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的作用及价值

2022-11-07陈思明

灌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间武术素养

陈思明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溜滨中心小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国依照当前社会发展,颁布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政策,其中明确指出要在基础教育环节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要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因此本文依照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对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五行通背拳,作以研究。

一、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体质

我国基础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了“重文化,轻锻炼”的思想,导致学生的身体素养直线下降,而基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需求,我国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养,从而使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通过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之中引入武术活动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并且五行通背拳包含内容较多,如手法、步法、腿法等,这也使得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心均能得到系统化的锻炼。

(二)传承中华文化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而基础教育作为提升人民精神素养文化的基础,在此环节我国教育部门则下达了,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教育指导意见。因此,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能以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为突破口,不断延伸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发掘活动背后的价值,从而建立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

(三)丰富文娱活动

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如何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提高教育的内涵性,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通过大课间活动能够丰富教育体系,并且在其中引入五行通背拳,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课本之外的文化知识,这不仅能够依照6-12周岁儿童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和学习压力,使其在健康、快乐、丰富的学习环境之中成长与发展。

(四)提升综合素养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之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当前所有的教育工作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我国的基本知识文化教育已经相对成熟,但目前身体素养培育基础较为薄弱,仍在起步与成长的阶段,没有系统性的教育要求规范以及相应的教材。而五行通背拳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系统性的拳法体系,包含法度、伦理道德、武术精神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提高教育质量

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校本课程”这一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依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差异化的教育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秉承了“一刀切”的教育思想,但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校本课程的引入也成了新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之中引入五行通背拳的方式,能够拓宽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思路,提升教育质量,便于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兴趣爱好。

二、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的难点

(一)学习氛围不足

五行通背拳虽是我国传统拳术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没有学习过武术文化,则对其感到较为陌生,部分学校在前期有过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的经验,但由于课前文化导入不足,导致学生对于该拳法的认知较为模糊,在练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不高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加大对学生现阶段心理动向的研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课间活动本身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但逐渐将其变成了一种学习任务,使得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倦怠感提升。

(二)师资力量有限

由于在教育初期武术文化并未被引入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考察范围之内,因此导致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专业的武术教育资质,这也造成了学校现阶段开展相关活动,阻力较多。并且部分学校没有加大对大课间活动和引入武术文化的重视,使得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执行力较差,五行通背拳的武德精神难以得到良好的传承,导致活动教育内容较为空洞。在未来如何提升五行通背拳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的价值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水准,仍是重难点工作之一。

三、在小学大课间活动提升五行通背拳价值对策

(一)提高校方重视,提升教师水平

1.教材编制方面

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五行通背拳融入校园活动已经有7年左右的历史了,但当前仍未有一套系统性的教材内容,因此就未来的教育发展来看,这是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学校如想在教学活动之中引入五行通背拳,定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并编制合理的教育材料。当前,我国多数的武术文化教育都使用的是《中国武术教程》与《武术单位制系列教程》等教材,这一教材的最大弊端在于较为琐碎不能系统化的为教学工作服务,基于此校方应积极扩大教材编制资料范围,可参考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目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并且,我国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了东北师范大学为五行通背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可通过加大与专业机构联动的方式,从而编制符合现代化小学教育的五行通背拳专项教材。

2.师资培训方面

校方管理层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成立相关研究小组,统一部署活动教育安排工作,充分整合师资力量,对于部分未能具备武术教育资质,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体育教师,应统一组织学习,通过外派教育以及引进专业机构培训的方式,从五行通背拳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过关的教师,方可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授课,未能过关的教师,则要进行新一轮的培训,并与薪资水平挂钩,直至合格为止,从而提升教师在岗在位的学习意识。其次,可与当地的武术机构进行合作,聘请专业化的武术指导人员参与课间活动的编排,并定期开展授课,从而弥补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重视文化输出,加强教育内涵

