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发力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27武雪松吴帅斌杜占全
武雪松 吴帅斌 杜占全
中央民族大学
羽毛球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一直是备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许多高校在系统开放羽毛球选修课程时,往往会出现“秒杀”现象。这充分体现了羽毛球课程在高校中具有很高的普及性,且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但通过笔者调查和访谈得出,高校羽毛球选修课程设置是一个学年,但羽毛球是一项初学比较困难的项目。其中某些技术动作因技术链长、难度较大,难以掌握。面对有基础运动能力且有思想的大学生人群,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辅助发力教学法,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羽毛球,提高球感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臂手腕的简短发力突出击球时手臂发力原理,提高学生们对动作的深刻理解。
一、概念界定
辅助训练:是指在某一新项目的教学中,对新动作采用更为简单的动作或者是对该关键动作启到帮助的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更好地完成动作技能的一种练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央民族大学羽毛球公共选修课两个女生班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需要,通过在CNKI、万方数据库等网络电子学术数据库以“发力法”“羽毛球辅助练习”“体育教学设计”“运动技能迁移”等为主题词搜索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料。
2.教学实验法
对中央民族大学公共体育2个羽毛球选修女生班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2021年9月—2021年12月)的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辅助发力的教学方法,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讲解示范的方式。因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为学校开发自主选课构成的教学班,故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及运动经验基本相同,实验前对两个班级学生做预调查筛出有过羽毛球学习经历的学生,并对实验前进行前测保证两个班级学生运动能力没有差异,均为初学者。
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
在实验之前,我们对两个班学生都分别进行了身体素质相关测试。所选取指标有:持拍手抛掷羽毛球(测试臂力)移动摸线(测试速度及灵敏)50米跑(测试爆发力)
根据表1数据显示,将抛掷羽毛球、两点移动摸线、50米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测,从p值的结果上看,可以做同质的实验对象。
表1 实验对象课程开始前身体素质指标
实验方案设计:辅助发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发力教学法主要是在传统的完整技术学习之前,进行辅助发力教学,让学生先掌握技术所对应的发力技术,再进行完整技术的学习(见表2、表3)。
表2 传统羽毛球教学法与辅助发力教学法的区别
表3 测试方法
评价标准:技术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本次测试测试者每人发10颗球,在正式测试之前测试人员可试练2颗球。评分标准分为两个方面:①技术达标考核②技术评价考核。各单项成绩设置总分均为100分,其中技术达标考核主要看球的落点区域,占总分的90%。技术评价考核主要是,测试老师对照测试标准以高远球技术动作重难点以及整个发球动作流畅度和规则进行评分(满分10分,占总分的10%)。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是发球者将羽毛球至于一定高度后使球自然下落至一定高度时,利用正手握拍,身体与持拍臂、手腕协调配合,将球又高又远的击入对方场地的两条后发球线之间的技术。对这一技术的各个环节评定可分为:(1)准备动作(2)动作协调(3)击球点(4)发力点(5)随挥(6)球飞行轨迹。细分10个小点,将通过这些点对测试者的技术进行评定。
准备动作:
①基本握拍是否正确(是否采用正手握拍)是:1分 否:0分
②起始站位是否正确(起始姿势两脚是否前后侧身站位,是否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丁字步站位)是:1分 否:0分
③准备动作时是否有引拍(挥拍击球前是否有引拍,引拍角度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发力原理)是:1分 否:0分
动作协调:
①挥拍击球时上半身是否有转体 是:1分 否:0分
②挥拍击球时下半身是否有蹬转 是:1分 否:0分
③动作协调,全身转体挥拍是否协调,击球时是不是转体带动挥拍同步进行。
是:1分 否:0分
击球点:挥拍击球的击球点是否正确 是:1 分 否:0 分
发力点:挥拍击球时,小臂是否有内旋发力 是:1 分
随挥:挥拍击球后是否有随挥 是:1分 否:0分
球飞行轨迹:球离开拍面后,飞行轨迹是否正确 是:1分 否:0分
正手击打高远球:是击球者根据发球人发出的高远球,移动后采用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进行回球,羽毛球飞行过程中是以较高的弧线将球击出,使球飞行到对方场区底线附近,落到底线附近场内的一种击球方式称为高远球。以右手为例,正手击高远球是基础动作,训练者需侧身后退,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击球时迅速稳定,需完成架拍、引拍、击球、收拍四个连贯动作。因此对这一技术的各个环节评定可手法技术、步伐技术、控制技术三大类。细分为以下10个小点,将通过这些点对测试者的技术进行评定。
握拍准备动作:测试者是否采用正手握拍方式。是:1分 否:0分
引拍动作:测试者引拍动作是否正确。是:1分 否:0分
击球动作:测试者在采用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击球时,击球动作是否正确。是:1分 否:0分
回收动作:测试者在击球后是否回收缓冲球拍。是:1分 否:0分
取位判断:测试者对来球是否拥有正确的方位感判断。是:1分 否:0分
