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2-10-27张敏娟

成才之路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敏娟

摘要:课程思政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课程思政教學目标、课程思政素材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评价机制和课程思政教学延伸等方面对“保险实务”课程进行探索、实践、创新和反思,以促进思政元素与“保险实务”课程的有机融合,提高“三全育人”效果,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促进学生诚信观念、责任意识等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保险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5-002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会计专业三级子项目的研究成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在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的授课,将专业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思政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保险实务”课程作为保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尚未形成课程与思想政治融合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为此,本文基于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保险实务”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对高校“保险实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目前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已有不少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对课程思政研究回顾方面,对单门课程第一课堂上实践研究较多,对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较少,应加强课程体系思政融合设计,打造全员育人的精品团队。在协同育人理念上,高校应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做好顶层设计,专业课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专业现象、解决专业问题,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同时不能忽略思政课是思政教育体系的“主战场”,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课程思政的提出,打破了思政课讲价值引领、专业课讲专业知识的课程性质限制,从思政教育战略高度理解不同课程的分工与角色。课程思政改革路径重点在强化价值引领,使学生思考问题时不仅考虑“是什么”“为什么”等专业问题,还包括“为谁主张”“为谁服务”等价值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支持思政教育,借助多学科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思政教育问题;以教学质量、学生成长、育人实践成果作为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思政课、其他学科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育人。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应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从教师主体育人变为教师、学生工作者、行政人员协同育人,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效果最大化。

第一,满足财经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需要。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任务,各门专业课程也应围绕专业思政培养目标开展思政教育。财经类专业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学基础”“投资学”等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较多,而“保险实务”是投资与理财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明确“保险实务”课程的育人责任。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育人,对“保险实务”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既能使教师形成立德树人的意识,又能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责任。

1.依据人才培养定位设定课程思政目标

第一,课程定位。依据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主要定位于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担保等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组织)、投资服务类公司等一线客户服务性单位,涉及岗位包括理财经理、客户经理、销售经理,旨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的咨询与销售服务。保险产品为金融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可以满足客户的健康、医疗、护理、教育、养老、理财等多方面需求。保险产品的销售岗位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险相关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应保险板块的学习,专业设置了“保险实务”课程和“保险实训软件”课程。“保险实务”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保险、保险合同业务处理,认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了解保险公司业务流程以及保险规划,属于“理论+实践”课程。该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技能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形成风险、服务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操守。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四个意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发展自己。

第二,课程思政目标设置。首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使学生爱党、爱国,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认识到个人前途应该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其次,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信心,使学生了解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教师应将和谐、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风险意识、底线意识、服务意识等融入教学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保险学课程教学。

2.课程思政素材的选择

第一,结合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选择课程思政素材。国家层面的课程思政素材应突出我国近几年的方针政策,以近几年政治热点为主题,如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等,以及保险行业紧跟政策指导发挥的相应作用。展示这些数据,既是让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又是为了提升行业信心。社会层面的课程思政素材应突出法治主题,让学生明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保险关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约,应打击一切危害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违法行为。个人层面的课程思政素材应突出诚信、敬业主题。学生既可能是未来保险行业从业者,又可能是未来保险产品消费者,应遵守诚信原则。

第二,因事、因时、因势讲好中国故事。在课程思政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应该从时事热点或者身边寻找,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不是遥不可及、枯燥的,就在我們身边,也可以很有趣。在讲解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本地的数据与事迹,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借鉴案例改变家乡的热情,改变学生对保险单一赔付作用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第三,结合课程内容框架选择课程思政素材。“保险实务”课程知识体系可以划分为一个前言和五个项目模块,教师应结合各模块知识目标选择课程思政案例,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前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保险行业发展现状、相关岗位、涉及保险相关内容的课程分布与内容安排、学习建议等。教师可引用“农村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数据,使学生了解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四个意识”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认识风险与保险部分主要让学生识别风险及其分类,掌握风险管理的技术,识别可保风险,了解保险作用。教师可引用“疫情防控期间的保险业”案例,达到展示我国的制度优势、集体主义精神、“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目的。保险合同业务处理部分主要让学生对保险合同的特征、分类、常见形式有整体了解;熟悉保险合同构成要素,明确主体权利义务,解读基本合同;熟悉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与终止及争议处理;掌握保险合同的经营原则。教师可引用“不顾亲情,恶意骗保”案例,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以及“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教育目的。财产保险及产品部分主要让学生熟悉财产保险特征和分类,鉴于理财规划针对个人或家庭客户进行服务,重点掌握家财险和机动车辆险,了解针对财险的损失补偿及派生原则。人身保险及产品部分主要让学生熟悉人身保险特征和分类,鉴于理财规划针对个人或家庭客户服务,重点掌握人身险特有条款的解读、人寿险、健康险、意外险。教师可引用保险业积极响应“六稳”“六保”号召的新闻案例,让学生了解2020年年初,保险业通过对财险和人身险产品的特别设计、推广运用,对“六稳”“六保”号召的响应。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部分要求学生熟悉保险公司展业、核保、客服、理赔等业务流程,掌握近因原则。教师可运用“谨防‘恶意退保’黑产侵害,维护代理人职业操守”案例,达到培养学生法治素养,以及诚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的课程思政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教师在“保险实务”课堂上可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案例式、角色扮演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针对问题自己寻找答案,或者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既有独立学习的时候,又有团队协作的时候。