1.做好课间活动导入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部分学校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五行通背拳,但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做好课前导入工作,使得活动内容与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内容结合性不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优势,将五行通背拳充分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做好活动内容的文化导入,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五行通背拳法的雏形,加大对其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方便后续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活动内容价值。例如:与文化教育协同开展,五行通背拳中的武德精神讲究舍生取义、尊师重道、自律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此内容,开展素质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渗透拳法与文化内涵,在部分教学活动中,依照五行通背拳的武德精神,制定相关规则,这样学生在后期的锻炼过程中既能掌握基础拳法内容,又能获得精神意志上的磨炼。

2.结合多样形式开展

五行通背拳在发展的历程中,容纳了我国众多文化元素,像阴阳学说、书法以及音乐等内容。教师在开展五行通背拳文化教育时,则可依照这些元素,制定相关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大课间活动的丰富性,加强内涵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课前导入时,可结合阴阳学说,对五行通背拳法中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的思想进行研究,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动作,自行领会动静、虚实、刚柔结合的拳法意蕴。

在文化活动中可以将五行通背拳与书法内容相结合,五行通背拳中的“五行”与我国书法文化中的五种字体相辅相成,即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书法之中的“点、线、黑、白、湿、枯、柔、力、借、倚”等结构,让其感受五行通背拳法的运用,便于对动作、拳势设置内涵的理解。

在练习时可以融入我国的诗歌内容,像《诗经》《楚辞》,通过一些古典乐器的配合,能够使得武术与音乐深度融合,以节拍和韵律,让学生掌握动作节奏,能够进一步提升五行通背拳法的美感,从而使学生建立形神兼备的武术运动风格,将武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提升其审美意识。

(三)丰富文娱活动,举办相关比赛

1.定期举办比赛

在课间活动之中,除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相关拳法的练习以外,还要突出大课间活动的创新性,发挥其在教学体系之中的实际作用,定期开展相关比赛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审美意识,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及实战经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建立汇演小组,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有机组合在一起,通过高层次学生带领低层次学生练习的方式,统一班级内五行通背拳学习水平,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初步的选拔。

第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第二轮的比赛选拔,在此环节可以丰富比赛形式,不同班级评比小组可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服装与所搭配的音乐,将五行通背拳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我国武术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第三,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全校性质的比赛,最终获胜组不仅可以为班级争取更多的学分与福利,学校还可以以此为样板,在大课间活动之中引用优胜组的练习方式,开展相关活动。

2.加大活动评价

开展定期比赛的初衷,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为了提高学校大课间活动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为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教师和校方还要加大对活动内容的评价:(1)教师应加大比赛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并对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制定相应的整改教育方案,落实到位。(2)进一步发掘班级内学生的潜力,部分能力较为突出,或在此方面有潜力的学生可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今后的大课间活动中代替教师的角色,引领学生进行日常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将教学内容、课件活动、比赛项目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加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建立学习氛围,重视文化传播

1.引入信息技术

为能够提高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对于五行通背拳文化的重视,则要将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文化传播力度,弘扬民族精神。第一,教师可在学校校园网站之中,设置大课间活动五行通背拳文化教育专栏,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进展、多样活动形式、课程内容安排,以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上传其中,从而更好地打造校园文化。第二,加大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教师通过整理海量网络信息教育资料的形式,形成系统化的电子教学课件,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五行通背拳文化的学习,保证其可以随时随地跟练拳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目的。

2.建立校本课程

大课间活动时间通常为25分钟左右,部分学校能够维持一天上午和下午两次,但时间仍然有限,五行通背拳法内容较多,且文化内涵丰富,仅靠当前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无法达到发掘该拳法深入价值的目标,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特色校本课程。部分学生若想对其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则可通过自愿选择和参加特色校本课程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校特色化、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且学校可建立相关社团和研究小组,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的制定过程中,这样既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又能够提高此项文化的传播力度,实现与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五行通背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将其引入到小学大课间活动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基于现代化教育体制对于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校方在教育体系之中积极引入我国武术文化的同时,更要依照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丰富教育文化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课间武术素养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