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
2022-11-27关树光张庆贺徐多多王伟楠侯晓琳陈新
关树光 张庆贺 徐多多 王伟楠 侯晓琳 陈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药化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中药防治疾病物质基础的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对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及创新思维培养发挥重要作用[1]。立足中医药特色,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融通”的教学理念,以《中药化学》课程为专业背景和载体[2],聚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课程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结合,以此构建《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本文将对基于守正创新理念的《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以初步探讨。
1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
课程思政总设计原则[3]是以中药化学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中医药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文献浩如烟海,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比如选择中医药经典案例时,首先必须要识别精华,把糟粕和精华区别开来,而后才能传承精华,创新需要先“守正”,就是要守正道,守正统,守正气,这是创新基础,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体现中医药特色。
1.2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并最终促成付诸行动。
1.3 点与面相结合
选择点与面相结合原则。为构建课程思政素材库及案例库,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方面,首先挖掘思政元素,并结合专业知识,找到切入点,将思政元素与知识内容相融合,渗透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其次将碎片化素材整合为完整案例,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供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中选择应用。素材与案例选择可由教师、课程组及学生依据动态建设原则,共同完成案例库建设。
2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精制、检识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挥的作用。将知识内容形成模块化,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传承和创新、勇于探索和敬业奉献的品质。
2.1 绪论部分
知识目标:(1)中药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2)中药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中所处地位以及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作用;(3)中药化学概况及发展趋势。
思政内容切入点:(1)通过开课寄语鼓励同学珍惜青春年华,中医药事业任重道远,需要同学们继承和发扬,鼓励学生要有传承和创新的担当意识;(2)通过对中药化学发展历程的学习,鼓励学生阅读古籍文献,加深对中医药及传统文化的理解,从中挖掘中药传统的应用,提升对中医药文化及中药专业的自信和热爱;(3)通过了解青蒿素发现的过程,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传统理论对中药研究的指导意义,中医药对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及民族自豪感;(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在建国70周年之际,在开学第一课上,通过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爱国、爱校、爱家意识,常怀感恩心。
2.2 常用提取分离方法部分
知识目标:(1)经典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2)现代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最新提取方法;(3)常用经典及现代分离方法。
思政内容切入点:(1)能够认识加强新技术在提取分离中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性,从环保和科技创新角度,充分认识到绿色提取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将对中药产业化的促进作用,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潜力;(2)以国家经典方研究为实例,理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传承好中医药,不仅需要收集、整理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理法方药和知识精髓,还需要注重创新,用现代技术手段阐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2.3 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检识部分
知识目标:(1)糖苷类化合物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2)香豆素、醌类化合物及黄酮类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3)皂苷类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4)生物碱类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
思政内容切入点:(1)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能够理解本课程与基础课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提升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能够理解结构与理化性质逻辑关系,训练科学思维的建立;(2)在学习影响糖苷水解因素时,将哲学思维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解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知识层面理解化合物的结构是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根据结构特征,选择外界的水解条件,学生能够从哲学思维角度认识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引申到自身的发展,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自己的努力是根本,能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外界条件给自己找理由,归因正确了,才能找到正确方法促进自身的发展;(3)在学习醌类化合物时,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复方丹参片及丹参滴丸是创制新药的代表,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4)将哲学思维与知识学习相结合,从自然科学学习过程了解并掌握哲学思维的重要性。在学习各类成分显色反应时,理解化学学习中渗透的哲学思维,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现象一致,但本质不同,从而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香豆素、醌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均可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但提取原理不同,该知识点如果从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理解,会引申到提取时注意事项(或影响提取因素)的不同;(5)随着完成了蒽醌类、黄酮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系统学习,在归纳总结能力方面应得到一定的训练,并能够归纳总结蒽醌类、香豆素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能力基础;(6)人参、黄芪、甘草、柴胡等均为临床常用中药,通过这一大类中药的学习,注重培养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并使其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而且人参为吉林省道地药材,尤其成为新资源食品后,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学生能直接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生产或经济转化,提升了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7)生物碱类化合物是目前开发应用较多的一类化合物,通过该类成分开发过程的学习,体会中药有效成分开发成制剂的过程,培养新药研发的意识。中药附子、乌头经炮制减毒,从化学成分角度解释其炮制机理,为中药传统炮制方法赋予科学内涵,并加强了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认识。
2.4 指导性自学部分
知识目标:(1)黄酮类、醌类及香豆素三类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比较分析;(2)文献查阅总结提取分离新技术;(3)从后续专业课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中药分析中查找实例说明中药化学与这些课程的关系;(4)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角度解释如何阐明中药复方配伍原理。
