业。因此,需要加强对儿童预防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注射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使其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开展注射工作。同时需要保证注射环境的良好,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注射管理。另外,需要对儿童家长进行相应的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儿童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本次研究中,存在本次研究本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相关报道较少,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开展大样本量研究,加强临床分析,提高我国儿童安全注射水平,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注射器疫苗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按摩注射器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