第一,案例教学。教师可选择案例教学法,在不破坏原课程结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目标插入思政案例,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保险实务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保险原理是判断千变万化的保险现象的依据。教师选择时事热点事件或者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案例素材,通过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全面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通热线电话,接受客户咨询与报案,对保单有效期内符合保险公司责任的赔款进行快速理赔,满足客户经济损失的补偿需求。同时,增加部分保险产品责任范围,将新冠肺炎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为危难之时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等免费提供人身保险,向有资金需要的医院和医疗科研单位提供资金融通,对普通企业客户则是免费延长保险期限,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保险从业者们捐钱捐物、充当志愿者等,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遇到困难。党中央在继2018年7月首次提出“六稳”后,于2020年4月提出“六保”决策。保险业积极响应号召,减少部分企业保费,延长保险期限,增加保险额度,避免企业因为意外等原因而倒闭,因为企业稳则就业稳。同时积极宣传失业保险,对参保一年以上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帮助企业下岗员工在就业前实现经济过渡,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以助其尽早实现再就业。受全球疫情影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风险增加。保险业大力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我国出口商因进口商破产、拖欠货款、违约等带来的损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保险行业在稳就业、稳外贸、保就业、保市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应通过以上案例使学生了解保险在国民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下扮演某一角色,应对真实工作场景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内化专业知识,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加深对职业责任、诚信和团队合作的理解,提升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适合应用于保险营销环节的教学。

第三,费曼学习法。教师可借助费曼学习法,通过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小组讨论的代表发言以及布置视频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输出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将想法写在纸上、讲给同学听、写博客、发朋友圈、制作小视频等,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4.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考核评价

开展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操作技能的同时能遵守职业道德,更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衡量价值的正确取向。因此,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可以是课程终了时的评价,也可以是课上进行时的评价。教师可以在授课前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保险行业的情感、职业认同度,课程结束后以相同问卷了解学生的变化。课上进行时的评价是以教师、学生小组、学生自身为评价主体对专业的忠诚度、专业价值的认知、职业操守、对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估。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应以定性、过程、描述性评价为主,侧重学生自身学习前后的评价,而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在进行课堂思政案例讨论时,教师可从学生的语言、表情观察学生学习认真程度,获得学生反馈后,再从教学方法、材料使用、情境创设、学生主动性的调动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5.課程思政的延伸

课程思政建设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与授课教师。除了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以外,团委学生工作人员也应当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在各类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宣传过程中,应积极唱响思想政治主旋律,发挥全员育人作用。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谁牵头、活动如何设计与分工实践。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可以尝试与系团总支合作,由系团总支主办,教师承办部分活动。例如,在大学生金融节之际,教师可以承办保险进校园活动。一方面通过推文向系部各专业学生普及保险基础知识,一方面开展“我眼中的保险”视频大赛,由学生从自身视角发掘展现保险业在扶贫攻坚、民生保障、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思政课教师对活动总体思政目标和分活动思政目标的设置提供建议。鉴于专业课教师不熟悉团总支活动的具体流程,团总支要负责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流程的指导、细节咨询、学生会各部门的推动和最后的经费报销。活动的大部分流程,如宣传海报的制作粘贴、宣传推文的撰写、奖品采买等由系团总支分配的学生会干事依据教师的活动构思完成。专业教师负责流程中活动的申报、经费预算申报、涉及专业内容的撰写、活动指导和参赛作品的评比及颁奖。活动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面向单一专业学生走向多专业学生,延伸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的。

总之,“保险实务”属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意识形态属性较强,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课程定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和课程思政教学的延伸等方面,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保险实务”课程,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晓婷.中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回顾与展望[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06).

[2]李陈,曲大维,孟卫军.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3]邹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探析———以“保险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

[4]蒋云赟.思政建设在“社会保险”课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07).

[5]柯翌娜.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S2).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Insurance Pract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Zhang Minjuan

(Shantou Polytechnic,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form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This paper explores, practices, innovates and reflects on the "insurance practice"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organizational methods,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tens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the "insurance practice" course,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ree integrity education", enhance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concept of integrity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such a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insurance practice; curriculumideologyand politics; reformin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