启动步伐:测试者在来球移动前是否有启动步。是:1分 否:0分
移动步伐:测试者在击球前采用的移动步伐是否正确。是:1分 否:0分
回动步伐:测试者在击球后是否回到中场中心位置,并采用前交叉步伐或并步回中。是:1分 否:0分
飞行轨迹:测试者击打出去的球是否飞行达到一定高度并飞行轨迹稳定。是:1分 否:0分
发力落点:测试者击球时发力是否正确,且球飞行落点是否在考核得分的区域内。是:1分 否:0分
3.数理统计法
实验后分别对两班学生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和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针对实验所得出数据,均采用数据库录入数据的形式,并运用 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 t 检验组间比较,以P < 0.05 为差异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高远球和击打高远球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班不论是发球还是正手击打高远球平均分成绩都要远远高过对照班,且P值分别为0.001和0.030均小于0.05,因此说,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发高远球和击打高远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采用辅助发力教学法的实验班教学成果显著。
(二)实验后技术评定对比分析
实验班不管是发球还是击打高远球技术评定平均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0.05的显性水平下,P值分别为0.041和0.00均小于0.05,因此说,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发高远球和击打高远球技术评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辅助发力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对两项基础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高于对照班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辅助发力教学法对发高远球的学习效果影响
从两个班级正手发高远球学习成绩来看,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后,两个班级正手发高远球成绩统计上有较大差距,主要是两个班级不及格人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照班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发高远球发力技巧,对球的球感较差,往往出现挥空拍的现象。反观采用辅助法力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不仅球感更好,发力及动作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好。辅助发力教学解决了正手发高远球中最关键的发力,从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让学生了解到发力的原理及发力击球的动作轨迹,让初学者更加直观的理解动作,从而加深动作记忆。辅助发力教学法再不改变练习时间的前提下,通过先简化发力再过渡到完整发力挥拍的动作,大大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次数,让学生从最开始就接触羽毛球,提高对羽毛球的球感,使得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后,在相同的练习时间内,相同的教学内容下,辅助发力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相对于第一阶段学习试验后两个班级学生的考核成绩都有很大提升。但通过对两个班级的正手发高远球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后,可以看出两个班级依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普遍在优秀的水平上,对照班学生依旧存在着刚刚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及笔者授课过程中学生反馈,可以得出实验班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上更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最开始就接触羽毛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对照班最开始主要练习动作,在后期动作完成后才接触球,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辅助发力教学法对正手击打高远球学习效果影响
经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后,从两个班级正手击打高远球的成绩来看,可以看出两个班级试验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相同的课时、相同的教学环境下,采用辅助发力教学法的实验班要比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的对照班更快地掌握新技术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班的学生通过突出先学习内旋发力,很好的掌握了击球时瞬间发力问题,这也是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着球的高度和远度。
(二)建议
在羽毛球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和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的技术学习中,各位教师可选择此种方法进行教学。这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长,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对羽毛球的球感和兴趣。
不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继续探索新的更实用于现代高校教学中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提高其锻炼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