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赋能,构建学生评价新样态

2022-10-23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部素养评价

【编者按】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同时,文件提出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多样评价方式。

根据文件精神,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完善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工具的先进性,以灵活健全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动力,促进学生成长?本期的三篇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阐释,提出了如何真正“以评促学”“以评促育”,有助于深化我们的认知。

1. 要减负,还应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说到底,要从源头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杜绝减课时不减考试的表面文章……

2. 以教育评价创新塑造教育未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下大力气打好教育评价这“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攻坚克难,用科学的教育评价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越来越多的学校着力于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把更多素养纳入评价之中,让体育、美育等在评价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建立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让过程性评价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

4. 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从理論、技术上均有突破现有困境的可能。在理论与技术的双向驱动过程中,通过评价模型构建、数据采集、数据智能分析、评价应用等环节的迭代优化,形成稳定且成熟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实现“以评促育”。

(以上材料摘自网络)

猜你喜欢

教育部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