思政内容切入点:(1)学会把握概念内涵,按一定结构体系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使其条理化,并找出规律;(2)抓住重点,概括要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学以致用;(3)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测验,查漏补缺;(4)学会阅读教材和课外参考书,有较强阅读能力;(5)学会记笔记、整理笔记、使用笔记;(6)学会使用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查找所需的资料;(7)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8)建立或加强辩证思维能力,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及实践内容,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发现其中的联系及优缺点。
2.5 实验教学部分
知识目标:(1)基本技能训练;(2)槐米中芦丁及槲皮素提取分离及检识;(3)人参总皂苷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思政内容切入点:(1)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能够理解预习报告与实验设计的关系、学会如何完成原始记录,学会用多媒体汇报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小论文,能够深刻体会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4];(2)基于岗位需求,培养敬业、诚信价值观,学生充分认识在将来的岗位中敬业和诚信是第一要求,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品质;(3)初步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4)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和开拓的勇气和信念;(5)强调道地药材意识,了解道地药材的种植、采收、炮制、质控、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药效、制剂和对地方产业经济影响等相关内容。
3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上述内容是将思政元素按照内容融入到教学环节,以点对点形式表达,如何由点及面形成整体,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融入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解析,再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3.1 银杏叶提取物事件
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和萜内酯类是活性成分,银杏酸类为毒副作用成分。2015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在对低价销售银杏叶药品企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生产或购买,擅自改变提取工艺制备出的银杏叶提取物进行销售或投料生产,其制备工艺是使用3%盐酸代替国家生产标准要求的稀乙醇进行提取,该提取过程可大大缩短基础工艺流程时间,大幅降低成本。但NMPA指出,擅自改变提取工艺存在“导致银杏叶药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药品疗效”等问题。此外,因个别企业非法添加槐角提取物,NMPA又发布了银杏叶相关制剂的化合物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以保证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在教学中,对这一事件可以从专业角度、诚信及职业道德角度综合解析。从专业角度分析,改变工艺可能引起提取物成分变化,并且可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不完善,建立的检测方法不足以在识假、辨假方面发挥作用,给改变工艺和添加非法物质带来可乘之机;由于改变工艺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收率,因此诚信的缺失和暴利的诱惑,使经营者敢于铤而走险,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和非法添加,以身试法。
通过对这一事件剖析,将专业素养、诚信及职业道德充分体现出来,而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可具化到整个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3.2 疫苗事件
2018年7月,NMPA会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飞行检查及进驻企业全面调查,检查发现该公司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召回尚未使用的疫苗产品;地方对企业立案调查,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对疫苗案例进行剖析,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分析过程中既强调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要认真严谨的同时,又使参与学习的学生深刻理解做为一名中药学学生,要牢记医学生誓言,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各方面体现职业水平,敦促学生学习并严格遵守药品相关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世界措手不及,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中国人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以古典医籍的经方为基础,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中药,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在抢救重病患者、降低救治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突来的新冠疫情时挺身而出,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立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科学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2020年,张伯礼院士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的目的。明确“中医问题,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我们中国的医学,历史是最久的,有丰富的内容,当然也有糟粕。在医学上,我们是有条件创造自己的新医学的。”中医药从本源上、整体上防病治病,能有效防治多类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和重大传染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后,中医药疗效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家识到中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6],以此为契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4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思政教学的评价方法,依据思政元素的不同,采用不同评价方式,通过不同途径,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做出评价,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1)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或学期结束后,通过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收获体会及满意度,通过学生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方式提出合理化改进,不断完善内容及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行为是否发生改变,并及时加以鼓励和鞭策,达到育人效果。(2)同行专家评价。通过学校督导组专家的听课,评价本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教学效果,并给予合理化建议和指导。(3)教师自我反思。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并加以改进。(4)社会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进行评价,通过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跟踪调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及爱岗敬业精神等,尤其要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指导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中医药理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与中国哲学一脉相承,既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中药化学做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枢纽,其知识体系包含了关于增强文化自信、自然辩证法、红色文化精神、科学研究精神、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等众多思政元素,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进行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优势,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