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读写写,以读促写

2022-10-23尤荣羡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赵州桥鞋带笔者

尤荣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单元语文要素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写过节的过程。教師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除了要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之外,还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培养。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地参考教参来逐课施教,容易造成学生在课上所学知识的零散化,对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习作水平的提升也是有限的。笔者认为,应当从大单元统整教学的角度出发,遵循单元的整体性原则,注重单元主题与要素的结合,将更多的同类经典文章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主题阅读;再将课文与习作、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等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读写训练点。这样有助于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落实在课堂,既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能使读写训练在单元整体架构下有序进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深入文本解读,挖掘读写结合点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对课文有所研究,把准教学的切入点和重难点,对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以精准的教材解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促写,由写促读。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读写的结合点,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具备引领对话的精神。

如在《赵州桥》的教学时,笔者聚焦赵州桥的“独特设计”,实施引导:“到底是怎样独特的设计,让赵州桥如此坚固呢?同学们,请读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看谁火眼金睛,看谁和李春心灵相通。”学生回答出“拱形的大桥洞既减轻了冲击力,又减轻了重量”。笔者:“这个大拱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个石拱,确实很特别,谁知道最独特之处在哪儿?”学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笔者:“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把它读成一个画面,谁能把你脑海中的画面画到黑板上来?”学生阅读及画图展示后,笔者提问:“为什么要在大拱上多设计四个小拱,你能解释下吗?河水从四个小洞流过,有什么好处?”学生立马聚焦到关联词“既……又……”上,回答出这样设计“既坚固,又省料”。笔者:“作者用了哪一个词来高度赞美赵州桥了不起的设计?”学生回答出“创举”一词。笔者接着给学生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第3~6句,让学生读读这个创举的指向,并引导:“这个创举了不起,老师觉得写这段话的作者也了不起。你看这4句话,第1、2句写怎么设计,第3句写设计的用途,第4句写设计的好处。课文介绍得多么有条理,既能帮助我们背诵,又能学习这样介绍一种巧妙设计的写法。”最后,笔者让学生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写写铅笔、绳花(绳花指鞋带末端的金属)、拉链等的设计。学生仿写:“带橡皮头的铅笔设计真巧妙。当我们不小心写了错别字时,我就再也不用到处找橡皮了,只要翻个头就能擦掉错别字了,省了好多麻烦。这种设计非常的精巧,既方便省事,又很实用。”另一个学生展示:“绳花的发明真便捷!记得有一回我的鞋带头散了,变成松散的线团,穿鞋带时,每穿一个孔,都要搓一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穿好,有绳花的时候,穿鞋带就像穿绣花针轻而易举。绳花的设计真是太棒了,既方便穿鞋带,又能保护鞋带。”这样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与赏析,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说”和“写”的内容,在读读写写中达成读写双赢的目标。

二、分析文本语言形式,落实语用点

就读写训练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依据单元语言表达训练的目标,在语言表达上找到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使学生学会和作品里的人物“交谈”,和作者“交谈”,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表达能力。

以《赵州桥》第3自然段的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默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提问:“这段话中哪句话是作者介绍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回答说是第2句话。笔者:“回答正确。请大家再次默读这句话,并根据作者的介绍,想象一下‘缠绕‘回首遥望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象之后,笔者出示石栏雕刻图片,印证、充实他们的想象。接着,笔者:“据统计,赵州桥两侧的栏板上共有56种龙纹图案,这些龙姿态不一,作者是不是都写了呢?写了几种?”学生:“写了3种。”笔者:“是的,作者只写了3种龙的姿态,还用了一组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你们发现了是哪个关联词组吗?”学生发现“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后,笔者:“作者的这个词组描写,让人感受到龙犹如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具体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学生集体回答:“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龙纹图案很精美。”教学进行到此,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的时机已成熟,笔者:“假如你是导游,你还会怎么向游客介绍其他精美的石栏雕刻?请展开想象,试着续写一段话。”学生在想像后进行续写。学生一:各位游客,赵州桥两侧的栏板石刻精美,请看这幅,这条龙腾云驾雾,正飞向云霄。学生二:有的在波涛汹涌的海中兴风作浪。学生三:有的仿佛在和伙伴一起戏水。学生四:有的好像在呼风唤雨,还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张牙舞爪,仿佛要向你扑来……

可以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句,让他们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接着让学生想象其他的画面,最后进行续写。这样,不仅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够循序渐进地得以实施,而且还能够巧妙地进行写作训练。

三、梳理单元板块间的联系,安排读写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些板块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可分割,是单元主题的内容延伸,它们是单元课文读写训练要点的提炼与聚焦。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应将它们与读写活动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相机渗透。

如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笔者先在前一天引导学生复习这一单元的古诗词,然后多媒体出示《元日》《清明》《端午》《乞巧》等古诗,让学生阅读这些古诗,同时让他们从古诗中梳理出传统节日,最后布置作业: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传统的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它有什么独特的民间风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第二天课堂上,学生回答了春节、端午节、七夕等节日的来历。笔者:“每当这些传统节日到来时,你的家人和你会做些什么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畅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回答春节贴春联、剪窗花,端午编香囊、包粽子,冬至搓汤圆,除夕包饺子、放烟花……学生小组发言,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回忆整理过节的过程。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形式把赛龙舟的热闹场景、除夕放烟花的过程写下来。学生把古诗、发言的内容、思维导图等环节串联在一起时,习作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

猜你喜欢

赵州桥鞋带笔者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鞋带也是本钱
英国警察一根价值50万英镑的鞋带
乖巧的鞋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种穿鞋带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